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管驱动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功率管驱动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当今,消费类电子市场要求电子设备更轻、更小、更薄的同时功能更多、更强大,这就要求电子设备中的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设备中的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成为可能。但是,电子设备中的电路集成度的提高意味着电子设备中的芯片和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器件密度增加、电路之间的间距缩小,这导致电子设备中的电磁干扰(EMI)成为突出问题。例如,D类音频功放因为具有高效率、低功耗的特点,而逐渐成为消费类电子市场广泛使用的技术。D类音频功放使用脉宽调制(PWM)技术,用模拟音频信号的幅度来调制一系列矩形脉冲的宽度。对于理想的D类音频功放,其功率管仅有导通和截止两种状态,因此它相对于A类和B类音频功放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由于D类音频功放的输出端到负载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电感(例如,芯片的绑定线、封装的管脚、PCB上的导线、以及喇叭都带电感)和电容等储能器件,所以如果D类音频功放的PWM输出信号在逻辑高电平和逻辑低电平之间的切换过程过快则必然会产生幅度较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过冲电压和浪涌电流。此时,D类音频功放的输出端到负载之间的导线便等效为天线,将过冲电压和浪涌电流产生的能量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界辐射,导致辐射性电磁干扰。根据基本的电磁场理论,D类音频功放的PWM输出信号在逻辑高电平和逻辑低电平之间的切换过程越快,过冲电压和浪涌电流的幅度就越大,由过冲电压和浪涌电流产生的能量也就越大,从而导致辐射性电磁干扰越大。此外,过冲电压还会恶化D类音频功放的总谐波失真(THD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管驱动系统,包括与功率管下管的栅极连接的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以及与功率管上管的栅极连接的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其中:所述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包括串行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包括串行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三开关电路和第四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和所述第四开关电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功率管上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截止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下管的寄生电容充电的第一充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管下管在米勒平台的停留时间,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下管的寄生电容放电的第一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管下管在米勒平台的停留时间,所述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截止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上管的寄生电容放电的第二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管驱动系统,包括与功率管下管的栅极连接的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以及与功率管上管的栅极连接的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其中:所述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包括串行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包括串行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三开关电路和第四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和所述第四开关电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功率管上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截止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下管的寄生电容充电的第一充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管下管在米勒平台的停留时间,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下管的寄生电容放电的第一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管下管在米勒平台的停留时间,所述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截止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上管的寄生电容放电的第二放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管上管在米勒平台的停留时间,在所述第三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导通期间,通过控制经由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对所述功率管上管的寄生电容充电的第二充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所述功率管上管在米勒平台的停留时间,其中当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截止时,所述第三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导通,当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时,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截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管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还包括串行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五开关电路和第六开关电路,所述第五开关电路和所述第六开关电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下管驱动电路部分还被配置为:生成指示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电压和第一参考电压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的第一比较信号,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截止期间,保持第六开关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并在所述第一比较信号指示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电路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电路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期间,保持所述第五开关处于截止状态,并在所述第一比较信号指示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电压小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时控制所述第六开关电路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管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还包括串行连接在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七开关电路和第八开关电路,所述第七开关电路和所述第八开关电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功率管上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管上管驱动电路部分还被配置为:生成指示所述功率管上管的栅极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的第二比较信号,在所述第三开关电路截止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导通期间,保持所述第七开关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并在所述第二比较信号指示所述功率管上管的栅极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时控制所述第八开关电路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在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电路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并控制所述第八开关电路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在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电路截止期间,在所述第二比较信号指示所述功率管下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时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电路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并保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全,王冠男,袁廷志,方烈义,
申请(专利权)人: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