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开关,具有:中空的壳体(1);一端侧开口的油导入空间部(2),其设置于壳体(1)内;挠性的导电部件(11),其被配置于油导入空间部(2)的另一端侧,通过施加于油导入空间部(2)的液压而变形;终端部件(12),其隔着导电部件(11)配置于油导入空间部(2)的相反侧,终端部件(12)具有端子(12a),端子(12a)是在导电部件(11)因液压而变形时与导电部件(11)接触的接触部分;绝缘部件(13),其被配置于端子(12a)的周围,将终端部件(12)支承于壳体(1),在导电部件(11)变形时该绝缘部件(13)与导电部件(11)接触;以及凸部(14),其形成于绝缘部件(13)上的与导电部件(11)对置的对置面(13a)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开关。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设置有用于控制变速机构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液压开关来判断是否针对变速机构产生了规定大小的液压,从而控制变速机构。以往,作为该液压开关使用了受压可动部的接点由称为隔膜的金属弹簧和固定接点构成的接触式的机械开关。这样的液压开关,例如被日本公开公报实开平2-98432号公报,或者,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4-89832号公报示出,装配于变速器的控制阀机构。由于控制阀机构配置于油中,因此液压开关的使用环境是油中。在通过液压控制来控制高液压的情况下,有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压、液压振动。例如,在作为自动变速器之一的CVT的液压控制中,由于在预备的变速时需要较大的负载,因此液压与AT、DCT相比较需要高的液压。在控制高的液压时产生的冲击压、液压振动也比AT、DCT大,也可能达到20MPa以上。因此,以往,为了使冲击压、液压振动衰减,在液压开关的油路设置了阻尼孔。但是,通过在液压开关的油路中设置阻尼孔,虽然能够使冲击压、液压振动衰减,但是产生了压力的响应性变差这样的控制上的问题。因此,希望有阻尼孔之外的采取针对冲击压、液压振动的对策的技术。例如,图9~图12是用于说明其中一例的图。如图9~图12所示,在液压开关中与导电性的盘片111对置地设置有终端112,在终端112下端的周围设置有凹陷110,但是有时因冲击压、液压振动而对盘片111施加过剩的压力。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产生如下问题:盘片111弯曲至进入凹陷110,产品性能因塑性变形而劣化,从而可靠性降低。因此,作为其对策,考虑如下内容:在凹陷110中,在盘片111侧设置平面的支承部件113。由此,即使向盘片111施加过剩的压力,由于支承部件113以较大面积来支承盘片111,因此能够防止盘片111的塑性变形。但是,如上所述,液压开关的使用环境是油中,在该油中存在金属粉和尘埃等称为污染物的异物。因此,如图12所示,产生如下问题:在终端112的周围存在较大面积的支承部件113的结构中,在异物进入到盘片111与支承部件113的平面之间时,盘片111与终端112接触不良,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液压开关,例如能够耐受冲击压和液压振动,并且能够抑制因异物造成的接触不良。本专利技术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压开关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结构。(1)中空的壳体。(2)一端侧开口的油导入空间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3)挠性的导电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另一端侧,通过施加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液压而变形。(4)终端部件,其隔着所述导电部件而配置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相反侧,该终端部件具有端子,所述端子是在所述导电部件因液压而变形时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5)绝缘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端子的周围,将所述终端部件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导电部件变形时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6)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部件中的与所述导电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例示的一实施方式,即使有过度的冲击压和液压振动,对置面的凸部通过支承来限制挠性的导电部件,因此,能够防止挠性的导电部件的塑性变形。此外,即使在油中存在异物,由于会进入到对置面的凸部周围的凹陷中,因此能够抑制因异物进入到挠性的导电部件与端子之间的间隙中而产生的接触不良。因此,能够获得可耐受冲击压和液压振动,并且能够抑制因异物造成的接触不良的可靠性高的液压开关。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进一步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要素、特点、步骤、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压开关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接点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对置面的仰视图。图4是对置面的下端部处的周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压开关的接点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对置面的仰视图。图7是表示凸条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凸条的变形例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的图,表示无压时的液压开关。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的图,表示加压时的液压开关。图11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的图,表示异常压力时的液压开关。