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束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5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束线器,包括主基座、第一锁紧螺钉孔、第二锁紧螺钉孔、线缆槽、第二锁紧螺钉、第一锁紧螺钉、锁附面、缆线挡板、带卡口、线缆、锁附件、锁附件孔、副基座和副基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固定可按直径、类别、传输性能等要求分类固定,通过变径分别可同时锁紧不同线径线材;无需扎带及绕线绳,能分层固定线材;布线可按线材直径大小或是线材传输特性等要求进行布线,不仅可以保持布线美观,还可以避免特殊线材的相互干扰;束线装置具备可调节束线孔大小功能,可以调整固定线材松紧;维修便利,只需拆解一颗松紧螺钉即可对线材进行维护,无需额外扎带等配件损耗;更换线材等更方便快捷,能较快完成线材维护及更换。

A new type of wire harn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beam line device, including the main base, the first locking screw hole and a second locking screw hole, cable groove, second locking screws, the first locking screws, locking surface, cable, cable, bayonet, baffle belt lock accessories, lock hole, base and side side attachment base hole.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wire harness according to the diameter and typ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uch as classification of fixed,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by reducing the locking wire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without tie and around the cord, can be layered according to the fixed wiring wire; wire diameter size or wir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for wiring, not only can keep the wiring is beautiful, but also can avoid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of special wire; wire harness device with adjustable beam line hole size function, can adjust the tightness of fixed wir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only a screw on the dismantling of elastic wire for maintenance, without additional accessories such as tie wire loss; replacement more convenient, faster complete the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of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束线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束线器,具体为一种新型束线器,属于电子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而电子产品内部的线路也越来越多,因此,经常需要对电子产品内部的线路进行整理,现有的束线器一般包括一束线器主体,在束线器主体上设置有阵列的束线孔,通过将电缆等线材分别穿过所述束线孔,可以实现对电缆线材的整理,避免多根线缆的缠绕打结。现有电子产品内部线材由扎带或绕线绳等将线材绑至绕线针、方盘、支架等部件上,一般空间限制,经过的线材均绑为一束或多束,此种方案造成线材绑线未分层,顺序较乱及繁杂,有干扰风险,在维护时,一根线有问题,整串都需拆掉,比较繁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束线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束线器,改变束线方式,线材按粗细、类别、功能等分层固定,避免线材间串扰,维护简易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包括锁附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锁附面上的主基座,所述主基座上设有至少四个线缆挡板,且所述线缆挡板之间设有线缆槽;所述主基座顶端边缘设有带卡口,且所述主基座底端设有第一锁紧螺钉孔和第二锁紧螺钉孔;所述主基座上安装副基座,且所述副基座上设有副基座孔;所述副基座上连接有锁附件,且所述锁附件中间设有锁附件孔;所述锁附件孔穿过线缆槽卡合在所述主基座上,且所述主基座上通过穿过副基座孔的第一锁紧螺钉和第二锁紧螺钉固定副基座;所述线缆槽内部安装线缆;所述第一锁紧螺钉旋紧在第一锁紧螺钉孔内;所述第二锁紧螺钉旋紧在第二锁紧螺钉孔内。优选的,所述带卡口卡在所述锁附件孔顶端外侧。优选的,所述主基座纵截面为“L”形结构,且所述主基座上的线缆槽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优选的,所述线缆槽内部为圆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锁附件与所述副基座之间垂直连接。