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套和复合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65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冷却套和复合线圈。抑制从冷却套的各个喷射孔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的紊乱,得到稳定的冷却性能。冷却套(1)包括:冷却液槽(10);以及与冷却液槽(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喷射孔(11),冷却液槽(10)具有与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斜交的平坦的内表面(12),喷射孔(11)具有:形成在内表面(12a)的流入部(15);以及从流入部(15)在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延伸设置的导管部(16),在导管部(16)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将该流入部侧开口遍及全周地围绕的台阶面(17),台阶面(17)在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的各部分与导管部(16)的轴向以恒定的角度交叉。

Cooling sleeve and compound coi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oling sleeve and a composite coil. The flow of coolant ejected from each spray hole of the cooling sleeve is suppressed to obtain a stable cooling performance. The cooling sleeve (1) comprises a cooling tank (10); and the cooling liquid tank (10)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injection hole (11), (10) with the cooling liquid tank and a spray hole (11) of the jet direction oblique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lat (12), (11): with the injection hole formed on the inner surface (12a) into the Ministry (15); and (15) in part from the inflow jet orifice (11) tube part of the spray direction is extended (16), (16) in the conduit part around the inflow part side of the opening is formed with the inflow side opening throughout the week on the step surface (17), (17) stepped surface around the inflow part side of the opening of each part and the catheter Department (16) at a constant axial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套和复合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套和复合线圈。
技术介绍
在钢材的热处理中,使用水等冷却液将被加热的工件冷却。例如,作为棒、管这种比较长条的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已知如下方法:一边使加热工件的加热炉或感应加热线圈和向工件喷射冷却液的冷却套相对于工件在工件的长边方向相对移动,一边将工件连续地加热、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淬火方法中,将被加热的工件插通到筒状的冷却套中并输送。在冷却套上在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喷射孔。而且,例如为了防止从喷射孔喷射的冷却液比冷却套向工件输送方向上游侧、即加热部侧逆流,喷射孔各自的喷射方向朝向工件输送方向下游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77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62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套中,喷射孔形成在冷却套的内周壁,朝向工件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射孔的各自的喷射方向与冷却套的内周壁斜交。在该构成中,从喷射孔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容易产生紊乱。当冷却液的流动产生紊乱时,冷却性能降低,有可能因冷却不足而产生热处理缺陷。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冷却套中,喷射孔形成在朝向工件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冷却套的侧壁与内周壁的交界部,交界部倾斜地形成于侧壁及内周壁。交界部与朝向工件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射孔的各自的喷射方向大致正交,在此情况下,能够抑制从喷射孔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产生紊乱,但是,喷射孔的各自的喷射方向被交界部的倾斜制约,喷射方向的设定自由度降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从冷却套的各个喷射孔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的紊乱以得到稳定的冷却性能,并且维持喷射方向的设定自由度。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1)一种冷却套,其对工件喷射冷却液,所述工件具有轴且垂直于该轴的截面形状在轴向变化,所述冷却套包括:冷却液槽;以及至少一个喷射孔,其与所述冷却液槽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冷却液槽具有与所述喷射孔的各自的喷射方向斜交的平坦的内表面,各个所述喷射孔具有:流入部,其形成在所述内表面;以及导管部,其从该流入部在该喷射孔的喷射方向延伸设置,在该导管部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将该流入部侧开口遍及全周地围绕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在所述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的各部分与所述导管部的轴向以恒定的角度交叉。(2)一种复合线圈,其包括:感应加热线圈,其将工件感应加热;以及冷却套,其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一体地设置,向被加热的工件喷射冷却液,所述冷却套是所述(1)的冷却套。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从冷却套的各个喷射孔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的紊乱而得到稳定的冷却性能,并且维持喷射方向的设定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套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2是将在图1中由虚线圆II包围的部分放大地示出的剖视图,是示出图1的冷却套的喷射孔的构成的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套的其他例子的喷射孔的构成的剖视图。