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49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收纳于框体内的接触单元和收纳盒的搭载构造加以改良,并对接触单元的装拆时的安全性和操作性进行了改善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该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搭载于机架上的框体内的底部安装有滑动机构,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安装有具备二次电池的夹紧机构的接触单元的接触台向框体的内外搬送,并且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使电极端子与上述夹紧机构对置且并排收纳有多个二次电池的收纳盒向框体的内外搬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本专利技术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信息如下:申请日:2012年11月20日申请号:201280069368.2专利技术名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对收纳于框体内的充放电用的接触(contact)单元和收纳盒(magazine)的搭载构造加以改良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近来,形成为板状的二次电池利用于以电动汽车为主的很多的
,该二次电池为一组薄片状的电极端子从扁平的壳体单方向地突出的构造。并且,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这种二次电池相对应的充放电装置的夹紧机构,现在,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安装有使用了这种夹紧机构的充放电用的接触单元。该充放电装置成为如下构造,即,并排收纳有多个二次电池的收纳盒和上述接触单元收纳于框体内,并且在另一个框体内收纳有充放电装置的电源、控制装置等的构造,按各充放电装置使这些框体邻接并多级搭载于机架上。另外,并排收纳在收纳盒中的多个二次电池为如下结构,即,各个电极端子与接触单元的夹紧机构对置而配置,接触单元使用螺栓等而被固定于框体内,收纳盒是用起重机能够搬送的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伴随着二次电池的量产,将使用很多充放电装置,为了维持功能,需要定期进行充放电装置的维护。在此情况下,如此前所述,收纳盒用起重机来搬送,但对于接触单元,需要由作业者按各充放电装置从框体内取出接触单元进行适当维护。但是,接触单元是重物,另外,充放电装置也被配置于机架的高处,因此,实际情况是,在从高处的充放电装置取出接触单元时,作业者利用梯凳等卸下螺栓固定于框体的接触单元,在将其放到下方进行部件替换后,将接触单元送回原处并螺栓固定于框体内。其结果是,希望对在高处进行接触单元的装拆作业等的安全性进行改善,另外由于该工时较多,所以希望进行操作性的改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对收纳于框体内的接触单元和收纳盒的搭载构造加以改良,并对接触单元的装拆时的安全性和操作性进行了改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该目的,技术方案1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搭载于机架上的框体内的底部安装有滑动机构,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安装有接触单元的接触台(stage)向框体的内外搬送,该接触单元具备二次电池的夹紧机构,并且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收纳盒向框体的内外搬送。该收纳盒使电极端子与上述夹紧机构对置且并排收纳有多个二次电池。并且,技术方案2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在上述框体内,设置有锁定接触台的锁定机构,技术方案3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在上述接触台上设有对上述收纳盒进行搬送的起重机的臂能够进行卡止的钩挂部,能够经由该钩挂部,通过起重机向框体的内外搬送接触单元。另外,技术方案4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在上述框体内设有挡块机构,该挡块机构对收纳盒进行锁定,并且对上述锁定机构解除后的接触台沿着滑动机构的滑动进行限制,该挡块机构利用向上述钩挂部方向移动的起重机的臂来解除对于接触台的滑动限制,技术方案5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具备联锁机构,该联锁机构对接触单元的向上述框体内的安装进行检测。进而,技术方案6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在上述框体内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基于上述锁定机构的解除,经由滑动机构使接触台滑动,技术方案7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在上述接触单元的背面侧安装有该接触单元的电源线、信号线、空气管道的连接器组,并且与该各连接器组相对应地在框体的背面侧安装有连接器组。并且,技术方案8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中,具备摄像机,该摄像机对上述接触单元的夹紧机构的夹紧部的弯曲和变色进行图像提取。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技术方案1涉及的专利技术,将接触单元固定连接在接触台上,不仅收纳盒,经由滑动机构还可通过接触台将接触单元收纳在框体中,另外,设为能够从框体搬出,所以与以往相比,操作性提高。另外,通过技术方案2涉及的专利技术,由于在框体内设有锁定接触台的锁定机构,因此在框体内接触台不会不经意地偏离,根据技术方案3涉及的专利技术,能够使用搬送了收纳盒的起重机经由接触台进行向框体收纳接触单元、从框体搬出接触单元,所以作业者从高处的机架上的充放电装置取出并拆下接触单元的作业变得不再需要,与以往相比,接触单元的装拆时的安全性和操作性显著提高。另外,通过技术方案4涉及的专利技术,能够防止接触台(接触单元)的不经意的向框体外脱落,通过技术方案5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具备联锁机构,具有能够确保充放电装置的充放电的安全的优点。进而,通过技术方案6涉及的专利技术,在锁定机构的解除后,通过驱动机构自动地向框体的前方搬送接触台,因此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另外,通过技术方案7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向框体内插入/安装接触单元、从框体取出接触单元,接触单元侧的连接器组和框体侧的连接器组的装拆能够瞬时完成,因此作业者将连接器连接在接触单元的作业变得不再需要,操作性变得更良好。并且,通过技术方案8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具备对接触单元的夹紧部的弯曲和变色进行图像提取的摄像机,具有能够正确地把握接触单元的维护时期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放电装置的机架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2是机架的后侧整体立体图。图3是配置于框体内的收纳盒和接触单元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4是收纳盒搬出后的框体内的接触单元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5是接触单元的搬送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收纳盒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7是收纳盒的后侧整体立体图。图8是收纳有收纳盒和接触单元的框体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9是框体的后侧整体立体图。图10是接触单元的搬送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接触单元的搬送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框架和接触单元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13是框架和接触单元的后侧整体立体图。图14是接触台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15是收纳有收纳盒和接触单元的框体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A部放大图。图17是安装了技术方案6的滑动机构的一实施方式的框架和接触单元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18是对滑动机构的拉伸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9是将图18的加强构件卸下后的B部放大图。图20是安装了技术方案7的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的前侧整体立体图。图21是安装了技术方案7的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单元的后侧整体立体图。图22是堆装起重机和机架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机架;5充放电装置;7二次电池;9收纳盒;11、13电极端子;15、17夹紧机构;19接触单元;21、23、27、29框体;25充电装置;31框架;39底板;41、59风扇;43背面板;47连接器组;53轨道构件;65、71支撑槽;75开口部;81、85凹部;89定位销;91定位孔;93接触台;95卡止孔;97、99托架;101锁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搭载于机架上的框体内的底部安装有滑动机构,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安装有接触单元的接触台向框体的内外搬送,该接触单元具备二次电池的夹紧机构,并且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收纳盒向框体的内外搬送,该收纳盒使电极端子与上述夹紧机构对置且并排收纳有多个二次电池,在上述框体内,设置有锁定接触台的锁定机构,在上述框体内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基于上述锁定机构的解除,经由滑动机构使接触台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28 JP 2012-0411291.一种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搭载于机架上的框体内的底部安装有滑动机构,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安装有接触单元的接触台向框体的内外搬送,该接触单元具备二次电池的夹紧机构,并且能够经由上述滑动机构将收纳盒向框体的内外搬送,该收纳盒使电极端子与上述夹紧机构对置且并排收纳有多个二次电池,在上述框体内,设置有锁定接触台的锁定机构,在上述框体内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基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原孝槙裕司片冈裕行上田雄一岩田昌重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电信网络有限公司福岛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