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63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欠压检测单元、过压检测单元和PWM控制器单元,所述欠压检测单元输出端与过压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过压检测单元输出端与PWM控制器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输入电压偏出电源正常工作电压时做出判断,PWM控制器单元快速响应并停止脉冲输出,防止后级开关管承受较高的电压应力,避免电源损坏。该电路结构简单,电路元器件少,易于成本控制,也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使用方便,电路可靠性高。

Overvoltage and und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power inpu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wer input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n undervoltage detection unit, overvoltage detection unit and PWM control unit, the undervoltage detection unit outputs and the overvoltage detection unit is connected, the voltage detection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controller unit and PWM. The utility model can offset from the normal work of the power supply voltage in the input voltage judgment, PWM controller unit fast response and stop pulse output, prevent the rear switch under high voltage stress, avoid damage to the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ew circuit components, easy cost control, modularization design,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circuit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当电源的供电电压低于或者高于正常工作电压一定值时,都可能导致电源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过压、欠压保护电路,目前常用的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是使用继电器由另一个辅助电源供电来控制其通断达到保护的目的。继电器反应速度慢,且需要另外提供一个电源来给继电器供电,这样不仅导致功耗增加,而且辅助电源的保护也是一个问题。另外,现有技术的大多数电源过压欠压电路结构复杂,电路元器件多,成本较高,电路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欠压检测单元、过压检测单元和PWM控制器单元,所述欠压检测单元输出端与过压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过压检测单元输出端与PWM控制器单元连接。上述的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检测单元由电阻R1、R2和稳压二极管D2组成,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2正极连接电阻R2一端,所述电阻R2另一端接地;所述过压检测单元由电阻R3、R4、R5和三极管Q1组成,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2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接电源正极,电阻R3另一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到电阻R3、R5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Q1的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3、R5的连接处还连接到PWM控制器单元输入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在输入电压偏出电源正常工作电压时做出判断,PWM控制器单元快速响应并停止脉冲输出,防止后级开关管承受较高的电压应力,避免电源损坏。该电路结构简单,电路元器件少,易于成本控制,也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使用方便,电路可靠性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PWM控制器OUT脚脉冲输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欠压检测单元1、过压检测单元2和PWM控制器单元3,所述欠压检测单元1输出端与过压检测单元2连接,所述过压检测单元2输出端与PWM控制器单元3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欠压检测单元1由电阻R1、R2和稳压二极管D2组成,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2正极连接电阻R2一端,所述电阻R2另一端接地;所述过压检测单元2由电阻R3、R4、R5和三极管Q1组成,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2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接电源正极,电阻R3另一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到电阻R3、R5的连接处,所述三极管Q1的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3、R5的连接处还连接到PWM控制器单元3输入端。本技术的电路工作原理是:电阻R1、R2和稳压二极管D2组成欠压检测电路,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三极管Q1截止,欠压点电压=(R1/R2+1)*0.7+VD2。由电阻R3、R4、R5和三极管Q1组成过压检测电路,当R5两端电压,即PWM控制器PRO脚电压高于3V时,PWM控制器OUT脚停止脉冲输出,电源停止工作。当Q1截止时:过压点电压=(R3/R5+1)*3。当Q1导通时:R4与R5并联,过压点电压=[R3*(R4+R5)/(R4*R5)]*3PWM控制器PRO脚电压高于3V时,PWM控制器OUT脚停止脉冲输出,电源停止工作,当PWM控制器PRO脚电压低于3V时,PWM控制器OUT脚正常脉冲输出,电源正常工作。在输入直流电压低于欠压点电压时,Q1截止,设置合适的R5,使R5两端的电压大于3V,使PWM芯片停止工作,从而实现欠压保护;在输入直流电压高于欠压点电压、低于过压点电压时,Q1导通,R4与R5并联,设置合适的R4,其阻值远小于R5,使R5两端的电压小于3V,让PWM芯片正常工作;在输入直流电压高于过压点电压时,Q1仍导通,因为之前设置的R4、R5,使R5两端的电压大于3V,所以PWM芯片又停止工作,从而实现过压保护。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欠压检测单元(1)、过压检测单元(2)和PWM控制器单元(3),所述欠压检测单元(1)输出端与过压检测单元(2)连接,所述过压检测单元(2)输出端与PWM控制器单元(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欠压检测单元(1)、过压检测单元(2)和PWM控制器单元(3),所述欠压检测单元(1)输出端与过压检测单元(2)连接,所述过压检测单元(2)输出端与PWM控制器单元(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检测单元(1)由电阻R1、R2和稳压二极管D2组成,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电阻R1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兴通力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