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4347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造雪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雪系统,包括造雪室、与造雪室连通且用于向造雪室内喷入湿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与造雪室相连且用于给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的制冷系统;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对造雪室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的回风加压装置、与回风加压装置相连且用于将经过回风加压装置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喷入造雪室内的喷嘴以及与喷嘴相连且用于蒸发水分以增加造雪室内的湿度的加湿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送风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系统性强,实现人造雪的自循环,能耗低,造雪效率高,减少了人工造冰的成本,且减少了运动部件,系统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雪系统
本技术属于造雪
,尤其涉及一种造雪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雪场变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传统的人造雪方法主要是将冰快磨碎,通过风机再撒到空中飘落。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1255660C”的专利文件,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工造雪装置,该装置包括制造片状的薄冰片的造冰机、漏斗、碎冰机以及风动传送装置;再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358922A”的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一种利用由人造雪形成的风雪进行试验的环境试验装置,该装置由一台或多台制造薄片状片冰的铰刀式制冰机构成。此外,也有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方法的人造雪装置,参见申请公布号为“CN104422222A”的专利申请文件,该造雪装置包括用于产生由选自空气或水的第一流体组成的中央射流的装置,用于产生由选自水或空气且不同于第一流体的第二流体组成的周边射流的装置以及用于产生形成冰晶的至少一个成核射流的成核装置;因此,该装置通过空气射流、水射流和成核射流的产生和喷射来制造人造雪。综上,上述方法需通过设置复杂结构的运动部件或进行人工造冰后再将冰变成雪,因此,上述的造雪装置存在能耗高、效率低以及系统安全性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化的要求,因此,需要革新,推进产品更好更快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雪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造雪装置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以及系统安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造雪系统,包括:造雪室、与所述造雪室连通且用于向所述造雪室内喷入湿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与所述造雪室相连且用于给所述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所述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的制冷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造雪室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的回风加压装置、与所述回风加压装置相连且用于将经过所述回风加压装置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喷入所述造雪室内的喷嘴以及与所述喷嘴相连且用于蒸发水分以增加所述造雪室内的湿度的加湿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加压装置包括空压机以及设于所述空压机与所述造雪室之间的第一电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与所述造雪室内的湿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湿空气进行降温处理的蒸发器、用于处理所述蒸发器热交换后排出的低压制冷气体的压缩机以及用于处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气体的冷凝器;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冷凝器通过设置的制冷管道首尾顺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内设有用于热交换的制冷剂,所述制冷管道上且位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位置上设有用于调节经所述冷凝器处理后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的节流阀。进一步地,所述喷嘴设为拉法尔喷嘴,所述拉法尔喷嘴具有缩口部,所述加湿器与所述缩口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缩口部设有第二电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连接有第三电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喷嘴通过设置的送风管与所述造雪室连通,所述送风管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第一电加热器通过设置的回风管与所述造雪室连通,所述回风管设于与所述蒸发器相对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加热器的温度设为0~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送风系统利用造雪室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再与加湿器蒸发的水分一并通过喷嘴喷入造雪室内,制冷系统通过给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如此循环,在造雪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送风系统以及制冷系统,使得湿空气的压力变化,进而实现将湿空气中的水分变成雪。与现有技术相比,系统性强,实现人造雪的自循环,能耗低,造雪效率高,减少了人工造冰的成本,且减少了运动部件,系统更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造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造雪室,2-送风系统,21-空压机,22-第一电加热器,23-喷嘴,24-加湿器,25-第二电加热器,26-第三电加热器,27-送风口,28-回风口,3-制冷系统,31-蒸发器,32-压缩机,33-冷凝器,34-制冷管道,35-节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造雪系统,通过设置的送风系统2以及制冷系统3,系统性强,实现人造雪的自循环,能耗低,造雪效率高,减少了人工造冰的成本,且减少了运动部件,系统更安全。请参阅附图1,该造雪系统,包括:造雪室1、与造雪室1连通且用于向造雪室1内喷入湿空气的送风系统2以及与造雪室1相连且用于给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的制冷系统3;送风系统2包括用于对造雪室1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的回风加压装置、与回风加压装置相连且用于将经过回风加压装置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喷入造雪室1内的喷嘴23以及与喷嘴23相连且用于蒸发水分以增加造雪室1内的湿度的加湿器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造雪系统,送风系统2利用造雪室1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再与加湿器24蒸发的水分一并通过喷嘴23喷入造雪室1内,制冷系统3通过给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如此循环,在造雪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送风系统2以及制冷系统3,使得湿空气的压力变化,进而实现将湿空气中的水分变成雪。该造雪系统实现人造雪的自循环,能耗低,造雪效率高,且系统更安全。优选地,考虑到更方便地对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然后再经过喷嘴23喷入造雪室1内,同时使得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造雪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造雪室、与所述造雪室连通且用于向所述造雪室内喷入湿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与所述造雪室相连且用于给所述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所述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的制冷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造雪室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的回风加压装置、与所述回风加压装置相连且用于将经过所述回风加压装置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喷入所述造雪室内的喷嘴以及与所述喷嘴相连且用于蒸发水分以增加所述造雪室内的湿度的加湿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造雪室、与所述造雪室连通且用于向所述造雪室内喷入湿空气的送风系统以及与所述造雪室相连且用于给所述湿空气降温以使得所述湿空气的水分凝结形成人造雪的制冷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用于对所述造雪室内去除水分后的湿空气进行加压处理的回风加压装置、与所述回风加压装置相连且用于将经过所述回风加压装置加压处理后的湿空气喷入所述造雪室内的喷嘴以及与所述喷嘴相连且用于蒸发水分以增加所述造雪室内的湿度的加湿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加压装置包括空压机以及设于所述空压机与所述造雪室之间的第一电加热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与所述造雪室内的湿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湿空气进行降温处理的蒸发器、用于处理所述蒸发器热交换后排出的低压制冷气体的压缩机以及用于处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气体的冷凝器;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冷凝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锋王超蒋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冰润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