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4527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制冷系统、蓄电池制冷回路以及风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蓄电池制冷回路为一同时缠绕在蒸发器和车载动力电池上的循环管路,风冷系统包括风机、进气道以及气流调向板,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液冷变换控制装置,风、液冷变换控制装置包括中控器,中控器与压缩机以及风机连接,并控制二者运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选择风冷或是制冷方式对车载动力电池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风冷模式下能覆盖到蓄电池各个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本技术属于温控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具有清洁、高效和环保的特色,但是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操作循环期间产生热量。蓄电池单元的过热会影响到蓄电池的正常工作。因此冷却系统通常与蓄电池组合使用。现有技术采用的冷却方式多为风冷,以冷风吹蓄电池实现对蓄电池的降温,但是这种降温方式具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冷风只能吹到蓄电池的一个面,无法吹到其余各面,导致冷却效果不佳,其次,在天气较热时,蓄电池和外界温度差距不大,风冷效果不好。而采用制冷虽然能较为迅速地降低蓄电池温度,但是较为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选择风冷或是制冷方式对车载动力电池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风冷模式下能吹到蓄电池各个面的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中:包括制冷系统、蓄电池制冷回路以及风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制冷系统(1)、蓄电池制冷回路(2)以及风冷系统(3),所述的制冷系统(1)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11)、冷凝器(12)、节流阀(13)和蒸发器(14),所述的制冷系统(1)中循环流动有制冷剂,所述的压缩机(11)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12)与外界冷源热交换将高温高压气体降温成低温高压液体,节流阀(13)将低温高压液体降压,所述的蒸发器(14)与蓄电池制冷回路(2)接触并与蓄电池制冷回路(2)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所述的蓄电池制冷回路(2)为一同时缠绕在蒸发器(14)和车载动力电池(4)上的循环管路,所述的风冷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制冷系统(1)、蓄电池制冷回路(2)以及风冷系统(3),所述的制冷系统(1)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11)、冷凝器(12)、节流阀(13)和蒸发器(14),所述的制冷系统(1)中循环流动有制冷剂,所述的压缩机(11)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12)与外界冷源热交换将高温高压气体降温成低温高压液体,节流阀(13)将低温高压液体降压,所述的蒸发器(14)与蓄电池制冷回路(2)接触并与蓄电池制冷回路(2)内的制冷剂交换热量,所述的蓄电池制冷回路(2)为一同时缠绕在蒸发器(14)和车载动力电池(4)上的循环管路,所述的风冷系统(3)包括风机(31)、进气道(32)以及气流调向板(33),所述的风机(31)安装在进气道(32)上,所述的进气道(32)外端开口于车辆外部,内端正对着车载动力电池(4),所述的风机(31)能将车辆外部的空气压缩至进气道(32)内形成气流对车载动力电池(4)风冷散热,所述的气流调向板(33)为一纵截面为钩形的板结构,所述的气流调向板(33)一端与进气道(32)内端连接,另一端从车载动力电池(4)的侧面弯向车载动力电池(4)背对进气道(32)的一面,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液冷变换控制装置(5),所述的风、液冷变换控制装置(5)包括中控器(51),所述的中控器(51)与压缩机(11)以及风机(31)连接,并控制二者运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风、液冷变换的车载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斌白三卯
申请(专利权)人: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