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657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照明电子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所述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包括励磁线圈LF1、励磁线圈LF2和励磁线圈LF3、一阶低通滤波器、桥式整流器DB1、可控硅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LED驱动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输出整流模块。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输出端。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实验表明: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可以解决可控硅调光器的兼容性问题。所设计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能很好地实现调光功能。

A new type of silicon controlled dimming dri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ighting electronics, in particular to a novel silicon controlled light regulating driver. The SCR dimming driver model, including the excitation coil LF1, excitation coil and LF2 coil LF3, a low-pass filter, DB1 bridge rectifier and thyristor control module, voltage conversion module, LED driver module, control module and output current of rectifier module. The thyristor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bridge rectifier DB1. The thyristor control module is composed of a field effect tube Q7, a resistor R8, a resistor R8A, a resistor R13, a capacitor C7, a triode Q1, a resistor R17, a resistor R6 and a zener diode Z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licon controlled light modulator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thyristor dimmer. The designed silicon controlled dimming driver can realize dimming function very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照明电子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
技术介绍
可调光控制是今后LED驱动设计一大方向,在技术实现上有可控硅和PWM两种调光方式,可控硅调光方式在替换旧一代灯具时不需要更换调光架构,具有得天独厚的易操作性优势。目前市场上可控硅调光方式已经很流行。国外可控硅调光驱动技术较先进,但价格贵;国内价格相对便宜,但有个缺点是:各个厂家所做的调光器技术参数都不一致,所以造成调光器跟LED驱动的兼容性问题比较突出,调光时会出现出现LED闪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解决了应用可控硅调光器对LED进行调光以及驱动器对可控硅调光器的兼容性问题。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驱动器能很好地实现调光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所述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包括励磁线圈LF1、励磁线圈LF2和励磁线圈LF3、一阶低通滤波器、桥式整流器DB1、可控硅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LED驱动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输出整流模块。其中,所述励磁线圈LF1和所述励磁线圈LF2之间连接所述一阶低通滤波器;所述励磁线圈LF2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入端;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输出端;所述电流控制模块通过场效应管Q2连接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变压器T1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整流模块模块后,再经过所述励磁线圈LF3连接到负载LED上。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较佳地: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中:场效应管Q7源极连接电阻R13一端、电容C7一端、三极管发射极和电阻R17一端;场效应管Q7漏极连接电阻R13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三极管集电极和稳压二极管Z2正极;电阻R17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2负极;电阻R8和电阻R8A两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7栅极和漏极。较佳地:所述一阶低通滤波器为电阻集合和电容CX1,所述电阻集合为电阻RL1和RL2;电阻RL1和RL2串联后再与电容CX1并联。较佳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变压器T1,选用铁芯双绕组变压器。较佳地:所述LED驱动模块由集成芯片U1,场效应管Q2组成,所述集成芯片U1输出端通过一个电阻R15和二级管D5的并联电路连接到场效应管Q2源极,输出端由集成芯片U1发出驱动信号,控制场效应管Q2工作。较佳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是由电阻RS1至RS4并联组成。较佳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电阻RS1至RS4一端接地。较佳地:输出整流模块主要由二极管D6、电容C11至C14组成,二极管D6输出端连接电容C11至C14并联后的正极端。工作原理: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当输入端可控硅调光器切相时,驱动模块检测到有切相状态,然后提供一个短暂的电压信号通过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电阻R17来控制场效应管Q7工作,关断场效应管Q7,让输入电流流经电阻R8,电阻R8A;减少因切相引起的浪涌电流,从而实现兼容各种可控硅调光器,起到良好的调光特性。可控硅调光器对LED进行调光以及驱动器对可控硅调光器的兼容性问题。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驱动器能很好地实现调光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所述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包括励磁线圈LF1、励磁线圈LF2和励磁线圈LF3、一阶低通滤波器、桥式整流器DB1、可控硅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LED驱动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输出整流模块。其中,所述励磁线圈LF1和所述励磁线圈LF2之间连接所述一阶低通滤波器;所述励磁线圈LF2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入端;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输出端;所述电流控制模块通过场效应管Q2连接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变压器T1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整流模块模块后,再经过所述励磁线圈LF3连接到负载LED上。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较佳地: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中:场效应管Q7源极连接电阻R13一端、电容C7一端、三极管发射极和电阻R17一端;场效应管Q7漏极连接电阻R13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三极管集电极和稳压二极管Z2正极;电阻R17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2负极;电阻R8和电阻R8A两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7栅极和漏极。较佳地:所述一阶低通滤波器为电阻集合和电容CX1,所述电阻集合为电阻RL1和RL2;电阻RL1和RL2串联后再与电容CX1并联。较佳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变压器T1,选用铁芯双绕组变压器。较佳地:所述LED驱动模块由集成芯片U1,场效应管Q2组成,所述集成芯片U1输出端通过一个电阻R15和二级管D5的并联电路连接到场效应管Q2源极,输出端由集成芯片U1发出驱动信号,控制场效应管Q2工作。较佳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是由电阻RS1至RS4并联组成。较佳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中的电阻RS1至RS4一端接地。较佳地:输出整流模块主要由二极管D6、电容C11至C14组成,二极管D6输出端连接电容C11至C14并联后的正极端。工作原理: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当输入端可控硅调光器切相时,驱动模块检测到有切相状态,然后提供一个短暂的电压信号通过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电阻R17来控制场效应管Q7工作,关断场效应管Q7,让输入电流流经电阻R8,电阻R8A;减少因切相引起的浪涌电流,从而实现兼容各种可控硅调光器,起到良好的调光特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励磁线圈LF1、励磁线圈LF2和励磁线圈LF3、一阶低通滤波器、桥式整流器DB1、可控硅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LED驱动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输出整流模块;其中,所述励磁线圈LF1和所述励磁线圈LF2之间连接所述一阶低通滤波器;所述励磁线圈LF2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入端;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输出端;所述电流控制模块通过场效应管Q2连接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变压器T1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整流模块模块后,再经过所述励磁线圈LF3连接到负载LED上;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励磁线圈LF1、励磁线圈LF2和励磁线圈LF3、一阶低通滤波器、桥式整流器DB1、可控硅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LED驱动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输出整流模块;其中,所述励磁线圈LF1和所述励磁线圈LF2之间连接所述一阶低通滤波器;所述励磁线圈LF2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入端;所述桥式整流器DB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DB1输出端;所述电流控制模块通过场效应管Q2连接到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变压器T1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出整流模块模块后,再经过所述励磁线圈LF3连接到负载LED上;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由场效应管Q7,电阻R8,电阻R8A,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1,电阻R17,电阻R6,稳压二极管Z2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可控硅调光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中:场效应管Q7源极连接电阻R13一端、电容C7一端、三极管发射极和电阻R17一端;场效应管Q7漏极连接电阻R13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三极管集电极和稳压二极管Z2正极;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倍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