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05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控制盒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对应的带体另一侧,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由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组成,按压气囊Ⅰ与主压气囊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气囊Ⅱ与主压气囊之间的距离,所述按压气囊Ⅰ的外表面积小于按压气囊Ⅱ的外表面积;电动气泵与电动阀的进气端和三通电磁阀的进气端连通,电动阀的出气端与主压气囊连通,三通电磁阀的两个出气端分别对应连通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所述主压气囊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Ⅰ。能在血液流经穿刺点之前对血液流速及流量进行减缓,从而减少处于穿刺点上部的主压气囊的压力,使血流既能到达穿刺点进行凝固作用,又可使血液不会流出穿刺点。

Radial artery hemostat capable of reducing blood flow velocity of puncture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dial artery hemostasis device can reduce the puncture point of blood flow, the control box is arranged on the belt body and the blood flow slow compression group corresponding to the other side, the flow speed press group consists of pressing and pressing of airbag airbag between I and II, pressing the airbag pressure is less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 between the press and the main airbag airbag II pressure distance, the pressing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airbag is less than the surface area of pressing gasbag;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take inlet end of electric pump and electric valve and the three solenoid valve end of the outlet end of the electric val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in air pressure, two outlet end three solenoid valve the air bag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pressing and pressing of airbag II; the surface of the main bag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of pressure.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flow rate slowed down before flowing through the puncture point in the blood, thus reducing the puncture point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pressure air pressure, the flow can reach the puncture point of coagulation, and the blood will not flow out the puncture p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血器,具体是一种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当今发展十分迅速的医学学科,其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微创,以前绝大多数介入治疗都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的,10余年前,出现了桡动脉穿刺的方式,由于桡动脉穿刺后患者不用卧床休息,术后能很快下地,受到很多患者的亲睐,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也较小,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医生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得该项技术得以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经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进行的心血管介入手术也越来越多,对穿刺部位的术后止血处理方法及止血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对止血方法提出来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现有的方法有如下方式:1.加压包扎后沙袋压迫法2.弹力绷带加压法:是由术者以手指压迫穿刺点桡动脉15分钟左右,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缺点是这种手工劳作既耗费了术者的精力,也占用了术者和手术台的宝贵时间,病人自觉症状比较重,绷带加压部位不适感较强。3.桡动脉止血器:基本有三类:气囊式、平板式、旋压式。比以上两种压迫方式进步,解决了一定的缺陷问题,但是现有的止血器都是直接压迫在穿刺点的上部,这样就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如果压力不够就不能有效地止血,而压力过大又会导致皮下出血、皮肤损伤局部坏死、血管损伤、皮肤压疮或供血不足等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能在血液流经穿刺点之前对血液流速及流量进行减缓,从而减少处于穿刺点上部的主压气囊的压力,使血流既能到达穿刺点进行凝固作用,又可使血液不会流出穿刺点;另外达到设定的压迫时间后会通过蜂鸣器声响提醒使用者及时解开本技术,防止长时间压迫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包括带体、电动气泵、电动阀、主压气囊、血流缓速按压组、三通电磁阀和控制盒,所述主压气囊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固定在带体与手臂接触一侧上,控制盒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对应的带体另一侧,带体两端设有粘扣带,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由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组成,按压气囊Ⅰ与主压气囊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气囊Ⅱ与主压气囊之间的距离,所述按压气囊Ⅰ的外表面积小于按压气囊Ⅱ的外表面积;电动气泵与电动阀的进气端和三通电磁阀的进气端连通,电动阀的出气端与主压气囊连通,三通电磁阀的两个出气端分别对应连通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所述主压气囊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Ⅰ,按压气囊Ⅰ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Ⅱ,按压气囊Ⅱ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Ⅲ;所述控制盒的外表面设有触摸式显示屏和蜂鸣器,控制盒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和计时装置,触摸式显示屏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计时装置、蜂鸣器、电动气泵、电动阀、三通电磁阀、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和压力传感器Ⅲ连接。进一步,所述主压气囊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均采用弹性橡胶。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和压力传感器Ⅲ均为应变式压力传感器。