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94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4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抑制未治理的盐碱地向已治理的盐碱地横向排盐的隔盐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为中空无盖立方体结构,所述砖体包括侧壁和底面,所述砖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一端与一面侧壁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该侧壁相对面的另一侧壁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隔板和底面上均设有跌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抑制未治理的盐碱地向已治理的盐碱地通过水流进行横向排盐,可有效防治二次盐渍化的出现。

Salt separation brick for saline alkali soil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alt separation brick for the treatment of saline alkali land, in particular to a salt separation brick 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transverse salt discharge of the treated saline land to the treated saline land. Comprises a brick body, the brick body is a hollow cover cube structure, the brick body comprises a side wall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ffle plate, the top end of the baffle plate and the side walls are connecte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opposite face of the other side wall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Th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the baffl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ho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aline alkali land from being treated and carry out horizontal salt drainage through the water stream to the saline alkali land which has been treated,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the two sali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
本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抑制未治理的盐碱地向已治理的盐碱地横向排盐的隔盐砖。
技术介绍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其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但是目前全球盐碱地的面积正在以每年1×106-1.5×106hm2的速度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迫在眉睫。中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世界罕见,盐渍土的面积约为5.2亿hm2,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十分严峻。随着土壤盐渍化面积逐渐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这与人们对未来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中国的梦想相矛盾。可利用农业资源的相对匮乏,迫使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上。在保证原有的农业可利用资源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对发生盐渍化的土地进行改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绿色城市,景观城市的需求,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目前盐碱地治理主要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治理思路,但是目前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在垂直层面上阻断水盐向地表运移,然而随着时间的累积,原始盐滩荒地中的盐分也可以通过水盐的横向运输进入植物生长环境,必会出现土壤的二次盐渍化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能有效抑制未治理的盐碱地向已治理的盐碱地通过水流进行横向排盐,可有效防治二次盐渍化的出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为中空无盖立方体结构,所述砖体包括侧壁和底面,所述砖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一端与一面侧壁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该侧壁相对面的另一侧壁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隔板和底面上均设有跌水孔。作为优选的,所述底面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底面边长为15cm,所述底面厚度是3cm,所述侧壁厚度是3cm。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为正方形结构,所述进水口的边长为2cm。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口表面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由透水性土工布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所述跌水孔的孔径为1cm。作为优选的,所述隔板与底面呈45度夹角。作为优选的,所述砖体由混凝土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砖体布置于已治理的盐碱地和未治理的盐碱地之间,用以隔绝相应区域的水分横向流通。1)将未治理的盐碱地中的水分通过进水口进行收集,通过隔板和底面的跌水孔向下跌落,在砖体下方设置碎石层或排盐管,排出收集的水分,避免盐分随着水流进入已治理的盐碱地,出现二次盐渍化现象;2)砖体为中空无盖立方体结构,节省了部分材料;3)砖体由工厂进行生产和加工,可在施工现场直接储放和安置,操作简便,提高施工效率;4)砖体可垂直或水平堆叠,可根据场地宽度、高度、地形情况灵活组合,适应范围广;5)通过设置隔板和跌水孔,可以打散水流中表聚的盐块,避免盐分堆积,影响排盐系统运行效率;6)在砖体顶面设置种植层,可进行耐盐碱植物的种植,自成景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纵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横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其中:1、侧壁;2、底面;3、跌水孔;4、植物;5、隔板;6、过滤网;7、进水口;8、种植基质;9、治理后的盐碱地;10、未治理的盐碱地;11、排盐管;12、碎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为中空无盖立方体结构,所述砖体包括侧壁1和底面2,所述砖体内部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一端与一面侧壁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该侧壁相对面的另一侧壁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侧壁1上设有进水口7,所述隔板5和底面2上均设有跌水孔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面2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底面2边长为15cm,所述底面2厚度是3cm,所述侧壁1厚度是3cm。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7为正方形结构,所述进水口7的边长为2cm。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7表面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由透水性土工布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跌水孔3的孔径为1cm。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5与底面2呈45度夹角。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砖体由混凝土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参考图4,本技术可根据场地宽度、高度、地形情况灵活组合,砖体可垂直或水平堆叠,将未治理的盐碱地10中的水分通过进水口7进行收集,通过隔板5和底面2的跌水孔3向下跌落,在砖体下方设置碎石层12或排盐管11,排出收集的水分,避免盐分随着水流进入已治理的盐碱地9,出现二次盐渍化现象,其中跌水孔3可以打散水流中表聚的盐块,避免盐分堆积,影响排盐系统运行效率。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为中空无盖立方体结构,所述砖体包括侧壁(1)和底面(2),所述砖体内部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一端与一面侧壁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该侧壁相对面的另一侧壁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侧壁(1)上设有进水口(7),所述隔板(5)和底面(2)上均设有跌水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为中空无盖立方体结构,所述砖体包括侧壁(1)和底面(2),所述砖体内部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一端与一面侧壁的顶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该侧壁相对面的另一侧壁的底端相连接,所述侧壁(1)上设有进水口(7),所述隔板(5)和底面(2)上均设有跌水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治理用隔盐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2)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底面(2)边长为15cm,所述底面(2)厚度是3cm,所述侧壁(1)厚度是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婉清高彦波郭宏凯郑晓慧杨育
申请(专利权)人: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