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安斌专利>正文

一种俯睡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1034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俯睡垫,其特征是俯睡垫放置在床垫上,俯睡垫前端处在俯睡者肩胛位置,俯睡垫前端的高度与头枕的高度相当,俯睡垫末端延伸在俯睡者的腰部,俯睡垫末端与床垫高度相当;俯睡垫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以斜坡面为俯睡者在前胸及腹部位置提供支撑,以使俯睡者的头部与身体处在相当的高度,维护颈部正常生理弧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习惯俯睡以及需要俯睡的人们提供健康的俯睡状态。

A bent mattr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ne sleeping pad, which is placed in the prone mattress mattress mattress in front, overlooking the prone position of shoulder height, overlook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mattress and the headrest height is bent end extending in the prone mattress of the waist, bent and high end mattress mattress; the mattress. On the surface of a slope, the slope is prone to provide support in the chest and abdomen, head and body to make those prone to sleep at a considerable height, maintain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of the nec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lthy sleeping state for people who are accustomed to falling asleep and needing to slee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睡垫
本技术涉及睡眠用具,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俯睡的用具。
技术介绍
人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一些人有俯睡的习惯,但在俯睡时,即使是不用枕头也会使人的头部呈昂起,加上身体的重力传导头部和颈椎,造成面部及颈部极大的不适,长期保持俯睡不利于颈椎的健康。此外,有一些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需要俯睡,比如:因背部受伤只能俯睡,患有股骨、骶骨、髋骨等疾病的人保持为俯睡可以缓解病痛并有利于康复,但现有的睡眠用具并不支持健康的俯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俯睡垫,为习惯俯睡以及需要俯睡的人们提供健康的俯睡状态。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是:所述俯睡垫放置在床垫上,俯睡垫前端处在俯睡者肩胛位置,俯睡垫前端的高度与头枕的高度相当,俯睡垫末端延伸在俯睡者的腰部,俯睡垫末端与床垫高度相当;俯睡垫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以所述斜坡面为俯睡者在前胸及腹部位置提供支撑,以使俯睡者的头部与身体处在相当的高度,维护颈部正常生理弧度。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俯睡垫在左右两侧对应于肩部位置形成肩部削口。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俯睡垫在左右两侧对应于肩部和上臂的位置设置为仿形凹面,使俯睡者的肩部和上臂置于所述仿形凹面中。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俯睡垫的上表面,对应于女性俯睡者的乳房位置设置下凹弧面,以使女性乳房处在所述下凹弧面中免受压迫,所述下凹弧面或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俯睡垫的通孔。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俯睡垫的上表面,对应于女性俯睡者的乳房位置在俯睡垫的两侧对称设置“C”形弧切面,“C”形弧的开口朝向外侧。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俯睡垫的斜坡面上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为充气垫或充液垫。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俯睡垫的左边和右边配合设置阻挡物,以阻挡俯睡者朝向左或右边翻身。本技术俯睡垫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俯睡垫的末端连接有软布。本技术克服了俯睡人体重力传导给颈椎、头部的问题,尤其是躯干重力的挤压传导,大幅度降低俯睡对颈部、头部的挤压,将侧睡体重力传导的挤压降低到最小,通过抬高躯干上端的高度使头枕在枕头上没有昂头的感觉,颈椎自然舒展受外力极小,头枕在枕头上基本仅仅承担自身重量的压力。对于患有股骨、骶骨、髋骨等疾病的人可舒适俯睡,特别是仰睡、侧睡挤压造成的股骨、骶骨、髋骨等疾病,挤压没有了就可以让这些疾病消失,实现不治而病消。