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1282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束缚带内部的中间隔层中设置有上中下三根气囊带;电气控制盒设置在束缚带外侧边沿,电源分别连接到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第一控制部向第一加压气泵输出第一控制电压,第一加压气泵根据第一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一频率对第一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第二控制部向第二加压气泵输出第二控制电压,第二加压气泵根据第二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二频率对第二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第三控制部向第三加压气泵输出第三控制电压,第三加压气泵根据第三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三频率对第三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个气囊带能够形成自上而下递减的收紧力,使用者有自上而下按摩的体验。

Portable anti thrombus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rtable anti thrombus device, have on the three root bag set inside the interlayer binding belt; electrical control with the outside edge in the bound set box, power suppl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ntrol unit, second control and third control department; the first control section of the pressure pump outputs a first control voltage to the first first, the pressurized air pump according to the first control voltage and a first frequency of first air bag with inflating operation; second to second air pump control unit outputs a second control voltage, second pressurized pump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voltage control the size and frequency of second second air bag with inflating operation; third to third pressurized air pump control third output control voltage, third pressurized pump according to the third voltage control the size and frequency of the third third bag charging. The three airbag belts of the invention can form a downward downward tightening force, and the user has an experience of massaging from the top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血栓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前期没有明显的征兆,对患者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影响,因此,通常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病情恶化,一旦发病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抗血栓的主要方法还是通过腿部按摩的方式,一方面需要较为专业的技巧,另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长期坚持。随着常坐人群的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成年轻化趋势,而且,年轻人更加不重视日常的自我保养,导致病情加重。如何提供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可以随时随地对下肢进行按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为束缚带结构,束缚带内部的中间隔层中设置有上中下三根气囊带,气囊带为长条状;电气控制盒设置在束缚带外侧边沿,电气控制盒中安装电源,电源分别连接到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第一控制部向第一加压气泵输出第一控制电压,第一控制电压是直流方波电压,具有第一频率,以第一频率向第一加压气泵输出方波,第一加压气泵根据第一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一频率对第一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同时,第一控制部还与第一计数器相连接,当第一控制部输出的第一控制电压的方波数达到预设值时,第一计数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排气阀开启,给第一气囊带放气;第二控制部向第二加压气泵输出第二控制电压,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为束缚带结构,束缚带内部的中间隔层中设置有上中下三根气囊带,气囊带为长条状;电气控制盒设置在束缚带外侧边沿,电气控制盒中安装电源,电源分别连接到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和第三控制部;第一控制部向第一加压气泵输出第一控制电压,第一控制电压是直流方波电压,具有第一频率,以第一频率向第一加压气泵输出方波,第一加压气泵根据第一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一频率对第一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同时,第一控制部还与第一计数器相连接,当第一控制部输出的第一控制电压的方波数达到预设值时,第一计数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排气阀开启,给第一气囊带放气;第二控制部向第二加压气泵输出第二控制电压,第二控制电压是直流方波电压,具有第二频率,以第二频率向第二加压气泵输出方波,第二加压气泵根据第二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二频率对第二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同时,第二控制部还与第二计数器相连接,当第二控制部输出的第二控制电压的方波数达到预设值时,第二计数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排气阀开启,给第二气囊带放气;第三控制部向第三加压气泵输出第三控制电压,第三控制电压是直流方波电压,具有第三频率,第三加压气泵根据第三控制电压的大小和第三频率对第三气囊带进行充气操作;同时,第三控制部还与第三计数器相连接,当第三控制部输出的第三控制电压的方波数达到预设值时,第三计数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三排气阀开启,给第三气囊带放气;第一控制电压U1、第二控制电压U2、第三控制电压U3之间的关系为:U1>U2>U3第一频率F1、第二频率F2、第三频率F3之间的关系为:F1<F2<F3第一气囊带的额定充气量为V1、第二气囊带的额定充其量为V2、第三气囊带的额定充气量为V3;第一控制电压U1对应第一加压气泵的单次充气量为P1,第二控制电压U2对应的第二加压气泵的单次充气量为P2,第三控制电压U3对应的第三加压气泵的充气量为P3;第一计数器的预设值为N1,第二计数器的预设值为N2,第三计数器的预设值为N3,上述参数满足以下关系:P1×N1=V1P2×N2=V2P3×N3=V3N1×F1=N2×F2=N3×F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带纵向保证佩戴后覆盖整个小腿肌肉,束缚带横向尺寸保证佩戴后缠绕小腿部一周以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带位于第一气囊带和第三气囊带之间2/5处,第二气囊带与第三气囊带距离更近;第一气囊带、第二气囊带、第三气囊带的长度保证缠绕小腿相应位置处都达到一周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输出信号一路连接到第一排气阀,另一路连接到电子开关的复位端,电子开关连接在电源和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第三控制部之间,当第一计数器向第一排气阀输出开启信号时,电子开关同时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电子开关切断电源向系统供电,系统断电停止工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盒上还设置有开启按钮,使用者按下开启按钮,开启按钮将电源与分压电路接通,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连接到电子开关的置位端,电子开关将电源与后续电路连通,系统重新工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抗血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通过设置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比例,控制第一控制电压的电压值;原边绕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副边绕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原边绕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副边绕组第二端连接到副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云刘广伟董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