优选的,所述副基座底端所在平面到锁附件孔内部顶端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孔所在平面到所述主基座顶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优选的,所述副基座与所述锁附件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形连接,且所述锁附件顶端两角处经过倒圆角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线束固定可按直径、类别、传输性能等要求分类固定,通过变径分别可同时锁紧不同线径线材;2)维护方便,无需扎带及绕线绳,能分层固定线材;3)布线可按线材直径大小或是线材传输特性等要求进行布线,不仅可以保持布线美观,还可以避免特殊线材的相互干扰;4)束线装置具备可调节束线孔大小功能,可以调整固定线材松紧;5)维修便利,只需拆解一颗松紧螺钉即可对线材进行维护,无需额外扎带等配件损耗;6)更换线材等更方便快捷,能较快完成线材维护及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基座,11、第一锁紧螺钉孔,12、第二锁紧螺钉孔,2、线缆槽,3、第二锁紧螺钉,4、第一锁紧螺钉,5、锁附面,6、缆线挡板,7、带卡口,8、线缆,9、锁附件,91、锁附件孔,10、副基座,101、副基座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束线器,包括锁附面5以及设置在所述锁附面5上的主基座1,所述主基座1上设有至少四个线缆挡板6,且所述线缆挡板6之间设有线缆槽2;所述主基座1顶端边缘设有带卡口7,且所述主基座1底端设有第一锁紧螺钉孔11和第二锁紧螺钉孔12;所述主基座1上安装副基座10,且所述副基座10上设有副基座孔101;所述副基座10上连接有锁附件9,且所述锁附件9中间设有锁附件孔91;所述锁附件孔91穿过线缆槽2卡合在所述主基座1上,且所述主基座1上通过穿过副基座孔101的第一锁紧螺钉4和第二锁紧螺钉3固定副基座10;所述线缆槽2内部安装线缆8;所述第一锁紧螺钉4旋紧在第一锁紧螺钉孔11内;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旋紧在第二锁紧螺钉孔12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带卡口7卡在所述锁附件孔91顶端外侧,防止锁附件9脱离主基座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主基座1纵截面为“L”形结构,且所述主基座1上的线缆槽2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实现不同大小的线缆8进行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线缆槽2内部为圆弧形结构,防止线缆8在安装的过程中损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锁附件9与所述副基座10之间垂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副基座10底端所在平面到锁附件孔91内部顶端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锁紧螺钉孔11所在平面到所述主基座1顶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保证安装的精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副基座10与所述锁附件9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形连接,且所述锁附件9顶端两角处经过倒圆角处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碰伤。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安装时,先将主基座1预先在锁附在安装面上,然后将需要锁附的线材按功能进行分类(如同一接口/同一板/传输串扰等),分别选用不同线槽然后装入,完毕后,将锁附件9从主基座1顶部卡口装入,底部滑入安装面,通过第二锁紧螺钉3、第一锁紧螺钉4进行调节松紧以及松紧完成最终装配。安装完毕后,线材按序装配,整体美观实用,有效避免信号与电源等传输干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束线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束线器,包括锁附面(5)以及设置在所述锁附面(5)上的主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座(1)上设有至少四个线缆挡板(6),且所述线缆挡板(6)之间设有线缆槽(2);所述主基座(1)顶端边缘设有带卡口(7),且所述主基座(1)底端设有第一锁紧螺钉孔(11)和第二锁紧螺钉孔(12);所述主基座(1)上安装副基座(10),且所述副基座(10)上设有副基座孔(101);所述副基座(10)上连接有锁附件(9),且所述锁附件(9)中间设有锁附件孔(91);所述锁附件孔(91)穿过线缆槽(2)卡合在所述主基座(1)上,且所述主基座(1)上通过穿过副基座孔(101)的第一锁紧螺钉(4)和第二锁紧螺钉(3)固定副基座(10);所述线缆槽(2)内部安装线缆(8);所述第一锁紧螺钉(4)旋紧在第一锁紧螺钉孔(11)内;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旋紧在第二锁紧螺钉孔(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束线器,包括锁附面(5)以及设置在所述锁附面(5)上的主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座(1)上设有至少四个线缆挡板(6),且所述线缆挡板(6)之间设有线缆槽(2);所述主基座(1)顶端边缘设有带卡口(7),且所述主基座(1)底端设有第一锁紧螺钉孔(11)和第二锁紧螺钉孔(12);所述主基座(1)上安装副基座(10),且所述副基座(10)上设有副基座孔(101);所述副基座(10)上连接有锁附件(9),且所述锁附件(9)中间设有锁附件孔(91);所述锁附件孔(91)穿过线缆槽(2)卡合在所述主基座(1)上,且所述主基座(1)上通过穿过副基座孔(101)的第一锁紧螺钉(4)和第二锁紧螺钉(3)固定副基座(10);所述线缆槽(2)内部安装线缆(8);所述第一锁紧螺钉(4)旋紧在第一锁紧螺钉孔(11)内;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旋紧在第二锁紧螺钉孔(12)内。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雨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