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体安装部件及管体的端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67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体安装部件及管体的端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部件来进行电线的保护以及管体的防水。具备:保护部(11),覆盖管体(30)的端面(31);以及防水部(12),具有紧贴于被插通到上述管体(30)中的电线(W)的外周面的电线插通孔(15),并紧贴于上述管体(30)的端部的整周而对上述管体(30)的端部进行密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一个部件来进行电线(W)的保护以及管体(30)的防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体安装部件及管体的端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管体的端部的管体安装部件及管体的端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使布线在车辆等中的线束的电线穿过管体的内部来进行保护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这种管体的端部安装有树脂成型品的支架,防止电线接触到管体的端缘。由此,防止电线接触到管体的端缘而使电线被覆层发生损伤等。另外,例如下述专利文献2所述,在这种管体的端部安装有护线套,防止水浸入到管体的内部。由此,防止水浸入到管体的内部并在低温下在管体内冻结而使电线被覆层发生损伤等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59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803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分别需要用于保护电线的部件以及用于对管体进行防水的部件。为了实现轻质化、成本的降低等,存在想要削减安装于管体的端部的部件的件数这样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一个部件来进行电线的保护以及管体的防水的管体安装部件及管体的端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管体安装部件具备:保护部,覆盖管体的端面;以及防水部,具有电线插通孔,并紧贴于所述管体的端部的整周而对所述管体的端部进行密封,所述电线插通孔紧贴于被插通到所述管体中的电线的外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管体的端部结构中,在管体的端部安装有所述管体安装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保护部来防止电线接触到管体的端缘,能够通过防水部来防止水浸入到管体的内部,因此能够通过一个部件来进行电线的保护以及管体的防水。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管体安装部件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管体的端部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管体安装部件也可以是,所述保护部具备覆盖所述管体的端部的内周面的内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所述管体的端部的外周面的外周面覆盖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保护部,不仅覆盖管体的端面,还覆盖外周面和内周面,因此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电线接触到管体的端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管体安装部件也可以是,所述保护部形成为能够嵌合到所述管体的端部的筒状,所述保护部与所述电线插通孔在轴向上错开设置,并设置有从所述保护部朝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倾斜的倾斜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管体安装部件也可以是,所述保护部形成为向径向的外侧进一步突出的形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保护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作为将管体安装部件与管体固定的固定构件或者将管体安装部件与电线固定的固定构件的安装位置的基准。<实施例>以下,参照图1和图2,详细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管体安装部件10安装于金属制的管体30的端部。将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2根)布线于车辆的底板下等的线束的电线W插通到管体30中。管体30是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形成为剖面圆形形状的长条状的结构。管体安装部件10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一体地形成。管体安装部件10具备防止电线W与管体30的端缘接触的保护部11以及防止水浸入到管体30的内部的防水部12。