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54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所述微发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料浆,所述料浆是由600‑700重量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15‑20重量份的陶粒、35‑50重量份的煤渣、55‑80重量份的粉煤灰、8‑1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800‑1000重量份的水、30‑40重量份的轻质保温填料、6‑8重量份的椰壳纤维素、0.2‑0.4重量份的水泥增强剂、0.8‑1重量份的固化剂及0.1‑0.3重量份的水泥发泡剂制备成;(2)发泡;(3)抗裂网格布的准备;(4)固化成型;(5)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陶粒、椰壳纤维素等轻质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煤渣、粉煤灰以及其他助剂按照一定的配比制备出综合性能强的轻质墙板。

Micro foaming process of assembled light wallboard for build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icro foaming process of the lightweight wall panel a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he micro foaming process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reparing slurry, the slurry is composed of 600 700 weight parts of Portland cement, 15 20 by weight of the ceramic, 35 to 50 parts by weight of coal cinder, 55 80 parts by weight of fly ash, 8 10 parts by weight of polyester fiber, 800 1000 parts by weight of water, 30 40 parts by weight of a lightweight insulation filler, 6 8 weight portions of coconut shell cellulose, 0.2 0.4 parts by weight of cement reinforcing agent, 0.8 1 parts by weight of a curing agent 0.1 and 0.3 by weight of the cement foaming agent is prepared; (2) foaming; (3) cracking net fabric preparation; (4) curing; (5) postprocess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invention adopts ceramsite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ch as cellulose, coconut shell, and Portland cement, slag, fly ash and other additives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strong light wall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材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墙板一般采用砖混砌成,工期较长,而目前一些内部隔断用的墙板,一般中间采用轻钢龙骨,两面加石膏板,高档的隔墙,也就是在石膏板中间加上隔音棉等材料,而这种墙板虽然容量较低,但是隔音效果并不很好,隔热很差,而且使用寿命比较短,遇到水更容易损坏,更不可能做外墙使用,而且石膏板墙壁承载力较低,现在流行的挂壁电视,挂上去比较危险。针对上述现象,专利CN103058702A公开了一种轻质墙板的制备方法,将无机胶凝材料、轻质保温填料、矿粉和水混合搅拌1-2分钟,然后将纤维增强材料放入搅拌1-2分钟,再将防水剂放入搅拌1-2分钟,然后将物理发泡剂打出泡沫来放入搅拌0.5-1分钟,再把搅拌好的浆料倒入模板中,滚压后在20-30℃之间进行24小时的静养,然后脱模,脱模后放置在常温下静养7天以上,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废弃的聚苯板破碎得到的聚苯颗粒为保温填料,利用农作物秸秆为纤维增强材料,原料广泛,且成本较低,节能环保,实现废物资源化,同时该墙板可由代工厂代为制作,成型快,安装周期极短,使用寿命较长,隔热隔音,不怕水;但该制备工艺仍存在一定的缺点:通过该制备工艺制得的轻质墙板抗裂性能低,易产生裂缝;该轻质墙板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雨水天气经常会出现渗漏现象,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轻质墙板的应用,特别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通过采用陶粒、椰壳纤维素等轻质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煤渣、粉煤灰以及其他助剂按照一定的配比制备出综合性能强的轻质墙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微发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料浆:取600-700重量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15-20重量份的陶粒、35-50重量份的煤渣、55-80重量份的粉煤灰及8-1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于搅拌机中,预搅拌均匀;再向搅拌机中依次加入800-1000重量份的水、30-40重量份的轻质保温填料、6-8重量份的椰壳纤维素、0.2-0.4重量份的水泥增强剂及0.8-1重量份的固化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将0.1-0.3重量份的水泥发泡剂打出泡沫来,加入至搅拌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料浆;(2)发泡:将步骤(1)中的料浆送入高压发泡机发泡,发泡温度为26-30℃,压力为1.6-2MPa,得到发泡料浆,将发泡料浆倒入布料机中,待用;(3)抗裂网格布的准备:取抗裂网格布铺设于放料系统的两个放料滚轮上,形成上下两层运送至承压机;(4)固化成型:布料机将步骤(2)中的发泡浆料浇灌在步骤(3)连续传送行走的双层抗裂网格布内,并通过承压机承压固化成型,得到半成品,成型压力为100-120MPa,成型时间为6-8min;(5)后处理:步骤(4)中所得的半成品经过数控切割机切割成所需形状,并通过自动打包机打包后得到成品轻质墙板。