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使用本技术俯睡时大幅度降低了体重力传导给颈椎和头部;2、使用本技术俯睡时没有昂头的感觉;3、本技术斜坡面的设置大大除低了胸部和腹部所受到的挤压;4、本技术在斜坡面上增加软垫,使胸部和腹部受力均匀,提高舒适性;5、使用本技术对于习惯一边侧睡挤压造成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偏头痛,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6、使用本技术对于习惯一边侧睡挤压造成的髋骨、股骨疾病,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7、使用本技术对于习惯仰睡挤压造成的骶骨疾病,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8、使用本技术对于习惯一边侧睡或仰睡挤压造成的下肢疾病,如腿痛、腿麻、脚后跟麻木等,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9、本技术既是日常用品,也可以作为医疗中的护理用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左右两侧形成肩部削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左右两侧形成仿形凹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上表面形成下凹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在左右两侧形成“c”形弧切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斜坡面上设置软垫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俯睡垫在末端连接软布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俯睡垫,2头枕,3a肩部削口,3b仿形凹面,4a下凹弧面,4b“c”形弧切面,5软垫,6阻挡物,7软布。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俯睡垫的结构形式是:参见图1、图7,俯睡垫1放置在床垫上,俯睡垫1前端处在俯睡者肩胛位置,俯睡垫1前端的高度与头枕2的高度相当,以消除俯睡时将头枕在头枕2上形成的昂头的感觉,有益于颈部健康;俯睡垫1末端延伸在俯睡者的腰部,也可以延伸到腰部以下的人体区域,由于人体的‘S’可转动弯曲关节在腰椎部位,因此延长在腰部位置更加吻合人体生理曲线;俯睡垫末端与床垫高度相当,俯睡垫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以斜坡面为俯睡者在前胸及腹部位置提供支撑,可以有效避免身体重力传导给颈椎和头部,这一结构形式使俯睡者的头部与身体处在相当的高度,维护颈部正常生理弧度。参见图2,针对一些俯睡者喜欢将手臂向头部方向伸出,抱住头枕2,提高舒适性的需求,本实施例中在俯睡垫1在左右两侧对应于肩部位置形成肩部削口3a,使上臂能够不受阻挡地前伸,并避免俯睡垫1对上臂的挤压。参见图3,针对一些俯睡者喜欢将上臂前伸,提高舒适性的需求,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俯睡垫1在左右两侧对应于肩部和上臂的位置设置为仿形凹面3b,使俯睡者的肩部和上臂置于仿形凹面3b中。参见图4,针对女性在俯睡时乳房会受到压迫,并因压迫会对其造成伤害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在俯睡垫1的上表面,对应于女性俯睡者的乳房位置设置下凹弧面4a,以使女性乳房处在下凹弧面4a中免受压迫,下凹弧面4a或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俯睡垫1的通孔。参见图5,基于保护女生乳房,也可以在俯睡垫1的上表面,对应于女性俯睡者的乳房位置在俯睡垫的两侧对称设置“c”形弧切面4b,“c”形弧的开口朝向外侧。参见图6,在俯睡垫1的斜坡面上设置有软垫5,软垫为充气垫或充液垫,软垫可以使俯睡人体受力均匀,可以提高俯睡的舒适性,减轻胸部、腹部压迫感。参见图7,患有半边病的人,如颈椎病、腰椎病等,为了使患病侧不再受到挤压,那么在俯睡垫1的左边和右边配合设置阻挡物6,以阻挡俯睡者朝向左或右边翻身。比如患有右侧颈椎病,人俯睡时的右侧放置阻挡物,阻挡俯睡人体向右翻身形成右侧睡,这样颈椎右侧不受挤压,有利于颈椎病康复。阻挡物可以与俯睡垫1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借助床边的物体比如墙体等。参见图8,也可以在俯睡垫1的末端连接软布7,俯睡时下部身体压在软布7上,能防止俯睡垫1在睡眠的时候发生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俯睡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俯睡垫,其特征是:所述俯睡垫(1)放置在床垫上,俯睡垫(1)前端处在俯睡者肩胛位置,俯睡垫(1)前端的高度与头枕(2)的高度相当,俯睡垫(1)末端延伸在俯睡者的腰部,俯睡垫(1)末端与床垫高度相当;俯睡垫(1)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以所述斜坡面为俯睡者在前胸及腹部位置提供支撑,以使俯睡者的头部与身体处在相当的高度,维护颈部正常生理弧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睡垫,其特征是:所述俯睡垫(1)放置在床垫上,俯睡垫(1)前端处在俯睡者肩胛位置,俯睡垫(1)前端的高度与头枕(2)的高度相当,俯睡垫(1)末端延伸在俯睡者的腰部,俯睡垫(1)末端与床垫高度相当;俯睡垫(1)的上表面呈斜坡面,以所述斜坡面为俯睡者在前胸及腹部位置提供支撑,以使俯睡者的头部与身体处在相当的高度,维护颈部正常生理弧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睡垫,其特征是:所述俯睡垫(1)在左右两侧对应于肩部位置形成肩部削口(3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睡垫,其特征是:所述俯睡垫(1)在左右两侧对应于肩部和上臂的位置设置为仿形凹面(3b),使俯睡者的肩部和上臂置于所述仿形凹面(3b)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睡垫,其特征是:在所述俯睡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安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