防水部12具有紧贴于被插通到管体30中的电线W的外周面的电线插通孔15,且防水部12紧贴在管体30的端部的整周上而将管体30的端部密封。防水部12具有外嵌于管体30的端部而能够在整周上紧贴于管体30的外周面的管体密封部14。管体密封部14形成为与管体30的外形匹配的大小的圆筒形状。在管体密封部14的内周面设置有能够在整周上紧贴于管体30的外周面的唇形部14A。唇形部14A设置有多条(在本实施例中为3条)。电线插通孔15形成为剖面圆形形状,并能够在整周上紧贴于电线W的外周面。在电线插通孔15的内周面设置有能够在整周上紧贴于电线W的外周面的唇形部13A。唇形部13A设置有多条(在本实施例中为3条)。电线插通孔15形成于在管体安装部件10安装于管体30的端部的状态下与管体30在轴向上错开配置的部分(下面,称为电线密封部13),并能够紧贴于从管体30引出到外部的电线W的外周面。在电线密封部13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空出预定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电线插通孔15。电线密封部13整体上形成为在电线插通孔15的排列方向上较长的扁平形状。在相邻的电线插通孔15之间形成有隔壁部17。隔壁部17的厚度尺寸(电线插通孔15的排列方向的尺寸)设为电线密封部13的端部(电线插通孔15的排列方向的端部)的厚度尺寸的2倍左右。各电线插通孔15与管体密封部14在轴向上错开设置,并且,相对于管体密封部14向径向的外侧错开设置。电线插通孔15的轴线形成为与管体密封部14的轴线大致平行。一并插通到管体30的内部的2根电线W成为分支到各电线插通孔15并引出到外部的状态。各电线W从管体30朝向斜向外侧延伸而穿过电线插通孔15。保护部11设置于管体密封部14与电线密封部13之间。保护部11具备覆盖管体30的端面31的端面覆盖部18。端面覆盖部18在整周上覆盖管体30的端面31。端面覆盖部18具有与管体30的端面31相对配置的覆盖面18A。覆盖面18A形成为与管体安装部件10的轴线正交的面。保护部11具备覆盖管体30的端部的内周面的内周面覆盖部19以及覆盖管体30的端部的外周面的外周面覆盖部21。内周面覆盖部19形成为能够进入到管体30的端部的内部的筒状,外周面覆盖部21形成为能够外嵌于管体30的端部的筒状。即,保护部11形成为能够嵌合于管体30的端部的双层筒状。在内周面覆盖部19与外周面覆盖部21之间形成有向管体密封部14侧开口的槽部22。槽部22在整周上以恒定的深度连续。槽部22的电线密封部13侧被端面覆盖部18封闭。内周面覆盖部19和外周面覆盖部21的径向的尺寸(厚度尺寸)设为在整周上恒定。内周面覆盖部19的厚度尺寸比外周面覆盖部21小(薄)。外周面覆盖部21与管体密封部14连续地设置。外周面覆盖部21径向的厚度尺寸比管体密封部14稍大。外周面覆盖部21从管体密封部14向外侧进一步突出。另外,端面覆盖部18的轴向的厚度尺寸和端面覆盖部18的径向的厚度尺寸(包括与内周面覆盖部19以及外周面覆盖部21的连结部的厚度尺寸)比管体密封部14的径向的厚度尺寸大。这样,保护部11的厚度尺寸比其他部分的厚度尺寸大,因此保护部11的强度充分提高。在管体安装部件10的内周面设置有从保护部11朝向电线插通孔15倾斜的倾斜部23。倾斜部23从内周面覆盖部19朝向电线插通孔15逐渐向径向的外侧倾斜。倾斜部23与一对电线插通孔15对应地设置于电线密封部1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保护部11形成为向径向的外侧进一步突出的形态。保护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面11A在与管体安装部件10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竖立。保护部11的电线密封部13侧的端面11A与管体安装部件10的轴向正交。在电线密封部13的外周面上从电线W到电线密封部13的范围内卷绕有带T。将带T卷绕至电线密封部13中的靠近保护部11的端面11A的位置处。带T在从电线W到电线密封部13的范围内在整周上卷绕。在管体密封部14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将管体安装部件10固定到管体30的端部的固定构件F。固定构件F能够使用各种固定构件,例如能够设为在从管体30到管体密封部14的范围内进行卷绕的带、敛紧固定于管体密封部14的敛紧环、紧固于管体密封部14的捆扎带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体安装部件及管体的端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体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护部,覆盖管体的端面;以及防水部,具有电线插通孔,并紧贴于所述管体的端部的整周而对所述管体的端部进行密封,所述电线插通孔紧贴于被插通到所述管体中的电线的外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2 JP 2016-0032821.一种管体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护部,覆盖管体的端面;以及防水部,具有电线插通孔,并紧贴于所述管体的端部的整周而对所述管体的端部进行密封,所述电线插通孔紧贴于被插通到所述管体中的电线的外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具备覆盖所述管体的端部的内周面的内周面覆盖部以及覆盖所述管体的端部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真博井上浩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