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73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升降板以及动力装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省时省力,人工安全,可以调整到各个高度,解决各种特殊需求,节约再次定做的成本。同样支架也可以通过电机调整,符合现代机械化的发展。

Monitoring r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rol rod, which comprises a vertical rod body, bracket, movable base, vertical rod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movable base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pole body is a groove structure, also includes a first gear, a second gear, a chain, the lifting board and a power device, a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is arranged on a vertical rod body on the same side, and the first gear is arranged right above the second gear, chain ring chain, one side of the chain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structure of vertical rod body within the chain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rst gear, second gear meshing, the power device comprises a motor, the first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gear transmission; one end of each support fixed on the lifting boar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is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artificial and safe, can be adjusted to various heights, solves various special requirements and saves the cost of re customization. Similarly, the bracket can also be adjusted by the motor,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cha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控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监控杆。
技术介绍
在公告号为CN204986262U的中国专利内公开一种方便安装的可伸缩的智能监控立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立杆本体与支架连接,立杆本体上有至少两个不同高度的安装支架的位置。支架由至少两节分支架固定连接组成,分支架之间有至少两个不同伸缩长度的安装位置。活动底座包括面板、底板、活动套装置,面板通过活动套装置与底板上下活动连接,面板与立杆本体固定连接。该方案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支杆安装高度和伸缩距离。但本专利技术人在实施上述现有技术时,发现以下问题:一、上述现有技术,均为手工安装,手工调整支架的安装高度以及伸缩距离,每次需要人工拆卸,调整,再安装上去,费时费力。二、在人工去拆卸调整其高度以及位置的时候,十分危险,不符合现代工业安全的规划。三、调整高度与距离限定死了,出现特殊需求高度与距离的时候,无法满足,只能叫供应商另外定制高度与距离的监控立杆,浪费成本。因此,专利技术人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监控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费时费力、浪费成本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所述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升降板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监控杆包括两根立杆本体、两块升降板以及两个支架;所述链条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两升降板分别固定在链条的两侧,两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升降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第三齿轮以及齿条,所述前支架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所述前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前支架的另一端套接在后支架上,所述齿条设置在前支架的凹槽结构内,齿条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立杆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位置与第一齿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的位置与第二齿轮相对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监控杆还包括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设置在升降板的底端。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链条的配合,将升降板上升下降,而支架设置在升降板上,从而带动支架上升下降,调整支架的高度,整个过程由电机带动,人工安装方便,使用便利。在调整高度时无需再将支架拆下进行调整,而是直接使用电机调整即可,省时省力,人工安全,可以调整到各个高度,解决各种特殊需求,节约再次定做的成本。同样支架也可以通过电机调整,符合现代机械化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监控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立杆本体凹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方便使用的监控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单侧立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双侧立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立杆本体;11、凹槽结构;12、第一限位块;13、第二限位块;20、支架;21、前支架;22、后支架;23、第三齿轮;24、齿条;30、活动底座;40、第一齿轮;50、第二齿轮;60、链条;70、升降板;81、第一电机;82、第二电机;90、三角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10、支架20、活动底座30,所述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11,还包括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50、链条60、升降板70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81,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第一电机上设有箱体罩住整个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链条转动,而升降板固定在链条上,因此链条上升或者下降移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类似自行车的原理,升降板类似电梯的原理。而支架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上升下降,支架也跟着上升下降。本实施例中,活动底座的结构活动底座包括面板套、底板套和中心杆,所述面板套固定安装在面板左端,所述底板套固定安装在底板左端,所述面板套和底板套通过中心杆活动连接。所述面板的右端设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定位口,所述底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前后对称的两个螺杆。所述螺杆在定位口位置与螺母连接,将面板的右端与底板右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底板事先固定预留在混凝土地面内。本实施例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立杆本体的接触部分都留有让链条通过的通孔,所述立杆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位置与第一齿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位置与第二齿轮相对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为了防止升降板超出工作范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杆还包括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设置在升降板的底端。三角支撑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固定在升降板的底部,另一端为U型套接件,U型套接件套接在立杆本体外侧,在支架伸出的时候,U型套接件就顶靠在立杆本体上,在支架回收的时候,U型套接件与立杆本体之间留有间隙,因此三角支撑架随着升降板上升下降,三角支撑架起到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受力点,电机、升降板的重量本身就靠近立杆本体一端,防止支架受力不均断裂的情况出现。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单侧立杆本体变成双侧立杆本体,如图5所示,所述监控杆包括两根立杆本体、两块升降板以及两个支架;所述链条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两升降板70分别固定在链条的两侧,两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升降板上。由于链条是两侧的,左边上升,右边就下降;左边下降,右边就上升;因此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放置两根立杆本体,可以同时使用两套监控系统,也可以在另一套监控系统出现意外的时候,使用另一套监控系统,两套系统相互串联,互相不影响,使用更加智能化,可检测出3维画面,监控更加准确。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支架做出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21、后支架22、第三齿轮23以及齿条24,所述前支架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所述前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前支架的另一端套接在后支架上,所述齿条设置在前支架的凹槽结构内,齿条的一端与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如此,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正转反转就可以控制后支架的伸出与收回,无需再将前后支架拆下进行修改其监控距离,省时省力,更符合现代自动化的需求。使用过程中,将活动底座预先埋在地下,将立杆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活动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监控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所述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升降板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控杆,包括立杆本体、支架、活动底座,所述立杆本体设置在活动底座上,立杆本体的横截面为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升降板以及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同一侧,且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齿轮的正上方,所述链条为环形链条,链条的一侧设置在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使用的监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杆包括两根立杆本体、两块升降板以及两个支架;所述链条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根立杆本体的凹槽结构内,两升降板分别固定在链条的两侧,两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清发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荔城区创电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