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锐专利>正文

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6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包括上壳、底壳及储能电源,上壳具有适于收容移动终端的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一端敞开形成一装载口,以供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第一容置腔中;底壳设置于上壳底部,且底壳具有第二容置腔;储能电源包括电路板及与电路板相连的充电电池和电连接器,电路板及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电连接器设置于底壳的一端,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头及充电插座,充电插头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且与装载口相对设置,充电插座至少部分显露于底壳。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中电能保障,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其装配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固,抗摔效果更好。

Rechargeable terminal protecting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hargeable terminal protective sleeve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 bottom shell and storage power, shell is suitable for accommodating the mobile terminal first accommodating cavity, one end of the first volume cavity open to form a loading port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from the loading port to slide into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hell;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and the bottom shell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accommodating cavity; energy storage power supply comprises a circuit board and a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the electric connector, a circuit board and a rechargeable battery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second; one end of the electric conn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the electric connector comprises a charging plug and the charging socket, the plug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positioned opposite the loading port, charging socket at least in part exposed on the bottom shell.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chargeable terminal protective sleeve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power, can provide security for the user,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ssembly is more convenient, the structure is more stable, better resistance to f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电终端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保护套,尤其涉及一种可充电终端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脑等网络工具的普及,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各种网络活动已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作为电子产品保护的保护套也随之出现在市场上。相关技术中,保护套上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此外,移动终端的安装与拆卸放不便,抗摔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充电终端保护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具有适于收容移动终端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敞开形成一装载口,以供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底壳,所述底壳设置所述上壳底部,且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容置腔;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充电电池和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头及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与所述装载口相对设置,当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对接,所述充电插座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底壳,以供数据线插头插拔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具有储能电源,可以通过储能电源为保护套内的移动终端充电,如此,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中电能保障,满足用户需求;同时,第一容置腔的一端敞开形成一装载口,在移动终端与保护套的装配时,可以直接将移动终端从该装载口滑入至第一容置腔,其装配更加方便,而且,装入后与保护套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结构更加稳固,抗摔效果更好;此外,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可充电终端保护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壳包括:包框,所述包框的一端敞开形成所述装载口;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包框底部且与所述包框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置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壳包括底壁部及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环绕所述底壁部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侧壁部的内侧形成有一台阶面;所述包框与侧壁部卡扣连接,所述底板被所述包框压紧贴合于所述台阶面,以遮盖所述第二容置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面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磁性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磁性片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充电电池位于所述磁性片的上方且压紧贴合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底壁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开关对应的按键,以供用户通过所述按键按压所述控制开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量指示灯,所述电量指示灯绕环所述控制开关设置,所述按键为透光材质,以供所述电量指示灯的光线透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包框的上边沿形成有向内侧凸出以防止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容置腔脱出的挡边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包框为软质材质制成的包框。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充电终端保护套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充电终端保护套一个视角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另一个视角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充电终端保护套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壳10;包框101;装载口1011;挡边部1012;底板102;第一容置腔S1;底壳20;底壁部201;侧壁部202;第二容置腔S2;凹槽S21;电路板31;控制开关311;电量指示灯312;充电电池32;电连接器33;充电插头331;充电插座332;磁性片4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终端保护套,该保护套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其包括上壳10、底壳20及储能电源。具体的,上壳10具有适于收容移动终端的第一容置腔S1,所述第一容置腔S1的一端敞开形成一装载口1011,以供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1011滑入所述第一容置腔S1中。也就是说,第一容置腔S1的四周侧壁有一侧是敞开侧以形成装载口1011,图1示例中,以保护套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敞开侧,进而形成上述装载口1011,在具体使用时,只需要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一端与装载口1011对准,插入至装载口1011中并稍用力推入即可使得移动终端滑入至第一容置腔S1,完成移动终端与该保护套之间的装配,装配完成后,移动终端被第一容置腔S1的其他侧壁包裹,以固定在该保护套中。底壳20设置于所述上壳10底部,且所述底壳20具有第二容置腔S2,示例性的,底壳20与上壳10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紧固锁紧,或者是采用粘接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底壳20与上壳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储能电源包括电路板31及与所述电路板31相连的充电电池32和电连接器33,所述电路板31及所述充电电池32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S2,较佳的,充电电池32可以采用锂电池等。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底壳20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头331及充电插座332,所述充电插头331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S1内且与所述装载口1011相对设置,当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充电终端保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具有适于收容移动终端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敞开形成一装载口,以供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上壳底部,且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容置腔;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充电电池和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头及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与所述装载口相对设置,当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对接,所述充电插座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底壳,以供数据线插头插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具有适于收容移动终端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敞开形成一装载口,以供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中;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上壳底部,且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容置腔;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充电电池和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充电插头及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与所述装载口相对设置,当所述移动终端自所述装载口滑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对接,所述充电插座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底壳,以供数据线插头插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包框,所述包框的一端敞开形成所述装载口;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包框底部且与所述包框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置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壁部及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环绕所述底壁部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锐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