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66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第一罐体顶部安装有顶盖,第一罐体底部安装有底封板,底封板和顶盖之间的第一罐体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布水室、滤料室、去油沉降室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循环反冲洗机构实现不停机反冲洗,可与废水处理同步进行,使去除效率大大增加。还具有整体反冲洗进行停机反冲洗,两种反冲洗方式结合,反冲洗效果好,同时两台搅拌机在反冲洗时开启,大大增加了反冲洗效果。

High efficiency removing device for suspended oil in coal chemical waste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spended coal chemical wastewater in oil remova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ody, a first tank is mounted at the top of the top cover, the first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provided with a bottom board, inside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tank between the sealing plate and the top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chamber, a water chamber, chamber, filter cloth the oil settling chamber and internal circulation backwashing water collecting chamber; the first tank body is installed with internal circulation backwashing water collecting chamber matched with the inner circulation backwash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backwashing mechanism without stopping the back washing, can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is greatly increased. The utility model also has integral backwashing, is used for stopping and backwashing, and combines two backwash modes, and has good backwash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wo mixers are turned on during backwashing,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backwash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涉及煤化工废水中油类污染物,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煤化工企业排放废水以高浓度煤气洗涤废水为主,废水中污染物种类极多,含有大量酚、氰、油、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而油类污染物中的重油和轻油均可用普通的重力方法去除,然而其中的一些粒径较小的悬浮状油用常规的物理方法很难被去除,因此煤化工企业排放废水中粒径较小的悬浮状油的去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目前,已有的废水去除悬浮状油方法有很多种(如重力除油,隔油、离心、破乳、浮选等)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传统的处理技术往往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同时使用才可以去除,造成效率低下,去除率低。综上所述,如何在投资较低、设备较为简单、效率及去除率高的条件下,解决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去除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煤化工废水中的悬浮状油,提供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对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的去除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第一罐体顶部安装有顶盖,第一罐体底部安装有底封板,底封板和顶盖之间的第一罐体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布水室、滤料室、去油沉降室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所述的进水室内设置有废水布水管,废水布水管与设置在进水室外壁的废水进水口连通;进水室顶部通过第一滤头安装板与布水室隔离开;所述的布水室通过均匀安装在第一滤头安装板上的多个第一滤头与进水室连通,废水通过第一滤头进入布水室中,布水室顶部安装有多孔滤料支撑板,废水通过多孔滤料支撑板进入滤料室;所述的滤料室内放置有滤料,滤料室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料进口和滤料出口,滤料室的顶部安装有凸盖,凸盖将滤料室与去油沉降室隔离开,所述的凸盖底部开放,凸盖开放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第一罐体内壁密封相连的环形底沿,凸盖的外径小于第一罐体的内径,凸盖顶部设置有与去油沉降室连通的第一滤网;所述的去油沉降室为凸盖和顶盖之间的部分,去油沉降室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油排放口,去油沉降室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水排放口,去油沉降室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砂阀门;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安装在去油沉降室内,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