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强度等级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聚酯纤维,其长度为2-6cm,直径为16-20µ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轻质保温填料选用聚苯乙烯、聚氨酯、岩棉或玻璃棉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椰壳纤维,其长度为10-12cm,直径为100-200µ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抗裂网格布选用直径≥0.9mm、网格尺寸≤20mm×20mm的冷拔低碳钢丝编织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中,发泡原料中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高,作为优选,选用强度等级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抗冻性,抗碳化性能及耐磨性要优于其它水泥;(2)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中,发泡原材料中增加椰壳纤维素,椰壳纤维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以及果胶物质等组成,其中纤维素含量占46%~63%,木质素31%~36%,半纤维素0.15%~0.25%,果胶3%~4%以及其他杂糖、矿物质类等,使得椰壳纤维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半纤维索含量很少,进而使得轻质墙板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湿性、耐热性也比较优异;(3)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中,发泡原料中的聚酯纤维,增强限制轻质墙板因各种应力造成的裂缝的产生,在整体成型轻质墙板中形成一完整的软结构网状结构体系,且通过纤维将水热化传递出去,提高因气候温度变化轻质墙板抗温差变化的能力,进而提高轻质墙板的抗裂性,同时在轻质墙体的表面铺设抗裂网格布,进一步增加轻质墙板的抗裂性能,降低裂缝系数;(4)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中,发泡原料中各组分通过合理的质量比及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立体防护体系;经试验,采用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与现有轻质墙板的制备工艺比较,制备的轻质墙板在保温隔热、抗裂性和机械强度上更适于装配式建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该微发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料浆:取600-700重量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15-20重量份的陶粒、35-50重量份的煤渣、55-80重量份的粉煤灰及8-1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于搅拌机中,预搅拌均匀;再向搅拌机中依次加入800-1000重量份的水、30-40重量份的轻质保温填料、6-8重量份的椰壳纤维素、0.2-0.4重量份的水泥增强剂及0.8-1重量份的固化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将0.1-0.3重量份的水泥发泡剂打出泡沫来,加入至搅拌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料浆;(2)发泡:将步骤(1)中的料浆送入高压发泡机发泡,发泡温度为26-30℃,压力为1.6-2MPa,得到发泡料浆,将发泡料浆倒入布料机中,待用;(3)抗裂网格布的准备:取抗裂网格布铺设于放料系统的两个放料滚轮上,形成上下两层运送至承压机;(4)固化成型:布料机将步骤(2)中的发泡浆料浇灌在步骤(3)连续传送行走的双层抗裂网格布内,并通过承压机承压固化成型,得到半成品,成型压力为100-120MPa,成型时间为6-8min;(5)后处理:步骤(4)中所得的半成品经过数控切割机切割成所需形状,并通过自动打包机打包后得到成品轻质墙板。作为优选,步骤(1)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强度等级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步骤(1)中的聚酯纤维,其长度为2-6cm,直径为16-20µm,步骤(1)中的轻质保温填料选用聚苯乙烯、聚氨酯、岩棉或玻璃棉中的任一种,步骤(1)中的椰壳纤维,其长度为10-12cm,直径为100-200µm;步骤(3)中的抗裂网格布选用直径≥0.9mm、网格尺寸≤20mm×20mm的冷拔低碳钢丝编织网;其中,各轻质保温填料的性能指标见表1。表1轻质保温填料性能指标品名聚苯乙烯聚氨酯岩棉玻璃棉表观密度(kg/m3)≥20≥2540-120≥10导热系数【W/(m.K)】≤0.041≤0.026≤0.042≤0.050水蒸气渗透系数【ng/(Pa.m.s)】≤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料浆:取600‑700重量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15‑20重量份的陶粒、35‑50重量份的煤渣、55‑80重量份的粉煤灰及8‑1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于搅拌机中,预搅拌均匀;再向搅拌机中依次加入800‑1000重量份的水、30‑40重量份的轻质保温填料、6‑8重量份的椰壳纤维素、0.2‑0.4重量份的水泥增强剂及0.8‑1重量份的固化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将0.1‑0.3重量份的水泥发泡剂打出泡沫来,加入至搅拌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料浆;(2)发泡:将步骤(1)中的料浆送入高压发泡机发泡,发泡温度为26‑30℃,压力为1.6‑2MPa,得到发泡料浆,将发泡料浆倒入布料机中,待用;(3)抗裂网格布的准备:取抗裂网格布铺设于放料系统的两个放料滚轮上,形成上下两层运送至承压机;(4)固化成型:布料机将步骤(2)中的发泡浆料浇灌在步骤(3)连续传送行走的双层抗裂网格布内,并通过承压机承压固化成型,得到半成品,成型压力为100‑120MPa,成型时间为6‑8min;(5)后处理:步骤(4)中所得的半成品经过数控切割机切割成所需形状,并通过自动打包机打包后得到成品轻质墙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轻质墙板的微发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料浆:取600-700重量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15-20重量份的陶粒、35-50重量份的煤渣、55-80重量份的粉煤灰及8-1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于搅拌机中,预搅拌均匀;再向搅拌机中依次加入800-1000重量份的水、30-40重量份的轻质保温填料、6-8重量份的椰壳纤维素、0.2-0.4重量份的水泥增强剂及0.8-1重量份的固化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将0.1-0.3重量份的水泥发泡剂打出泡沫来,加入至搅拌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料浆;(2)发泡:将步骤(1)中的料浆送入高压发泡机发泡,发泡温度为26-30℃,压力为1.6-2MPa,得到发泡料浆,将发泡料浆倒入布料机中,待用;(3)抗裂网格布的准备:取抗裂网格布铺设于放料系统的两个放料滚轮上,形成上下两层运送至承压机;(4)固化成型:布料机将步骤(2)中的发泡浆料浇灌在步骤(3)连续传送行走的双层抗裂网格布内,并通过承压机承压固化成型,得到半成品,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焱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