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5938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钻井和采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包括高压管线、液压控制杆、电动丝杠、钻杆、扭矩传感器、岩石、套管、钻头、计算机、液压控制阀门组、导向座、粒子射流喷嘴、数据采集器、液压工作站、载荷传感器、液压顶、调速电机、动力传递总成、转速传感器、直线传感器等,能够模拟钻头旋转并调节转速,施加钻压并调节钻压大小,调节钻头钻进角度,并且能实时测量、存储、显示钻头转速、钻压、扭矩、进尺参数,较好模拟现场条件,液动控制和电动控制相结合,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通过实验可为现场施工提供粒子射流冲击和钻头机械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优化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属于石油钻井及采油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被开发,油气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油井产量下降、水淹问题严重、套管损坏、井下事故频发等问题越来越多,而且高含水井、工程报废井等“老井”、“死井”的数量越来越多,极大影响了油气资源的高效开采,许多问题井、报废井仍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如果对其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将会有效提高油田产量,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紧张问题,而且在当今低油价形势下,充分挖掘已有的油气资源,将会成为油田降本增产的有效途径。套管侧钻开窗技术可有效解决油井开采的中后期面临的诸多难题,不仅可用在后期修井、完井上,同时可使许多停产的报废井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将成为油井开采中后期挖掘剩余油气藏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套管侧钻井数量正不断增加,但开窗侧钻的效率低、可靠性差,难以实现快速侧钻开窗,开窗侧钻的成本也较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快速套管开窗侧钻新技术,充分挖掘深层剩余油气资源。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将浓度1%~3%粒径为1~3mm的钢质粒子,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包括高压管线(1)、连接短节(2)、压力表(3)、固定短节(4)、装置顶板(5)、固定内套(6)、固定外套(7)、液压控制杆(8)、电动丝杠(9)、钻杆(10)、扭矩传感器(11)、岩石外筒(12)、扶正器(13)、岩石(14)、转换短节(15)、液压管线(16)、岩石外筒支架(17)、套管(18)、钻头(19)、计算机(20)、液压控制阀门组(21)、导向座(22)、转盘轴承(23)、粒子射流喷嘴(24)、数据采集器(25)、液压工作站(26)、岩石支撑板(27)、载荷传感器(28)、液压顶(29)、调速电机(30)、动力传递总成(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包括高压管线(1)、连接短节(2)、压力表(3)、固定短节(4)、装置顶板(5)、固定内套(6)、固定外套(7)、液压控制杆(8)、电动丝杠(9)、钻杆(10)、扭矩传感器(11)、岩石外筒(12)、扶正器(13)、岩石(14)、转换短节(15)、液压管线(16)、岩石外筒支架(17)、套管(18)、钻头(19)、计算机(20)、液压控制阀门组(21)、导向座(22)、转盘轴承(23)、粒子射流喷嘴(24)、数据采集器(25)、液压工作站(26)、岩石支撑板(27)、载荷传感器(28)、液压顶(29)、调速电机(30)、动力传递总成(31)、转速传感器(32)、调速电机支架(33)、进尺传感器(34)、装置底座(35);粒子和高压流体固液两相流由高压管线(1)输入,连接短节(2)通过螺纹分别与高压管线(1)和固定短节(4)连接,压力表(3)安装在连接短节(2)一侧,压力表(3)可测量固液两相流的压力,固定短节(4)焊接到装置顶板(5)上,装置顶板(5)下部连接固定外套(7),固定内套(6)通过螺纹与固定内套(7)连接,固定内套(6)通过内部螺纹与钻杆(10)连接,通过调节固定内套(6)内孔中心轴线与铅垂线的角度,可以实现钻头(19)不同的钻穿套管(18)和岩石(14)角度的调节,扶正器(13)安装在钻杆(12)下部,扶正器(13)可保证钻头(19)居中和稳定旋转,转换短节(15)将扶正器(13)和钻头(19)连接起来,粒子射流喷嘴(24)安装在钻头(19)下部,岩石(14)安装在套管(18)和岩石外筒(12)之间,岩石外筒(12)套在岩石(14)外部,起固定岩石(14)和连接转盘轴承(23)作用,电动丝杆(9)安装在装置顶板(5)和岩石(14)顶面之间,电动丝杆(9)可调节岩石(14)在铅垂线方向的位置,导向座(22)安装在套管(18)内部,导向座(22)可实现钻头(19)倾斜保证钻头(19)受到侧向力,进而通过钻头(19)和粒子射流冲击联合作用,完成套管(18)和岩石(14)的钻穿,动力传递总成(31)安装在导向座(22)下部,动力传递总成(31)下部连接调速电机(30),动力传递总成(31)将调速电机(30)动力传递至导向座(22)和岩石(14),调速电机(30)可调节导向座(22)和岩石(14)的转速,调速电机(30)安装在调速电机支架(33)上,液压控制杆(8)与装置底座(35)和装置顶板(5)连接,液压控制杆(8)设置2个,通过液压控制杆(8)的起升和下降可调节实验装置的高度,岩石外筒支架(17)与转盘轴承(23)和液压控制杆(8)下部连接,液压顶(29)安装在装置底座(35)与岩石支撑板(27)之间,液压顶(29)设置2个,2个液压顶(29)分别位于岩石支撑板(27)的两侧,对称分布,可提供稳定压力输出,通过液压顶(29)的液压作用可以施加给钻头(19)钻压,并可调节钻压的大小,液压工作站(26)安装在液压控制杆(8)一侧,液压工作站(26)输出压力液后通过液压管线(16)输送至液压控制阀门组(21),液压控制阀门组(21)通过液压管线(16)分别与液压控制杆(8)和液压顶(29)连接,液压控制阀门组(21)可控制液压控制杆(8)和液压顶(29)的工作状态,粒子和高压流体固液两相流的流动方向为,首先从高压管线(1),依次经过连接短节(2)、固定短节(4)、装置顶板(5)、固定内套(6)后,进入钻杆(10)的内部,流经扶正器(13)和转换短节(15)内部流道,最后进入钻头(19)内部流道,从粒子射流喷嘴(24)喷出,高速粒子射流冲击套管(18)和岩石(14)壁面,配合钻头(19)的旋转和压入切削作用,实现了粒子射流冲击和钻头(19)联合钻穿套管(18)和岩石(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射流与钻头联合钻穿套管和岩石的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扭矩传感器(11)安装在钻杆(10)壁面上,将测量得到钻杆(10)所受的扭矩信号输送到数据采集器(25),载荷传感器(28)安装在岩石(14)和动力传递总成(31)的止推轴承之间,载荷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张贵才徐依吉王瑞和韩烈祥周卫东李伟成万夫磊杨洋洋吴琪郭文卿蔡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