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3511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精处理池内设有引水槽、引水管、挂板、挂绳和填料盘,若干根所述挂绳扣设于挂板上,每根挂绳上分层设有若干填料盘,引水槽置于挂板上方,且引水槽的出水口与引水管相连,引水管的一端穿过精处理池侧壁并伸于沉淀池内;沉淀池内设有挡板、锥形沉淀槽、回流主管和回流支管,若干个所述锥形沉淀槽设于沉淀池的底部,挡板设于引水管上出水口的一侧,每根回流支管对应伸于一所述锥形沉淀槽内,回流主管的一端穿过沉淀池侧壁并伸于沉淀池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小颗粒状的活性污泥和块状活性污泥分开沉淀,减少污染与浪费,节省电能,极大的节省成本。

Sedimentation and reflux structure of activated sludge i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flux precipitation structure of activated sludge in th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treatment pool with flume, water pipe, hanging plate, lanyard and filler plate, Wakamatsu Ne the lanyard buckled on the hanging plate, each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anyard filler plate, water tank on the hanging plate. The water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diversion flume and pipe end of diversion pipe through the processing pool side wall and extends into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plate, conical settling tank, reflux and reflux in charge of branch pipe, a plurality of the bottom part of the conical settling tank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outlet baffl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water the tube, each corresponding to a return pipe out of the conical settling tank, one end of the head through the reflux sedimentation tank side wall and extends into the sedimentation tank outside. In the invention, the small granular activated sludge and the massive activated sludge are separately precipitated, thereby reducing pollution and waste, saving electric energy, and greatly saving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
技术介绍
:甜菊叶在提取甜菊素过程中会产生废水,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为1000~2000,若直接将该废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则在输送过程中该废水会成为新的污染源并造成其他水体的污染,增加后期处理难度,并会增加处理成本。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上述污水过程中,常会使用到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在净化污水后,需要对活性污泥进行沉淀以便重复使用,现有的活性污泥的沉淀直接在沉淀池中进行,通过搅拌桨不间断地对沉淀池中废水进行扰流,扰流便于活性污泥沉淀至沉淀池的底面上,然后通过泵将沉淀的活性污泥抽至曝气池内进行循环利用,上述的回收过程需要不停的使用搅拌桨以及泵,成本很高,且小颗粒状的活性污泥不便于沉淀,最终会被排掉,不但浪费且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包括精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精处理池内设有引水槽、引水管、挂板、挂绳和填料盘,若干根所述挂绳扣设于挂板上,每根挂绳上分层设有若干填料盘,引水槽置于挂板上方,且引水槽的出水口与引水管相连,引水管的一端穿过精处理池侧壁并伸于沉淀池内;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挡板、锥形沉淀槽、回流主管和回流支管,若干个所述锥形沉淀槽设于沉淀池的底部,挡板设于引水管上出水口的一侧,若干根回流支管连接于回流主管上,且每根回流支管对应伸于一所述锥形沉淀槽内,回流主管的一端穿过沉淀池侧壁并伸于沉淀池外。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高度和沉淀槽的高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上设有排水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对小颗粒状的活性污泥和块状活性污泥分开沉淀,减少污染与浪费,且沉淀过程是通过水流自身流速的溅射来实现,避免使用搅拌桨,且回收亦是通过水流来实现,节省电能,极大的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包括精处理池3和沉淀池4,精处理池3内设有引水槽31、引水管32、挂板33、挂绳34和填料盘35,挂板33设于精处理池3的内壁上,若干根挂绳34扣设于挂板33上,在每根挂绳34上分层设有若干填料盘35,引水槽31置于挂板33的上方,且引水槽31的出水口与引水管32相连,引水管32的一端穿过精处理池3的侧壁并伸于沉淀池4内。沉淀池4内设有挡板41、锥形沉淀槽42、回流主管43和回流支管44,若干个锥形沉淀槽42设于沉淀池4的底部,挡板41设于引水管32中出水口的一侧,若干根回流支管44连接于回流主管43上,且每根回流支管44对应伸于一个锥形沉淀槽42内,回流主管43的一端穿过沉淀池4侧壁并伸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曝气池内。本专利技术中的挡板41的高度和沉淀槽42的高度相等。在使用时,向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曝气池内输送活性污泥,曝气池内的污水从曝气池顶端溢流至精处理池3内。精处理池3内的污水中的小颗粒状的活性污泥会吸附至填料盘35上,被填料盘35吸附后的污水变成澄清水,随着该澄清水的水位逐渐提高,澄清水会进入引水槽31内,澄清水中块状的活性污泥会随着澄清水一起通过引水管32进入沉淀池4内。引水管32内的澄清水排至沉淀池4的过程中,澄清水会在挡板41上产生溅射,该溅射会使得排至沉淀池4中的澄清水内的块状活性污泥分散,分散后的活性污泥沉淀至锥形沉淀槽42内。挡板41与沉淀槽42等高设置,在保证溅射效果的同时,又能保证溅射后的活性污泥更好地落至沉淀槽42内。挡板41便于活性污泥分散,避免活性污泥积聚成团,且挡板41起到扰流作用,省去搅拌叶,节省能源。锥形沉淀槽42内的活性污泥由于挡板41扰流作用以及澄清水自身的流向,活性污泥会跟随着部分澄清水回流至回流支管44内,并通过回流主管43进入曝气池内进行重复利用,避免浪费。在沉淀池4上设有排水道400,沉淀池4内的澄清水通过排水道400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包括精处理池(3)和沉淀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处理池(3)内设有引水槽(31)、引水管(32)、挂板(33)、挂绳(34)和填料盘(35),若干根所述挂绳(34)扣设于挂板(33)上,每根挂绳(34)上分层设有若干填料盘(35),引水槽(31)置于挂板(33)上方,且引水槽(31)的出水口与引水管(32)相连,引水管(32)的一端穿过精处理池(3)侧壁并伸于沉淀池(4)内;所述沉淀池(4)内设有挡板(41)、锥形沉淀槽(42)、回流主管(43)和回流支管(44),若干个所述锥形沉淀槽(42)设于沉淀池(4)的底部,挡板(41)设于引水管(32)上出水口的一侧,若干根回流支管(44)连接于回流主管(43)上,且每根回流支管(44)对应伸于一所述锥形沉淀槽(42)内,回流主管(43)的一端穿过沉淀池(4)侧壁并伸于沉淀池(4)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沉淀回流结构,包括精处理池(3)和沉淀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处理池(3)内设有引水槽(31)、引水管(32)、挂板(33)、挂绳(34)和填料盘(35),若干根所述挂绳(34)扣设于挂板(33)上,每根挂绳(34)上分层设有若干填料盘(35),引水槽(31)置于挂板(33)上方,且引水槽(31)的出水口与引水管(32)相连,引水管(32)的一端穿过精处理池(3)侧壁并伸于沉淀池(4)内;所述沉淀池(4)内设有挡板(41)、锥形沉淀槽(42)、回流主管(43)和回流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伯雅于青海丁爱波陈剑玻李艳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格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