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711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固定支杆通过侧壁固定杆与稳定装置连接,稳定装置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放置凹槽内通过稳定支杆连接有稳定横梁,稳定横梁中部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按压装置,按压装置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静力触探杆保护套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按压装置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有尖刺部,尖刺部外侧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挡板限制尖刺部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

Static cone penet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tic sounding device, fixed supporting rod through the side wall fixing rod and stabilizing device connected, stabiliz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placing groove, groove placed by stabilizing the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able beam, a hole arranged stable beam central limit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pressing device, a static sounding bar set pressing device under the static sounding rod protective slee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tatic cone rod press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tail end of a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static sounding rod protective sleeve is arranged at the tail end of spike, spike lateral baffle is arranged;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baffle limit spike opened outwards, so that the static sounding rod ca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rock and soil, need not be static sounding rod protection set out, the use is convenient, saves time, but also to avoid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damage of the static sounding ro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makes the survey data more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属于岩土工程勘察

技术介绍
在深孔静力触探试验贯入过程中,一般为了保护静力触探杆通常都设置一个保护套,保护套入土后再将静力触探杆放入,避免对静力触探杆直接造成损坏。但是由于静力触探杆外部套有保护套不能直接与岩土接触,导致了勘察数据存在一定的失误,勘察数据不够精确。或者一般是先将保护套入土成功后将静力触探杆放入,然后再将保护套取出,但是由于深度够深,而且岩土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压力大小不一,造成静力触探杆容易弯曲损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不易断裂和损坏,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节约时间的静力触探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方设置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通过固定支杆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支杆通过侧壁固定杆与所述稳定装置连接,所述稳定装置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内通过稳定支杆连接有稳定横梁,所述稳定横梁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所述按压装置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有尖刺部,所述尖刺部外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尖刺部由若干个叶片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的横截面为八边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尖刺部由八块叶片构成,所述叶片为三角形,所述叶片一端与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相互连接,每个所述叶片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所述挡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为等腰三角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力触探杆末端设置有凸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杆为圆台形。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尖刺部,同时在尖刺部外侧设置挡板,可以在静力触探杆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时,通过静力触探杆的末端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向外打开,通过挡板限制尖刺部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静力触探杆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尖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稳定装置;2、稳定支杆;3、稳定横梁;4、放置凹槽;5、按压装置;6、测压装置;7、限位孔;8、侧壁固定杆;9、固定支杆;10、支撑底座;11、静力触探杆;12、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3、挡板;14、尖刺部;15、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有稳定装置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支撑底座10连接,所述固定支杆9通过侧壁固定杆8与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4,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杆2连接有稳定横杆,稳定横杆中部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11,所述按压装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部14,所述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通过在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尖刺部14,同时在尖刺部14外侧设置挡板13,可以在静力触探杆11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时,通过静力触探杆11的末端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14向外打开,通过挡板13限制尖刺部14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11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11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为八边形。通过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设置为八边形,方便开孔,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损坏,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所述叶片15为三角形,叶片15一端与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连接,相邻两个叶片1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每个叶片15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挡板13。通过将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八片叶片15构成的尖刺部14,使得尖刺部14更加锋利,同时使得开孔的时间缩短,开孔效率更高。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有稳定装置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支撑底座10连接,所述固定支杆9通过侧壁固定杆8与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4,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杆2连接有稳定横杆,稳定横杆中部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11,所述按压装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部14,所述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通过在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尖刺部14,同时在尖刺部14外侧设置挡板13,可以在静力触探杆11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时,通过静力触探杆11的末端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14向外打开,通过挡板13限制尖刺部14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11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11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通过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设置为正八边形,方便开孔,同时也使得侧壁的压力均匀,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损坏,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所述叶片15为三角形,叶片15一端与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连接,相邻两个叶片1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每个叶片15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挡板13。通过将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八片叶片15构成的尖刺部14,使得尖刺部14更加锋利,同时使得开孔的时间缩短,开孔效率更高。叶片15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将叶片15的形状设置为等腰三角形,使得尖刺部14开孔力度一致同时开孔效率也更高,避免尖刺部14的损坏,延长了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静力触探杆11末端设置有凸起。通过将静力触探杆11末端设置凸起,可以更加方便尖刺部14中叶片15的打开,方便静力触探杆11直接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有稳定装置(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所述支撑底座(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9)通过侧壁固定杆(8)与所述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4),所述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杆(2)连接有稳定横梁(3),所述稳定横梁(3)中部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11),所述按压装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部(14),所述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有稳定装置(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所述支撑底座(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9)通过侧壁固定杆(8)与所述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4),所述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杆(2)连接有稳定横梁(3),所述稳定横梁(3)中部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11),所述按压装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部(14),所述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东张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壹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