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322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特种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包括第一转台、第二转台和第三转台;第一转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支撑底座,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支撑底座在水平面内转动;支撑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第二转台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分别水平贯穿支撑底座的两个侧板的两个转轴,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底座,两个转轴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撑板连接,且两个转轴的轴线相重合,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转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三转台包括固定在支撑板的第三驱动装置和旋转工作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工作台在与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了对零部件一次装夹后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工的需求,提高了加工范围。

Three axis full immersion turntab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pecial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full immersion of three axis turntable, turntable, turntable second includes first and third turntable; the first turntable comprises a first driving device and a supporting base,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to drive the supporting base to rotate in a horizontal plane; support base comprises two opposite side plates; second table two a rotating shaft comprises two side plates and second driving devic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support base of the level second, the driv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base, a rotating shaft two connected through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axes of the two axis coincide, the second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wo shafts rotate around its axis of the turntable comprises a fixed third; in the third support plate driving device and a rotary table, the third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he rotary table with flat support plate In-plane rotation of rows. The inven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processing the part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fter one time clamping, and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
技术介绍
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利用脉冲放电产生的热能来蚀除工件材料的,主要用于机械加工难以胜任的高硬度、高强度、高熔点、高韧性和高脆性材料的加工,并可完成精密、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电火花加工以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工作液形成火花击穿放电通道,并在放电结束后迅速恢复间隙的绝缘状态;对放电通道产生压缩作用;帮助电蚀产物抛出和排除;对工具、工具起冷却作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传动部件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若防护不到位,将会导致机械零部件的损坏。在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中,五轴联动精密数控电火花加工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全浸液数控转台是实现五轴联动精密数控电火花加工所必须的最关键功能部件。现有的电火花机床的回转工作台都是固定在机床的X轴工作台上,只能随机床做X向和Y向移动,于是只能在机床XOY平面内对零部件进行加工,这样就限制了机床加工零部件的范围和方向,如果需要在多个方向上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时,这种安装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安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火花机床的工作台只可以在一个平面内旋转限制了机床加工零部件的范围和方向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包括第一转台、第二转台和第三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底座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二转台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分别水平贯穿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个侧板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两个所述转轴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撑板连接,且两个所述转轴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转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三转台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第三驱动装置和旋转工作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工作台在与所述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竖直设置,所述支撑底座固定于所述输出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力矩电机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壳和与第一外壳相配合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通孔,用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的穿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端盖上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接触面上周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用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的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相连接,且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减速器通过固定板固定在与其连接的所述转轴相对应的侧板的外侧,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的侧板外侧还固定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另一所述侧板的外侧固定有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罩于该侧板上转轴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外壳内还设有圆光栅,所述圆光栅固定于所述第三外壳内转轴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两个所述侧板的内侧固定有第二端盖,所述端盖设有通孔,用于转轴的穿出,所述端盖与所述转轴的接触面上周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侧板与其对应的转轴之间设有轴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个转轴相对一侧连接的分支撑板,两个分支撑板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旋转工作台和第三驱动装置均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轴全浸液转台包括第一转台、第二转台和第三转台,旋转工作台固定在第二转台的支撑板上,第二转台的转轴设在第一转台的支撑底座上,驱动第一转台和第二转台转动,则旋转工作台可以随第二转台的支撑板各个方向转动,同时,旋转工作台也可以在于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满足了对零部件一次装夹后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工的需求,提高了加工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轴全浸液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轴全浸液转台除去第三转台的剖视图。图中:101:第一转台;102:第二转台;103:第三转台;1:力矩电机;2:第一外壳;3:第一端盖;4:第一密封圈;5:输出端子;6:支撑底座;61:第一侧板;62:第二侧板;7:第二外壳;8:伺服电机;9:减速器;10:第一转轴;11:固定板;12:轴承;13:第二端盖;14:第二密封圈;15:分支撑板;16:第三外壳;17:圆光栅;18:第二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包括第一转台101、第二转台102和第三转台103;第一转台101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支撑底座6,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支撑底座6在水平面内转动;支撑底座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第二转台102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分别水平贯穿支撑底座6的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的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8,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底座6,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8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撑板连接,且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8的轴线相重合,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转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三转台103包括固定在支撑板的第三驱动装置和旋转工作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工作台在与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轴全浸液转台包括第一转台101、第二转台102和第三转台103,旋转工作台固定在第二转台102的支撑板上,第二转台102的转轴设在第一转台101的支撑底座6上,驱动第一转台101和第二转台102转动,则旋转工作台可以随第二转台102的支撑板各个方向转动,同时,旋转工作台也可以在于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满足了对零部件一次装夹后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工的需求,提高了加工范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力矩电机1,力矩电机1的输出端子5竖直设置,支撑底座6固定于输出端子5。采用力矩电机1直接驱动支撑底座6在水平面内旋转,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分度精度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并不限于采用力矩电机1,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驱动支撑底座6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机构,例如采用伺服电机8通过蜗轮蜗杆来驱动支撑底座6转动的结构。具体地,力矩电机1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壳2和与第一外壳2相配合的第一端盖3,第一端盖3上设有通孔,用于力矩电机1的输出端子5的穿出。第一端盖3上与力矩电机1的输出端子5接触面上周向还可以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4,用于第一端盖3与力矩电机1的输出端子5的密封。采用外壳以及密封圈对力矩电机1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保证了力矩电机1在工作液内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8和减速器9,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与减速器9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9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0相连接,且与第一转轴10平行设置。采用伺服电机8和减速器9驱动转轴的旋转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台、第二转台和第三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底座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二转台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分别水平贯穿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个侧板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两个所述转轴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撑板连接,且两个所述转轴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转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三转台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第三驱动装置和旋转工作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工作台在与所述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轴全浸液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台、第二转台和第三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底座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二转台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分别水平贯穿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个侧板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两个所述转轴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撑板连接,且两个所述转轴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个所述转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三转台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第三驱动装置和旋转工作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工作台在与所述支撑板平行的平面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全浸液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竖直设置,所述支撑底座固定于所述输出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轴全浸液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电机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壳和与第一外壳相配合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通孔,用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的穿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轴全浸液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上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接触面上周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用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端子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翟力军李艳丁连同蔡延华孙东江郭妍李勃然左建辉李家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