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45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包括:光源、识别部件,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源发出的识别光照射在所述雷管并进行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识别部件时无法形成炫目光的位置,所述识别部件安装在可识别所述雷管上的编码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不需要考虑扫描部件的走线方式就能实现雷管编码的识别,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较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
本技术涉及雷管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公安部门规定雷管的使用必须明确登记造册,表明保管人、发放人、领用人、使用项目、使用地点、数量、类型,废品等,所有事项缺一不可,有严格的使用制度;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雷管等危险品流通过程严格控制,要求实际生产中的雷管管理越来越细化到位,对雷管生产和使用要纳入计算机自动管理似乎近在眼前,所以雷管编码的快速、有效地识别应用于管理也越来越迫切。目前使用的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雷管自动识别机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采用了两个同步带轮,两个轴,由于走线的问题图像采集装置也只能转动370度~380度,操作完成之后,图像采集装置还要复位,操作麻烦,结构复杂,不能连续的工作,同时,由于很多时候会在野地工作,目前的设备过于笨重,难以携带从而造成一些不便,因此需要寻找一些更加简便的方式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可靠性高的、安全性高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包括:光源、识别部件,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源发出的识别光照射在所述雷管并进行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识别部件时无法形成炫目光的位置,所述识别部件安装在可识别所述雷管上的编码的位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识别部件对所述雷管上编码进行读取,并通过识别软件进行识别,本技术不需要两个轴及皮带的配合,不用考虑部件之间的走线问题,也不用在采集图像操作完成之后对采集图像装置进行复位,利用本技术设备结构简单,安全稳定可靠,又不影响拆装与维护,大大简化的雷管识别操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还包括放置腔,所述光源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壁的一侧或两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将光源放置在放置腔内壁的一侧或两侧,可以单向发光,也可以对向发光,如此,可以避免雷管表面在光源直接照射的情况下形成炫目光,使所述识别部件不能清楚的识别所述雷管上的编码。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或线光源或面光源。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单波段光或全波段光。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单波段光或全波段光,或者单色光或者白光,所述单波段光或全波段光放置在与所述编码斜侧方,如此,可以避免炫目光的产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本技术采用光源是为了使所述识别部件能够清晰的在所述放置腔室里识别所述雷管上的编码。进一步地,所述放置腔为全封闭腔室或半封闭腔室。进一步地,所述雷管包括所述雷管包括具有形成镜面反射的效果的外壳。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金属或玻璃外壳。进一步地,所述编码为激光蚀刻编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本技术采用激光蚀刻在所述雷管上蚀刻编码,激光蚀刻技术比传统的化学蚀刻技术工艺简单、可加工0.125~1微米宽的线,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能够用于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编码的斜侧方。安装在所述编码斜侧方的位置,可以避免炫目光的产生,本文中的炫目光指的是由于光的直接反射而形成的识别部件无法分辨成像后的光影。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的示意图。雷管1,雷管外壳101,放置腔2,光源3和识别部件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包括:雷管1,雷管外壳101,放置腔2,光源3和识别部件4。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包括:光源3、识别部件4,所述光源3位于所述光源3发出的识别光照射在所述雷管并进行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识别部件4时无法形成炫目光的位置,所述识别部件4安装在可识别所述雷管1上的编码的位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识别部件4对所述雷管1上编码进行读取,并通过识别软件进行识别,本技术不需要两个轴及皮带的配合,不用考虑部件之间的走线问题,也不用在采集图像操作完成之后对采集图像装置进行复位,利用本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安全稳定可靠,又不影响拆装与维护,大大简化的雷管识别操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还包括放置腔,所述光源3放置在所述放置腔2内侧的一侧或两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将光源3放置在放置腔2的一侧或两侧,避免雷管1表面在光源3直接照射的情况下形成刺眼的炫目光,使所述识别部件4不能清楚的识别所述雷管1上的编码。优选地,所述光源3为点光源或线光源或面光源。优选地,所述光源3包括单波段光或全波段光。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本技术采用光源3是为了使所述识别部件4能够清晰的在所述放置腔室2里识别所述雷管1上的编码。优选地,所述放置腔2为全封闭腔室或半封闭腔室。优选地,所述雷管1包括所述雷管1包括具有形成镜面反射的效果的外壳101。优选地,所述外壳101为金属或玻璃外壳。优选地,所述编码为激光蚀刻编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本技术采用激光蚀刻在所述雷管1上蚀刻编码,激光蚀刻技术比传统的化学蚀刻技术工艺简单、可加工0.125~1微米宽的线,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能够用于大规模的生产。优选地,所述光源3安装在所述编码的斜侧方。安装在所述编码斜侧方的位置,可以避免炫目光的产生,本文中的炫目光指的是由于光的直接反射而形成的识别部件无法分辨成像后的光影。将雷管1具有编码的一面正对识别部件4放置在雷管放置腔2内,使用光源3发光,识别部件4对所述雷管1上编码进行读取,并通过识别软件进行识别,结构简单,操作完成后,可以连续工作,具有明显的优点。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识别部件,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源发出的识别光照射在所述雷管并进行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识别部件时无法形成炫目光的位置,所述识别部件安装在可识别所述雷管上的编码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识别部件,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源发出的识别光照射在所述雷管并进行反射之后进入所述识别部件时无法形成炫目光的位置,所述识别部件安装在可识别所述雷管上的编码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编码识别设备还包括放置腔,所述光源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壁的一侧或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或线光源或面光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编码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安法王沛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本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