的底端固定在凸盖上,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的顶端固定在顶盖上;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为封闭的腔体,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底端开放的溢流腔,溢流腔与滤料室连通,溢流腔顶部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上设置有第二滤网;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底部与设置在第一罐体外壁上的反冲洗排水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包括安装在布水室侧壁上的反冲洗进水口,反冲洗进水口与反冲洗管的一端连通,反冲洗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多孔滤料支撑板上与滤料室连通,滤料室内通过支撑杆沿着轴向安装有提升管,提升管的底端与反冲洗管安装在多孔滤料支撑板上的端部同轴正对设置,提升管的底端与反冲洗管的端部之间形成滤料吸入通道,提升管的顶端伸入溢流腔内,提升管的顶端与溢流腔之间形成滤料溢出通道。本技术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孔滤料支撑板为倒锥台状,多孔滤料支撑板收缩的端面靠近第一滤头安装板。进一步的,所述的提升管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滤料导流板,所述的滤料导流板的顶面为向下倾斜的伞状,用于导流分散从提升管顶端溢流出的滤料。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室内还设置有整体反冲洗布水管,整体反冲洗布水管与设置在进水室外壁的整体反冲洗水进水口连通;所述的去油沉降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整体反冲洗水排水口。进一步的,所述的滤料室内还安装有搅拌桨,搅拌桨通过安装在顶盖顶面上的电机带动。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罐体底部设置有底座。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滤头为短柄滤头。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室和布水室通过法兰实现可拆卸式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Ⅰ)本技术的装置对悬浮状油去除率高,可同步去除固体颗粒性污染物,装置简单,生产方便,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去油沉降室可同时分离油类,废水和砂砾等固体颗粒。对砂砾等固体颗粒也有较高的去除率。(Ⅱ)本技术通过内循环反冲洗机构实现不停机反冲洗,可与废水处理同步进行,使去除效率大大增加。还具有整体反冲洗进行停机反冲洗,两种反冲洗方式结合,反冲洗效果好,同时两台搅拌机在反冲洗时开启,大大增加了反冲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罐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循环反冲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1)-第一罐体,(1-2)-顶盖,(1-3)-底封板,(1-4)-进水室,(1-5)-布水室,(1-6)-滤料室,(1-7)-去油沉降室,(1-8)-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9)-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10)-废水布水管,(1-11)-废水进水口,(1-12)-第一滤头安装板,(1-13)-第一滤头,(1-14)-多孔滤料支撑板,(1-15)-滤料,(1-16)-滤料进口,(1-17)-滤料出口,(1-18)-凸盖,(1-19)-环形底沿,(1-20)-第一滤网,(1-21)-浮油排放口,(1-22)-处理水排放口,(1-23)-排砂阀门,(1-24)-溢流腔,(1-25)-第二滤网,(1-26)-反冲洗排水口,(1-27)-整体反冲洗布水管,(1-28)-整体反冲洗水进水口,(1-29)-搅拌桨,(1-30)-电机,(1-31)-底座,(1-32)-整体反冲洗水排水口;(1-9-1)-反冲洗进水口,(1-9-2)-反冲洗管,(1-9-3)-支撑杆,(1-9-4)-提升管,(1-9-5)-滤料吸入通道,(1-9-6)-滤料溢出通道,(1-9-7)-滤料导流板。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1,第一罐体1-1顶部安装有顶盖1-2,第一罐体1-1底部安装有底封板1-3,底封板1-3和顶盖1-2之间的第一罐体1-1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1-4、布水室1-5、滤料室1-6、去油沉降室1-7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所述的第一罐体1-1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9;所述的进水室1-4内设置有废水布水管1-10,废水布水管1-10与设置在进水室1-4外壁的废水进水口1-11连通;进水室1-4顶部通过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与布水室1-5隔离开;所述的布水室1-5通过均匀安装在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上的多个第一滤头1-13与进水室1-4连通,废水通过第一滤头1-13进入布水室1-5中,布水室1-5顶部安装有多孔滤料支撑板1-14,废水通过多孔滤料支撑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1),第一罐体(1‑1)顶部安装有顶盖(1‑2),第一罐体(1‑1)底部安装有底封板(1‑3),其特征在于,底封板(1‑3)和顶盖(1‑2)之间的第一罐体(1‑1)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1‑4)、布水室(1‑5)、滤料室(1‑6)、去油沉降室(1‑7)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所述的第一罐体(1‑1)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9);所述的进水室(1‑4)内设置有废水布水管(1‑10),废水布水管(1‑10)与设置在进水室(1‑4)外壁的废水进水口(1‑11)连通;进水室(1‑4)顶部通过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与布水室(1‑5)隔离开;所述的布水室(1‑5)通过均匀安装在