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552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1:37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属于给水净化领域。首先接种铁锰氧化菌、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高效菌液至滤池,通入人工配置的铁锰氨分别为1~2mg/L、3.0~3.2mg/L、3.0~3.2mg/L的地下水,在0.5m/h滤速、7~8L/(m

Starting process for removing iron and manganese from low temperature ground water by coupling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starting a process for removing iron and manganese from a low temperature ground water by coupling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water purification. The first inoculation iron and manganese oxidizing bacteria, nitrifying bacteria,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 bacteria to filter, iron and manganese ammonia pass into the manual configuration is 1 ~ 2mg/L, 3 ~ 3.2mg/L, 3 ~ 3.2mg/L 0.5m/h in groundwater, the filtration rate, from 7 to 8L/ (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给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到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除铁除锰地下水厂原水水源受氨氮污染日益加重。据《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指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地13.4%不达标,且主要污染物为铁锰及三氮(氨氮、硝氮和亚氮)。由于氨氮的理论需氧量为4.57mg/L,铁和锰的需氧量仅为0.143mg/L和0.29mg/L,高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导致传统的“跌水曝气+过滤”生物除铁除锰工艺由于DO不足,继而导致水厂出厂水锰和氨氮浓度不同程度超标。在我国东北很多寒冷地区,除铁除锰净化工艺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化学接触氧化+过滤”工艺。化学强氧化剂的投加不仅增加了水处理成本、操作繁琐,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除此之外,传统的“化学接触氧化+过滤”工艺水力负荷较低,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需水量要求。温度越低,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就越差,目前,生物除铁除锰除氨氮技术,工程应用的实际水温普遍在8℃以上,针对铁锰氨复合污染的5~6℃的低温地下水研究和工程应用尚未出现。传统的生物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滤池构建:所构建的生物滤池为下向流普通快滤池,承托层铺设35mm厚的粒径为1.2~20mm的鹅卵石,承托层之上铺设160cm厚的粒径为0.6~1.2mm的锰砂滤料或者粒径为0.6~1.2mm的石英砂滤料,或者依次铺设120cm厚的粒径为0.6~1.2mm的锰砂、40cm厚的粒径为1.0~1.5mm的无烟煤构成双层滤料或者120cm厚的粒径为0.6~1.2mm的石英砂、40cm厚的粒径为1.0~1.5mm的无烟煤构成双层滤料作为铁锰氧化菌、硝化菌及厌氧氨氧化菌的附着生长载体;2)生物接种:向滤池中接种浓度均为1.0~...

【技术特征摘要】
1.耦合自养脱氮的低温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工艺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滤池构建:所构建的生物滤池为下向流普通快滤池,承托层铺设35mm厚的粒径为1.2~20mm的鹅卵石,承托层之上铺设160cm厚的粒径为0.6~1.2mm的锰砂滤料或者粒径为0.6~1.2mm的石英砂滤料,或者依次铺设120cm厚的粒径为0.6~1.2mm的锰砂、40cm厚的粒径为1.0~1.5mm的无烟煤构成双层滤料或者120cm厚的粒径为0.6~1.2mm的石英砂、40cm厚的粒径为1.0~1.5mm的无烟煤构成双层滤料作为铁锰氧化菌、硝化菌及厌氧氨氧化菌的附着生长载体;2)生物接种:向滤池中接种浓度均为1.0~3.0×108CFU/ml的铁锰氧化菌高效菌液、硝化菌高效菌液和厌氧氨氧化菌高效菌液,接种量均为滤池滤料总体积的1/3000;3)循环培养:通入以水厂滤后水为本底,人工配制的总铁为1~2mg/L,锰为3.0~3.2mg/L,氨氮为3.0~3.2mg/L的低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滤池出水100%循环回流,培养滤速为0.5m/h、反冲洗强度为7~8L/(m2·s),反冲洗历时2min,反冲洗周期72h;4)原水培养:当物理吸附耦合生物氧化对锰和氨氮的去除率降至15~30%时,停止循环、通入水厂曝气后的总铁、锰和氨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曹瑞华王刘煜曾辉平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