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泉专利>正文

用回收油脂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110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用回收油脂多元醇来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该聚氨酯泡沫材料由A、B两组份组成,A组份为异氰酸酯;;B组份为多元醇聚合物及助剂的组合料。其中,B组分包括回收油脂多元醇50~80份;石油聚醚多元醇10~60份;苯酐聚酯多元醇0~30份;交联剂0~10份;泡沫稳定剂2~5份;催化剂0.5~20份;发泡剂10~50份;阻燃剂6~20份;水0~2份。由上述方法合成的回收油型聚氨酯泡沫材料经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好于国家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用回收油脂多元醇来制备聚 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硬质聚氨酯泡沬塑料以导热系数小等诸多优点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采用喷涂工艺制得的聚氨酯硬泡沫材料以连续成形、无拼缝、无冷热桥 影响、与基层粘接性强等优点在建筑外墙、屋面的节能保温中多有应用。通常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是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组合料经化学反应而成。 原料皆来自石油产品,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产品生产过程危险复杂,成本高 且污染环境,其价格也随石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对于多元醇这一组分,人们开 始寻找可再生的替代资源。以回收油脂(植物油和动物油脂)为原料生产的多元醇 可以用来生产聚氨酯。有关植物油多元醇的合成方法,国内外均有报道。如中国 专利《一种植物油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 1869184,介绍了用大豆油等 植物油为原料,经酯化等化学反应制得带有活性基因的多元醇产品,国内有厂家 实现了植物油多元醇的工业化生产。城市餐饮业排放大量动植物油脂,有些厂家 经过回收提纯推出了回收油脂型多元醇,但不能将它们作为主体原料合成聚氨酯, 一般都是少量(<20% )添加在石油聚醚多元醇中使用。若添加比例过大,易造 成PU泡沬体收缩、开孔、抗压强度降低等缺陷,对喷涂工艺来说如其影响泡沫与 基层的粘接性。由于添加量小,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聚氨酯硬泡是以回收油脂多元醇为主要原料 (》50%),通过添加其它原料及助剂,改善其性能,使制品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 纯石油制品。实现了废物利用,绿色环保的目的。聚氨酯硬泡原料由A、 B两组份组成。A组份为异氰酸酯;;B组份为多元醇及 助剂的组合料。A组份结构性能稳定,对制品性能影响不大。最终产品质量主要取 决于组份B中各原料的分子结构以及其它助剂的添加对主体结构及产品性能的影 响。其中添加石油聚醚多元醇,主要是利用其含高官能度的庶糖结构,提高了泡 沫的强度。同时降低了反应活性,延长了凝胶时间,提高了出方率。其中添加苯 酐聚酯多元醇,主要是引入环状骨架结构,增加泡沫的抗压强度、防止泡沫收缩。 同时提高了泡沫的耐温及阻燃性能。加入交联剂能提高泡沫的韧性,防止泡沫开 裂,提高粘接强度。增加泡沫稳定剂用量是为了降低各组份物料的表面张力,使 各组份能充分混合。A组份异氰酸酯优选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MDI)、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 氰酸酯(简称PAPI)中的一种或两种。B组份为多元醇及助剂。其中,回收油脂多元醇占该多元醇聚合物的重量百分 比为30 % 90 % 。其中,回收油脂多元醇选用餐饮行业回收油经提纯制得的多元醇。其中,石油聚醚多元醇优选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山梨醇型聚醚多元醇;乙二 胺型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聚酯多元醇采用苯酐、二甘醇型聚酯多元醇、甘油型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禾中^/L禾中。其中,交联剂优选二甘醇、丙二醇、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催化剂优选自三乙烯二胺(33%的二丙二醇溶液)、二甲基环已胺、二 月桂酸二异丁基锡、油酸钾、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泡沫稳定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其中,发泡剂为一氟三氯甲烷(CFCll)、 一氟二氯乙烷(HCFC141b)、环戊烷中 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阻燃剂选用甲基膦酸二甲酯(简称TCPP)、三(氯异丙基)磷酸酯(简 称D圈P)、三(e -氯乙基)磷酸酯(简称TCEP)。 B组份按重量比组成如下回收油脂多元醇50 80份;石油聚醚多元醇10 60份;苯酐聚酯多元醇0 30份;交联剂0 10份;泡沫稳定剂2 5份;催化剂0. 5 20份;发泡剂10 50份;阻燃剂6 20份;水0 2份。应用中通常A组份与B组份按1: 1,或A组份稍微过量经高压喷涂机均匀喷涂或浇铸在墙体或屋面等基层上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温防水层。由上述方法合成的 回收油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经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好于国家标准,具体见下所述项目 标准(JC/T998-2006)石油型聚氨酯 回收油型聚氨都密度kg/m3 》30 >38 >39导热系数w/(m. k) 《0.024 《0.020 《0.022粘接强度kpa >100 >260 >230拉伸强度kpa 》250 >350 》320吸水率% 《3 《2 《2尺寸稳定% 《1 《1 《1氧指数 》26 >27 》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 B组份回收油脂多元醇50份 庶糖型聚醚多元醇40份 苯酐、二甘醇型聚酯多元醇10份 有机硅泡沫稳定剂3份 三乙醇胺4份三乙烯二胺(33。/q二丙二醇溶液)3份油酸钾2份HCFC141b 30份TCEP 12份D函P 6份水0.5份A组份为多次甲基多苯基二异氰酸酯,与B组份按重量1: l经高压喷涂机直 喷在基面上。3秒钟泡沫起发形成均匀的保温层。实施例2B组份回收油脂多元醇70份乙二胺型聚醚多元醇30份 二乙二醇3份 有机硅泡沫稳定剂4份 画P 5份 TCEP 12份 三乙醇胺5份 二月桂酸二异丁基锡0.5份 二甲基环己胺1份 HCFC141b 25份 水l份A组份为多次甲基多苯基二异氰酸酯,与B组份按重量1: l经高压喷涂机直 喷在基面上。3秒钟泡沫起发形成均匀的保温层。实施例3B组份回收油脂多元醇60份 山梨酸型聚醚多元醇10份 丙二醇3份苯酐、甘油型聚酯多元醇30份油酸钾1份三乙胺3份野C141b 35份有机硅泡沫稳定剂5份三乙烯二胺(33%的二丙二醇溶液)3份醒P 6份TCEP 11份A组份为多次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与B组份按重量1: l经高压喷涂机直喷 在基面上。3秒钟泡沫起发形成均匀的保温层。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 即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 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将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比为11或A组分相对B组分过量的配比混合充分,然后将混合物喷涂或浇铸在基面上,发泡形成保温层;所述A组分为异氰酸酯;所述B组分包括多元醇聚合物及助剂,其中,回收油脂多元醇占该多元醇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30%~9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 酸酯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 助剂包括交联剂、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发泡剂、阻燃剂;所述多元醇聚合物包 括回收油脂多元醇、石油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 聚醚多元醇选自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山梨醇型聚醚多元醇、乙二胺型聚醚多元醇 中的一种或几种。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 多元醇采用苯酐、二甘醇型聚酯多元醇、甘油型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 剂选自二甘醇、丙二醇、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催化剂选自三乙烯二胺、 二甲基环己胺、二月桂酸二异丁基锡、油酸钾、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泡 沫稳定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回收油脂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比为1∶1或A组分相对B组分过量的配比混合充分,然后将混合物喷涂或浇铸在基面上,发泡形成保温层; 所述A组分为异氰酸酯; 所述B组分包括多元醇聚合物及助剂,其中,回收油脂多元醇占该多元醇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30%~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泉王天博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泉王天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