图12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的图,表示无压时的液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1.1结构]以下,参照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所谓轴线表示沿着油导入空间部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线,在简单地称为周向或者轴向的情况下,表示中心轴线的周向或者中心轴线的轴向。在简单地称为径向的情况下,表示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将轴向的一侧称为“上”,将另一侧称为“下”。另外,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的,不需要与重力方向一致。本实施方式的液压开关具有通过金属的切削加工品或者铸造品而制作出的圆筒状的中空的壳体1。在该壳体1内,在轴向的下侧设置有油导入空间部2,在轴向的上侧设置有开关收纳部3。油导入空间部2是在壳体1内向一个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用于导入油的空间。关于油导入空间部2,朝向液压开关的外侧开口的下端与液压回路的配管连接。油从该配管导入到油导入空间部2中。油导入空间部2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截面是圆形。油导入空间部2的上端侧以开关收纳部3侧扩展的方式呈漏斗状扩展。也可以在壳体1的油导入空间部2外侧的部分设置有与配管连接时使用的外螺纹(未图示)。开关收纳部3是其内径比油导入空间部2大的截面为圆形的空间,其收纳构成接点的部件,所述接点像后述那样切换液压开关的接通与断开。开关收纳部3比油导入空间部2大。因此,设置于开关收纳部3周围的壳体1的形状在径向上比油导入空间部2外侧的壳体1大。因此,在油导入空间部2的出口部分与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阶梯部5。在阶梯部5与构成开关收纳部3的壳体1内壁面之间的角落部分,设置有向下侧凹陷的环状的槽6。在环状的槽6的内部装配有环状的密封件7。作为该密封件7,使用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的O形环。在阶梯部5设置有圆盘状的挠性板件8,以阻塞油导入空间部2的开关收纳部3侧的开口。挠性板件8由具有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程度的厚度、例如具有1毫米左右厚度的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树脂构成。挠性板件8的周缘部下表面与装配于槽6内的密封件7接触。在挠性板件8的周缘部上表面设置有与开关收纳部3的深度相等的厚度的按压环9。这里所谓的深度表示轴向的长度。按压环9的上表面通过设置于开关收纳部3的开口缘的铆接部10而被紧固,铆接部10的弯曲压力经由按压环9而传递至挠性板件8,挠性板件8的下表面将密封件7压扁。在挠性板件8的开关收纳部3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板状且具有挠性的圆盘状的导电部件11。导电部件11配置于油导入空间部2的上端侧,通过施加到油导入空间部2的液压而变形。导电部件11是金属制的圆盘,能够使用铝、铜、铁等,但是这里使用由不锈钢构成且在表面实施了镀金的圆盘。导电部件11通过其周缘部上表面与按压环9的下表面接触而被限制位置。隔着开关收纳部3、即导电部件11在油导入空间部2的相反侧固定有金属制的终端部件12。终端部件12是杆形状,与导电部件11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中心轴线上。终端部件12例如由铜、铁、铝等金属构成。终端部件12具有:端子12a,其是在导电部件11因液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壳体;一端侧开口的油导入空间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挠性的导电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另一端侧,通过施加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液压而变形;终端部件,其隔着所述导电部件配置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相反侧,且所述终端部件具有端子,所述端子是在所述导电部件因液压而变形时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绝缘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端子的周围,将所述终端部件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导电部件变形时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以及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部件中的与所述导电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06 JP 2016-0008921.一种液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壳体;一端侧开口的油导入空间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挠性的导电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另一端侧,通过施加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液压而变形;终端部件,其隔着所述导电部件配置于所述油导入空间部的相反侧,且所述终端部件具有端子,所述端子是在所述导电部件因液压而变形时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绝缘部件,其被配置于所述端子的周围,将所述终端部件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导电部件变形时与所述导电部件接触;以及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部件中的与所述导电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开关,其中,所述对置面的凸部的末端部分比根部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开关,其中,所述对置面的凸部的末端与所述端子位于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开关,其中,所述对置面的凸部是凸条,所述凸条的间隔随着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朝华,若林弘宣,中村俊晃,立田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