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品技术

技术编号:158577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的同时在耐寒冲击性、耐热性、刚性等各种物性方面也兼具优异的性能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将至少含有等规pentad分率为85-99%、熔流速度(MFR)为0.1-30g/10分钟的聚丙烯类树脂(a)70-97质量%、和使用金属茂催化剂制造的、密度为880-925kg/m↑[3]、熔流速度(MFR)为1-30g/10分钟的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b)30-3质量%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出为薄片状,然后将其进行急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仅透明性出色而且耐寒冲击性和刚性等各种物性也优异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和由这种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的成形品、以及实用上非常有效的防止由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的成形品泛白的方法、和温度判断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作为用于形成各种容器等的透明薄片,广泛使用了聚氯乙稀薄片和聚苯乙烯薄片,但是由于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等的意识日益提高,这些树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随之要求开发出能够代替它的新的透明薄片。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对作为代替以往透明薄片的材料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开发也非常活跃。但是,聚丙烯由于是结晶性树脂,所以难以获得足够的透明性,而且,当使用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形成各种容器等时,就作为基材薄片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而言,除了透明性之外,根据其用途还要求在其它各种物性方面也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当用作食品容器时,为了防止在食品等的冷冻流通时发生破裂,要求具有耐寒冲击性(在低温区域的冲击强度)。另外,在小卖店(convenience store)等中用微波炉进行加热后用加温器保温时需要将多个容器重叠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因容器变形而内容物附着在盖子上或者泄漏的问题,还需要确保耐热性和刚性,进而,还要求防止加热时泛白。如上所述,要想把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供于实用,不仅要确保透明性,耐冲击性(耐寒冲击性)、耐热性、刚性等也必须充分。为了改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透明性和耐冲击性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在均聚丙烯(HPP)中混合有乙烯-丁烯-1共聚物的聚丙烯类树脂进行熔融挤出后通过急冷获得薄片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在均聚丙烯(HPP)中混合有低密度乙烯-丁烯-1共聚物和造核剂的聚丙烯类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把混合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均聚丙烯(HPP)用作聚丙烯类树脂的情况下熔融挤出后进行急冷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使用混合有低结晶性聚丙烯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进行急冷、热处理的方法,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使用在聚丙烯类树脂中混合聚乙烯类树脂和造核剂所形成的聚烯烃类树脂的方法。另外,作为改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透明性和刚性的方法,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向聚丙烯的原料中加入造核剂和脂肪族或者脂环族类石油树脂等而获得薄片的方法。特公平6-81698号公报特公平6-81796号公报特开平9-29818号公报特开2003-170485号公报特开2000-72938号公报特开昭58-25341号公报但是,就上述技术之中的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方法而言,虽然有望改善耐冲击性,但是会伴随薄片刚性的下降,同时有时也会对透明性造成坏影响。另外,形成薄片时,在模唇等上会粘着树脂状附着物(所谓的“メヤニ”),从而不能连续生产,导致制造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回收利用薄片时会因凝胶而产生外观差等问题,实用方面存在不足。另外,就专利文献4、5中公开的方法来说,不能充分地改善透明性和耐寒冲击性,而就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方法来说,既有耐冲击性下降的问题,还有因添加剂的析出而造成污染的新问题。如上所述,以往的透明聚丙烯薄片在作为透明薄片供于实用时,不能充分地满足要求,另外,即使是在透明性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的同时在耐寒冲击性、刚性等各种物性方面也兼具优异性能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和由这种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的成形品,此外,还提供当将这种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供于实用时实用上非常有效的防止由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的成形品泛白的方法、和温度判断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其是将至少含有等规pentad(ペンタツド)分率为85-99%、熔流速度(MFR)为0.1-30g/10分钟的聚丙烯类树脂(a)70-97质量%和使用金属茂催化剂制造的、密度为880-925kg/m3、熔流速度(MFR)为1-30g/10分钟的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b)30-3质量%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出为薄片状,之后通过(1)在冷却辊和被卷绕在至少两个辊的循环传送带之间进行面状压接,或者(2)使其通过有40℃以下冷却水流过的狭缝、和/或通过40℃以下的冷却水中,从而急速冷却熔融挤出为薄片状的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大幅改善了透明性的同时在耐冲击性(耐寒冲击性)、耐热性、刚性等各种物性方面也具有充分的性能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另外,还抑制了制造时产生メヤニ,并且连续生产性也好。此外,本专利技术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可以为上述聚丙烯类树脂(a)不含造核剂的方法。如果是这种方法,则通过积极地设法使其不含造核剂,可以很好地保持所获得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成形性,同时可以避免不能实现清晰的透明性、耐冲击性下降的情况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可以构成为如下由至少含有等规pentad分率为85-99%、熔流速度(MFR)为0.1-30g/10分钟的聚丙烯类树脂(a)70-97质量%和使用金属茂催化剂制造的、密度为880-920kg/m3、熔流速度(MFR)为1-30g/10分钟的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b)30-3质量%的树脂组合物构成,挤出成形方向(MD方向)的拉伸弹性率为800MPa以上、薄片厚度为t(mm)时总浊度H满足下述式(1)。H≤130t2-63t+20……(1)通过这种构成,可以形成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而且在耐寒冲击性、耐热性、刚性等各种物性方面也兼具优异的性能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尤其把拉伸弹性率和总浊度规定在特定的范围内时,可以提供刚性和透明性更加优异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另外,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在0℃下的冲击强度(杜邦冲击强度)达到0.1J以上。如果是这种构成,则可形成耐寒冲击性更加优异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最适合用作为了成形为可适用于低温流通、保管等低温环境的各种容器而使用的包装材料。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中,可以使上述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熔点在105℃以上。如果是这种构成,则可以设法使其加热到约100℃的温度时也不产生泛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中,可以使上述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b)的熔点低于100℃。如果是这种构成,则可以在加热到约100℃的温度后,通过判断是否保持泛白状态、或者恢复到透明,用肉眼很容易地判断加热后温度的下降情况和内容物的加热情况。另外,由如上所述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热成形品由于比由以往的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的热成形品更能保持良好的透明性、刚性、光泽,所以适合用作例如盖子材料、尤其是微波炉加热用容器的盖子材料。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成形品具有如下特征由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构成,上述树脂薄片由至少含有聚丙烯类树脂和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还具有如下特性,即在上述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熔点前后的温度下该成形品发生泛白,表明成形品的表面温度在特定温度之上还是之下。其中,所谓“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熔点前后的温度”、和“成形品的表面温度在特定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聚丙烯类树脂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含有等规pentad分率为85-99%、熔流速度即MFR为0.1-30g/10分钟的聚丙烯类树脂(a)70-97质量%和使用金属茂催化剂制造的、密度为880-925kg/m↑[3]、熔流速度即MFR为1-30g/10分钟的金属茂类乙烯-α-烯烃共聚物(b)30-3质量%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出为薄片状,之后通过(1)在冷却辊和被卷绕于至少两个辊的循环传送带之间进行面状压接,或者(2)使其通过有40℃以下冷却水流过的狭缝、和/或通过40℃以下冷却水中,急速冷却已熔融挤出为薄片状的所述树脂组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政年高间秀幸小高博多田圭志北岛诚之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