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及其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3510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采用底部由下往上进水,四周出水的形式,在进水管周围设一个中空的圆柱形套筒,套筒底端为喇叭口;在进水管底端外围设置一倾斜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曝气系统;排泥口位于支撑架下方;当产生丝状菌时,套筒用于阻止丝状菌向边缘浮动;当开启曝气时,在套筒内部实现一个局部曝气空间,污泥随气泡气浮;停止曝气后沉降污泥从套筒的喇叭口流出,经由排泥管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二沉池结构进行改进,能够及时预防并抑制丝状菌生长,避免污泥膨胀和上浮,不需要投加药剂,避免了污泥流失,有效保证了出水的清澈度。

Improved structure of two sink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filamentous bacteria growth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two sedimentation tank, the bottom water from bottom to top, surrounded by water,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around a hollow cylindrical sleeve, the sleeve bottom bell; in the bottom end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y of an inclined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aeration system; mud port is located below the supporting frame; when filamentous bacteria, filamentous bacteria to the edge of sleeve to prevent floating; when open aeration, a partial aeration space in the sleeve, the sludge with bubble flotation; sludge outflow from the sleeve of the horn mouth settlement after stopping aeration, through the mud discharge tube. The invention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two sedimentation tank structure was improve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avoid sludge bulking and float, without the need of adding medicament, to avoid the loss of sludge, effectively ensuring the water cla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及其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及其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大中型污水处理场的二沉池多采用机械吸泥的圆形辐流式,中型污水处理场也有采用多斗平流式,小型污水处理场多采用竖流式。二沉池沉降的活性污泥通常处于池底,溶解氧浓度较低,因此易发生污泥膨胀,膨胀污泥会上浮至二沉池表面,一方面使泥水分离效果变差,出水中悬浮物(SS)浓度超标;另一方面使回流污泥浓度和质量下降,影响曝气池中所需正常的污泥量,给污水处理的运行和控制带来较大困难。在活性污泥膨胀中有90%以上是与丝状菌的过度增殖有关的,传统的控制方法是通过投加药剂等方法将丝状菌杀死来防止其导致的污泥膨胀,但是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菌胶团生长的骨架、对有机物具有吸附作用,因此单纯通过杀死丝状菌来控制膨胀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投加的药剂对出水水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水质二次污染。CN201510138520.3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二沉池污泥上浮预警和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中发生二沉池污泥上浮的预警分级;按照二沉池上浮污泥覆盖面积占池体表面积的比例即覆盖度、活性污泥颜色中黑色数量和茶色数量的占比、丝状微生物数量为划分依据,划分为三级;并根据预警分级,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控制。该专利技术在污泥上浮发生的初期进行预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将其消灭在初始状态,可以大幅减少污泥上浮发生的概率。但是该方法用肉眼观测二沉池上浮污泥覆盖面积占池体表面积的比例、活性污泥颜色中黑色数量和茶色数量的占比,很容易造成误差,并且该方法实施起来很复杂,需要不断改变回流比等工艺参数,不够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及其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二沉池进行结构改进,能够及时预防并抑制丝状菌生长,避免污泥膨胀和上浮,不需要投加药剂,避免了污泥流失,有效保证了出水的清澈度。本专利技术改进结构的二沉池采用底部由下往上进水,四周出水的形式,在进水管周围设一个中空的圆柱形套筒,套筒底端为喇叭口;在进水管底端外围设置一倾斜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曝气系统;排泥口位于支撑架下方;当产生丝状菌时,套筒用于阻止丝状菌向边缘浮动;当开启曝气时,在套筒内部实现一个局部曝气空间,污泥随气泡气浮;停止曝气后沉降污泥从套筒的喇叭口流出,经由排泥管排出。本专利技术中,套筒直径为二沉池直径的1/6-1/4,套筒顶端高出二沉池最高液面0.3-0.5m,喇叭口底端到二沉池底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二沉池高的1/6-1/4。喇叭口与套筒壁的夹角a为30-60°,水平投影长度为二沉池半径的1/6-1/5。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架在进水管四周连续设置或者间隔设置,间隔设置可均匀布设3-8个支撑板。支撑架与进水管壁的夹角b为30-60°,支撑架的水平投影长度为套筒半径的4/5-5/6,支撑架底端到二沉池底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二沉池高的1/6-1/4。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架上设置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可以为环状曝气盘,曝气盘内壁与进水管壁固定连接;或者为不同直径的独立圆形曝气盘管,盘管在支撑架环形布置,布置2-8圈。本专利技术中,在套筒内部设置溶氧仪,对套筒内溶解氧浓度进行在线监测和调控。