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带体、电动气泵、电动阀、主压气囊、血流缓速按压组、三通电磁阀和控制盒相结合的方式,将带体绑缚在前臂的穿刺点处,使主压气囊处于穿刺点上部,然后通过粘扣带固紧;通过触摸式显示屏设定主压气囊的按压压力值、按压气囊Ⅰ的按压压力值和按压气囊Ⅱ的按压压力值,同时确定主压气囊的压迫时间;控制装置使电动气泵启动,此时三通电磁阀的两个出气端和电动阀均处于打开状态,电动气泵同时向主压气囊、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内充入气体,压力传感器Ⅰ实时检测主压气囊表面所受压力,压力传感器Ⅱ实时检测按压气囊Ⅰ表面所受压力,压力传感器Ⅲ实时检测按压气囊Ⅱ表面所受压力,若压力传感器Ⅰ检测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主压气囊的按压压力值时,则控制装置控制电动阀关闭,从而停止向主压气囊内充气并保持;同时控制装置控制计时装置开始计时,若压力传感器Ⅱ检测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按压气囊Ⅰ的按压压力值时,控制装置控制三通电磁阀关闭与其连通的出气端,停止向按压气囊Ⅰ内充气并保持;若压力传感器Ⅲ检测的压力值达到设定的按压气囊Ⅱ的按压压力值时,控制装置控制三通电磁阀关闭与其连通的出气端,停止向按压气囊Ⅱ内充气并保持;当三通电磁阀和电动阀均关闭后,控制装置停止电动气泵工作,这样从心脏流向穿刺点的血液由于受到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依次挤压作用,会减缓其流量及流速;从而使流至穿刺点的血液压力减少,进而减少处于穿刺点上部的主压气囊的压力,使血流既能到达穿刺点进行自凝固作用,又可使血液不会流出穿刺点;在主压气囊施加较小的压力情况下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当计时装置达到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会控制蜂鸣器开始工作,通过声响及时提醒使用者取下本技术,同时控制装置使电动阀和三通电磁阀打开,将主压气囊、按压气囊Ⅰ和按压气囊Ⅱ内气体排出,防止长时间压迫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中:1、粘扣带,2、带体,3、电动阀,4、压力传感器Ⅰ,5、主压气囊,6、按压气囊Ⅰ,7、按压气囊Ⅱ,8、三通电磁阀,9、电动气泵,10、压力传感器Ⅱ,11、压力传感器Ⅲ,12、控制盒,13、触摸式显示屏,14、蜂鸣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带体2、电动气泵9、电动阀3、主压气囊5、血流缓速按压组、三通电磁阀8和控制盒12,所述主压气囊5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固定在带体2与手臂接触一侧上,控制盒12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对应的带体2另一侧,带体2两端设有粘扣带1,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由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组成,按压气囊Ⅰ6与主压气囊5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气囊Ⅱ7与主压气囊5之间的距离,所述按压气囊Ⅰ6的外表面积小于按压气囊Ⅱ7的外表面积;电动气泵9与电动阀3的进气端和三通电磁阀8的进气端连通,电动阀3的出气端与主压气囊5连通,三通电磁阀8的两个出气端分别对应连通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所述主压气囊5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Ⅰ4,按压气囊Ⅰ6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Ⅱ10,按压气囊Ⅱ7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Ⅲ11;所述控制盒12的外表面设有触摸式显示屏13和蜂鸣器14,控制盒12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和计时装置,触摸式显示屏13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计时装置、蜂鸣器14、电动气泵9、电动阀、三通电磁阀8、压力传感器Ⅰ4、压力传感器Ⅱ10和压力传感器Ⅲ11连接。进一步,所述主压气囊5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均采用弹性橡胶。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Ⅰ4、压力传感器Ⅱ10和压力传感器Ⅲ11均为应变式压力传感器。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使用本技术时,将带体2绑缚在前臂的穿刺点处,使主压气囊5处于穿刺点上部,然后通过粘扣带1固紧;通过触摸式显示屏13设定主压气囊5的按压压力值、按压气囊Ⅰ6的按压压力值和按压气囊Ⅱ7的按压压力值,同时确定主压气囊5的压迫时间;控制装置使电动气泵9启动,此时三通电磁阀8的两个出气端和电动阀3均处于打开状态,电动气泵9同时向主压气囊5、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内充入气体,压力传感器Ⅰ4实时检测主压气囊5表面所受压力,压力传感器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2)、电动气泵(9)、电动阀(3)、主压气囊(5)、血流缓速按压组、三通电磁阀(8)和控制盒(12),所述主压气囊(5)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固定在带体(2)与手臂接触一侧上,控制盒(12)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对应的带体(2)另一侧,带体(2)两端设有粘扣带(1),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由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组成,按压气囊Ⅰ(6)与主压气囊(5)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气囊Ⅱ(7)与主压气囊(5)之间的距离,所述按压气囊Ⅰ(6)的外表面积小于按压气囊Ⅱ(7)的外表面积;电动气泵(9)与电动阀(3)的进气端和三通电磁阀(8)的进气端连通,电动阀(3)的出气端与主压气囊(5)连通,三通电磁阀(8)的两个出气端分别对应连通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所述主压气囊(5)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Ⅰ(4),按压气囊Ⅰ(6)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Ⅱ(10),按压气囊Ⅱ(7)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Ⅲ(11);所述控制盒(12)的外表面设有触摸式显示屏(13)和蜂鸣器(14),控制盒(12)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和计时装置,触摸式显示屏(13)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计时装置、蜂鸣器(14)、电动气泵(9)、电动阀、三通电磁阀(8)、压力传感器Ⅰ(4)、压力传感器Ⅱ(10)和压力传感器Ⅲ(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小穿刺点血液流速的桡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2)、电动气泵(9)、电动阀(3)、主压气囊(5)、血流缓速按压组、三通电磁阀(8)和控制盒(12),所述主压气囊(5)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固定在带体(2)与手臂接触一侧上,控制盒(12)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对应的带体(2)另一侧,带体(2)两端设有粘扣带(1),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由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组成,按压气囊Ⅰ(6)与主压气囊(5)之间的距离小于按压气囊Ⅱ(7)与主压气囊(5)之间的距离,所述按压气囊Ⅰ(6)的外表面积小于按压气囊Ⅱ(7)的外表面积;电动气泵(9)与电动阀(3)的进气端和三通电磁阀(8)的进气端连通,电动阀(3)的出气端与主压气囊(5)连通,三通电磁阀(8)的两个出气端分别对应连通按压气囊Ⅰ(6)和按压气囊Ⅱ(7);所述主压气囊(5)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Ⅰ(4),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海燕刘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