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PS交流并联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间断电源
,具体来说是一种UPS交流并联控制电路设计,尤其涉及模块化UPS内部各模块之间交流并联控制电路以及整机之间交流并联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模块化UPS通常是由旁路模块、监控模块以及多个功率模块并联组成,模块之间通过交流并联控制电路,使输出保持同相位、同频率,模块化UPS功率模块一般都是采用双DSP控制,分别控制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如何合理的设计交流并联控制电路,使各模块之间能够实时通信、快速同步响应,是目前模块化UPS设计的一个关键难点;同时模块化UPS内部模块多,通信数据多,对电路的信号抗干扰性要求高。模块化UPS都要求支持热插拔技术,当模块热插、热拔的瞬间产生干扰,可能会使模块内部交流并联控制电路因干扰导致芯片损坏,而且还会干扰到处于总线上的其他模块上,导致机器故障,稳定性下降。交流并联控制电路设计如何避免这些干扰,对交流并联控制电路的设计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块化UPS的交流并联控制电路设计,该电路不仅实现了模块化UPS输出同步所需信号的交流并联控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PS交流并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七路静态开关总线电路和两路CAN总线电路,共同实现模块化UPS并机控制功能;所述静态开关总线电路,包括DSP芯片的GPIO 1(数据发送端)与双向电压电平转换芯片U1的21脚相连,通过U1将DSP发出的幅值为3.3V的信号转换为+5.0V的信号,并从U1的3脚输出,电平的提升,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和传输距离;U1的23脚和24脚同时接+3.3V,给U1的B侧供给+3.3V电源;C1连接在+3.3V与地之间,起到稳压滤波作用;U1的1脚接+5.0V,给U1的A侧供给+5.0V电源;C2连接在+5.0V与地之间,起到稳压滤波作用;U1的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PS交流并联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七路静态开关总线电路和两路CAN总线电路,共同实现模块化UPS并机控制功能;所述静态开关总线电路,包括DSP芯片的GPIO1(数据发送端)与双向电压电平转换芯片U1的21脚相连,通过U1将DSP发出的幅值为3.3V的信号转换为+5.0V的信号,并从U1的3脚输出,电平的提升,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和传输距离;U1的23脚和24脚同时接+3.3V,给U1的B侧供给+3.3V电源;C1连接在+3.3V与地之间,起到稳压滤波作用;U1的1脚接+5.0V,给U1的A侧供给+5.0V电源;C2连接在+5.0V与地之间,起到稳压滤波作用;U1的22脚(/OE)与GPIO3相连,用作可控复位信号;R1连接在U1的2脚(DIR)与地之间,将2脚置低,表示当22脚置低时,数据是从U1的B侧向A侧传输;限流电阻R3一端与U1的3脚相连,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输入端相连;二极管D2起到单向导通直流电作用;滤波电感L1和L2串联一起,一端与D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总线的Signal01相连,起到抗干扰作用;总线Signal01与其他模块的总线Signal01相连,实现模块间通信;电容C3连接在D2输出端与地之间,与R3组成RC电路衰减高频信号,起到滤波作用;电阻R2连接在D2输出端与地之间,与R3组成分压电路;二极管D1连接在D2输出端与地之间,起到电压钳位;二极管D3一端与二极管D2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伟炜,胡龙应,丁梦亭,刘梦菲,徐杰,陆学军,万静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