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改进结构二沉池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排入二沉池的污水从池底进水管进入,经顶部四周出水,然后向下经过套筒的喇叭口后,向上和四周扩散,最终由二沉池边缘顶部的排水口排出;沉降污泥由底部排泥管排出;当产生丝状菌时,套筒可以阻止丝状菌向二沉池顶部边缘浮动。(2)当溶解氧(DO)<1mg/L,SVI(污泥容积指数)高于150mg/L时,开启曝气系统,在套筒内部实现一个局部曝气空间,并控制DO在2-5mg/L,停止曝气后沉降污泥从喇叭口流出,再经由排泥管排出。溶解氧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反应器中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污泥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活性污泥的生长。在较低的DO值下,大部分好氧菌几乎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丝状菌由于具有较长的菌丝、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所以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且即使它们长时间处于厌氧状态下,也不会失去活力。实验发现,DO只要不低于1mg/L,就不会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本专利技术通过套筒内的溶氧仪实时监测套筒内污水的溶解氧浓度,当DO<1mg/L时,每5-20min对套筒内的污水采样测量SVI;正常情况下,SVI在80-150mg/L;当SVI持续高于150mg/L时,开启套筒内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控制溶解氧浓度在2-5mg/L。(3)曝气方式采用间歇式曝气,一曝一停为一组,交替时间为20-40min。曝气阶段主要是将分散的污泥及丝状菌浮起,促进菌胶团的生长,防止其随水流流出二沉池;停止曝气时主要用于污泥的自然沉降,同时采集污水水样检测SVI,当SVI保持在80-150mg/L,并且DO稳定在2-5mg/L时,停止上述操作。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5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二沉池池底进水管周围设置套筒、支撑架和曝气系统,污水在二沉池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形成了一个浓度梯度,相当于设置一个生物选择器,菌胶团被选择性的生长,同时丝状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不改变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在二沉池初见丝状菌时,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和操作,有效将其抑制并控制,保证了出水的清澈度。(2)将溶解氧和污泥容积指数同时作为调控曝气系统启停的判断依据,曝气方式采用一曝一停,避免了丝状菌的流失,为菌胶团的生长保留骨架,促进了菌胶团的生长;同时给予了菌胶团不断沉降的时间,提高了出水的清澈度。(3)套筒底端设喇叭口,支撑架和曝气系统都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污泥顺利沉降到二沉池底,不影响二沉池排泥;同时将氧气锁在套筒内,避免对套筒外围污水的扰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结构的二沉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2-套筒,3-支撑架,4-曝气管;5-排泥管,6-沉降污泥,7-二沉池壁,8-排水口;图2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结构的二沉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改进结构的二沉池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底部由下往上进水,四周出水的形式,在进水管1周围设一个中空的圆柱形套筒2,套筒底端为喇叭口;在进水管底端外围设置3-8个倾斜支撑架3,支撑架上设置曝气管4,排泥管5位于支撑架下方;当产生丝状菌时,套筒用于阻止丝状菌向边缘浮动;当开启曝气时,在套筒内部实现一个局部曝气空间,污泥随气泡气浮;停止曝气后,沉降污泥6从套筒的喇叭口流出,经由排泥管排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污水为A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水,污水中氨氮浓度<5mg/L,总氮浓度<25mg/L,污泥浓度2000mg/L,溶氧仪检测到套筒内的溶解氧浓度为2mg/L,取水样测定SVI为120mg/L。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的二沉池高度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及其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采用底部由下往上进水,四周出水的形式,在进水管周围设一个中空的圆柱形套筒,套筒底端为喇叭口;在进水管底端外围设置一倾斜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曝气系统;排泥口位于支撑架下方;当产生丝状菌时,套筒用于阻止丝状菌向边缘浮动;当开启曝气时,在套筒内部实现一个局部曝气空间,污泥随气泡气浮;停止曝气后沉降污泥从套筒的喇叭口流出,经由排泥管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采用底部由下往上进水,四周出水的形式,在进水管周围设一个中空的圆柱形套筒,套筒底端为喇叭口;在进水管底端外围设置一倾斜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曝气系统;排泥口位于支撑架下方;当产生丝状菌时,套筒用于阻止丝状菌向边缘浮动;当开启曝气时,在套筒内部实现一个局部曝气空间,污泥随气泡气浮;停止曝气后沉降污泥从套筒的喇叭口流出,经由排泥管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套筒直径为二沉池直径的1/6-1/4,套筒顶端高出二沉池最高液面0.3-0.5m,喇叭口底端到二沉池底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二沉池高的1/6-1/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喇叭口与套筒壁的夹角a为30-60°,水平投影长度为二沉池半径的1/6-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支撑架在进水管四周连续设置或者间隔设置,间隔设置是均匀布设3-8个支撑板。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与进水管壁的夹角b为30-60°,支撑架的水平投影长度为套筒半径的4/5-5/6,支撑架底端到二沉池底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二沉池高的1/6-1/4。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上设置的曝气系统为环状曝气盘,曝气盘内壁与进水管壁固定连接;或者为不同直径的独立圆形曝气盘管,盘管在支撑架环形布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胜楠高会杰孙丹凤郭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