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军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3080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包括外绝缘壳体,外绝缘壳体的内腔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下空腔以及下空腔两侧的侧空腔,下空腔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金属柱,连接片底部的两端竖直安装有侧支杆,金属柱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线圈,金属柱的底端竖直设有顶杆,顶杆外侧套设有主压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片底部的两端竖直安装的侧支杆,以及在侧支杆底部设置的侧压簧,配合金属柱底端顶杆的外侧套设的主压簧,使得该脱扣装置中,连接片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漏电传感器,配合设置的微处理器和微型电源控制器,以及缠绕在金属柱上的线圈,使得该脱扣装置具有提前预防短路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安全保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目前,变频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对电源电压和电流量值进行高低压转变,极容易使得变频器出现短路现象,造成安全事故,众所周知,造成电器短路原因主要是由电源导线载流量过高使得导线温度超高,降低了导线的绝缘性,导致电路短路,另外,则是由于电器的电子元件出现漏电现象而导致的短路,因此,电器的短路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装置中的脱扣器,其稳定性不高,多次使用后,脱扣后的复原时极容易出现触点接触不良的情况出现,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同时,现有的脱扣器并不具备提前预防短路事故发生的功能,只能是在短路现象发生后起到保护作用,对使用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具备稳定性高和预防提示的优点,解决了现目前短路保护用的脱扣装置稳定性差和不具备安全预防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包括外绝缘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壳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2)、下空腔(3)以及下空腔(3)两侧的侧空腔(8),所述上空腔(2)的顶部安装密封块(4),所述密封块(4)两端的内腔均设有导电接线(5),所述导电接线(5)的底端贯穿密封块(4)并延伸至密封块(4)的底部安装有上触点(6),所述密封块(4)中部的内腔安装有永磁块(7),所述下空腔(3)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金属柱(9),所述金属柱(9)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水平安装有连接片(10),所述连接片(10)底部的两端竖直安装有侧支杆(13),所述侧支杆(13)的底端延伸至侧空腔(8)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频器短路保护的脱扣装置,包括外绝缘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壳体(1)的内腔从上到下分别设有上空腔(2)、下空腔(3)以及下空腔(3)两侧的侧空腔(8),所述上空腔(2)的顶部安装密封块(4),所述密封块(4)两端的内腔均设有导电接线(5),所述导电接线(5)的底端贯穿密封块(4)并延伸至密封块(4)的底部安装有上触点(6),所述密封块(4)中部的内腔安装有永磁块(7),所述下空腔(3)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金属柱(9),所述金属柱(9)的外壁且靠近顶端的位置水平安装有连接片(10),所述连接片(10)底部的两端竖直安装有侧支杆(13),所述侧支杆(13)的底端延伸至侧空腔(8)内部,所述侧支杆(13)的底端安装有伸缩柱(14),所述伸缩柱(14)的底端固定在侧空腔(8)的底部,所述伸缩柱(14)的外侧套设有侧压簧(15),所述连接片(10)顶端的两侧对应上触点(6)的位置均设有下触点(11),所述连接片(10)顶部两侧的下触点(11)之间通过导电金属条(12)相连接,所述金属柱(9)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线圈(16),所述金属柱(9)的底端竖直设有顶杆(17),所述顶杆(17)的底端贯穿下空腔(3)并延伸至外绝缘壳体(1)的底部,所述顶杆(17)贯穿外绝缘壳体(1)部分的外侧留有间隙,所述顶杆(17)外侧套设有主压簧(18),所述主压簧(18)的两端分别与金属柱(9)的底部和下空腔(3)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外绝缘壳体(1)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语音警示器(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