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上的多个第一滤头(1‑13)与进水室(1‑4)连通,废水通过第一滤头(1‑13)进入布水室(1‑5)中,布水室(1‑5)顶部安装有多孔滤料支撑板(1‑14),废水通过多孔滤料支撑板(1‑14)进入滤料室(1‑6);所述的滤料室(1‑6)内放置有滤料(1‑15),滤料室(1‑6)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料进口(1‑16)和滤料出口(1‑17),滤料室(1‑6)的顶部安装有凸盖(1‑18),凸盖(1‑18)将滤料室(1‑6)与去油沉降室(1‑7)隔离开,所述的凸盖(1‑18)底部开放,凸盖(1‑18)开放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第一罐体(1‑1)内壁密封相连的环形底沿(1‑19),凸盖(1‑18)的外径小于第一罐体(1‑1)的内径,凸盖(1‑18)顶部设置有与去油沉降室(1‑7)连通的第一滤网(1‑20);所述的去油沉降室(1‑7)为凸盖(1‑18)和顶盖(1‑2)之间的部分,去油沉降室(1‑7)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油排放口(1‑21),去油沉降室(1‑7)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水排放口(1‑22),去油沉降室(1‑7)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砂阀门(1‑23);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安装在去油沉降室(1‑7)内,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底端固定在凸盖(1‑18)上,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顶端固定在顶盖(1‑2)上;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为封闭的腔体,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底端开放的溢流腔(1‑24),溢流腔(1‑24)与滤料室(1‑6)连通,溢流腔(1‑24)顶部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上设置有第二滤网(1‑25);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底部与设置在第一罐体(1‑1)外壁上的反冲洗排水口(1‑26)连通;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9)包括安装在布水室(1‑5)侧壁上的反冲洗进水口(1‑9‑1),反冲洗进水口(1‑9‑1)与反冲洗管(1‑9‑2)的一端连通,反冲洗管(1‑9‑2)的另一端安装在多孔滤料支撑板(1‑14)上与滤料室(1‑6)连通,滤料室(1‑6)内通过支撑杆(1‑9‑3)沿着轴向安装有提升管(1‑9‑4),提升管(1‑9‑4)的底端与反冲洗管(1‑9‑2)安装在多孔滤料支撑板(1‑14)上的端部同轴正对设置,提升管(1‑9‑4)的底端与反冲洗管(1‑9‑2)的端部之间形成滤料吸入通道(1‑9‑5),提升管(1‑9‑4)的顶端伸入溢流腔(1‑24)内,提升管(1‑9‑4)的顶端与溢流腔(1‑24)之间形成滤料溢出通道(1‑9‑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1),第一罐体(1-1)顶部安装有顶盖(1-2),第一罐体(1-1)底部安装有底封板(1-3),其特征在于,底封板(1-3)和顶盖(1-2)之间的第一罐体(1-1)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1-4)、布水室(1-5)、滤料室(1-6)、去油沉降室(1-7)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所述的第一罐体(1-1)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9);所述的进水室(1-4)内设置有废水布水管(1-10),废水布水管(1-10)与设置在进水室(1-4)外壁的废水进水口(1-11)连通;进水室(1-4)顶部通过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与布水室(1-5)隔离开;所述的布水室(1-5)通过均匀安装在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上的多个第一滤头(1-13)与进水室(1-4)连通,废水通过第一滤头(1-13)进入布水室(1-5)中,布水室(1-5)顶部安装有多孔滤料支撑板(1-14),废水通过多孔滤料支撑板(1-14)进入滤料室(1-6);所述的滤料室(1-6)内放置有滤料(1-15),滤料室(1-6)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料进口(1-16)和滤料出口(1-17),滤料室(1-6)的顶部安装有凸盖(1-18),凸盖(1-18)将滤料室(1-6)与去油沉降室(1-7)隔离开,所述的凸盖(1-18)底部开放,凸盖(1-18)开放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第一罐体(1-1)内壁密封相连的环形底沿(1-19),凸盖(1-18)的外径小于第一罐体(1-1)的内径,凸盖(1-18)顶部设置有与去油沉降室(1-7)连通的第一滤网(1-20);所述的去油沉降室(1-7)为凸盖(1-18)和顶盖(1-2)之间的部分,去油沉降室(1-7)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油排放口(1-21),去油沉降室(1-7)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水排放口(1-22),去油沉降室(1-7)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砂阀门(1-23);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安装在去油沉降室(1-7)内,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底端固定在凸盖(1-18)上,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顶端固定在顶盖(1-2)上;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为封闭的腔体,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底端开放的溢流腔(1-24),溢流腔(1-24)与滤料室(1-6)连通,溢流腔(1-24)顶部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胜刘永军刘喆张爱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