图4示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套的其他例子,(A)是剖视图,(B)是侧视图,(C)是俯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工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6是图5的工件的热处理所使用的复合线圈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使用了图6的复合线圈的热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工件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工件的热处理所使用的复合线圈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复合线圈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使用了图9的复合线圈的热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的实验例的照片。图13是示出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的实验例的照片。图14是示出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的实验例的照片。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套10冷却液槽11喷射孔12头部件13筒部件15流入部16导管部17台阶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套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冷却套1包括:冷却液槽10、以及与冷却液槽10的内部空间连通地设置的喷射孔11。冷却液槽10包括:形成有喷射孔11的头部件12;以及筒部件13。头部件12被形成为平板状,被载放在开口的筒部件13的顶端部,由拧合在筒部件13的顶端部的压紧帽14固定在筒部件13的顶端部,堵住筒部件13的顶端侧开口。从未图示的冷却液供给部将水等冷却液供给到包括头部件12及筒部件13的冷却液槽10的内部空间中。喷射孔11形成在将筒部件13的顶端侧开口堵住的平板状的头部件12上,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相对于头部件12的平坦的内表面12a斜交。图2示出喷射孔11的构成。喷射孔11具有:流入部15,其形成在头部件12的内表面12a;以及截面圆形的导管部16,其从流入部15在该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延伸设置。导管部16在头部件12的外表面12b开口,从该开口喷射冷却液。流入部15由V形槽构成,该V形槽在头部件12的内表面12a处在与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且一个斜面与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大致正交地设置。由此,在导管部16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将该流入部侧开口遍及全周地围绕的台阶面17,该台阶面17在导管部16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的各部分处与导管部16的轴向大致垂直。此处,在没有流入部15的情况下,即在喷射孔11被形成为仅由导管部16构成的直管的情况下,存在从喷射孔11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会产生紊乱的倾向。冷却液槽10内部的压力越高、另外导管部16的轴向(喷射方向)与内表面12a所成的角度θ越小,该倾向越显著。作为冷却液的流动产生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举出在流过导管部16的冷却液中产生压力分布。因为导管部16的轴向与内表面12a斜交,所以流入导管部16的冷却液的流动不均匀,导管部16的内周面附近的冷却液的流速会产生分布,由于该流速分布而在流过导管部16的冷却液中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分布。而且,认为由于该压力分布而产生气穴,从喷射孔11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会产生紊乱。对此,通过设置有流入部15,并在导管部16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台阶面17,从而在流过导管部16的冷却液中产生的压力分布变小。流入部15的表面附近的冷却液的流速虽然产生分布,但是,流入部15的表面附近的冷却液的流动在台阶面17处被截断。因此,流入导管部16的冷却液的流动与没有流入部15的情况相比被均匀化,流过导管部16的冷却液的流速分布及压力分布变小。由此,抑制从喷射孔11喷射的冷却液的流动产生紊乱。由台阶面17抑制冷却液流动的紊乱在喷射孔11的喷射方向与内表面12a所成的角度θ为60°以下的情况下特别有用。导管部16的直径是根据与冷却液的喷射速度、冷却液槽10内部的压力等的关系而适当决定的。导管部16的直径典型地优选1.5mm~3.0mm。而且,台阶面17从将流入部15的表面附近的冷却液的流动截断的观点而言,优选在导管部16的开口的周围具有0.3mm以上的宽度地展开。图3示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套的其他例子的喷射孔的构成。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冷却套1共通的要素,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图3所示的冷却套的形成于头部件12的喷射孔31的构成与上述的冷却套1的喷射孔11不同。喷射孔31具有:流入部32,其形成在头部件12的内表面12a;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却套和复合线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套,其对工件喷射冷却液,所述工件具有轴且垂直于该轴的截面形状在轴向变化,所述冷却套包括:冷却液槽;以及至少一个喷射孔,其与所述冷却液槽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冷却液槽具有与所述喷射孔的各自的喷射方向斜交的平坦的内表面,各个所述喷射孔具有:流入部,其形成在所述内表面;以及导管部,其从该流入部在该喷射孔的喷射方向延伸设置,在该导管部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将该流入部侧开口遍及全周地围绕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在所述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的各部分与所述导管部的轴向以恒定的角度交叉。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2 JP 2016-0035281.一种冷却套,其对工件喷射冷却液,所述工件具有轴且垂直于该轴的截面形状在轴向变化,所述冷却套包括:冷却液槽;以及至少一个喷射孔,其与所述冷却液槽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冷却液槽具有与所述喷射孔的各自的喷射方向斜交的平坦的内表面,各个所述喷射孔具有:流入部,其形成在所述内表面;以及导管部,其从该流入部在该喷射孔的喷射方向延伸设置,在该导管部的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形成有将该流入部侧开口遍及全周地围绕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在所述流入部侧开口的周围的各部分与所述导管部的轴向以恒定的角度交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导管部的轴向正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套,所述喷射孔的各自的所述流入部是与该喷射孔的所述导管部同轴地设置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武英宏小川靖治
申请(专利权)人: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