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漏斗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151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1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液漏斗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分液漏斗和承载瓶,还包括有安置架,分液漏斗包括斗体、斗盖、活塞以及下管;安置架包括有第一安置板以及第二安置板,第一安置板上设置有供分液漏斗插入的第一安置孔,第一安置孔的内径小于斗体的最大外径,第一安置板上还设置有供分液漏斗从侧边滑入第一安置孔内的开口槽,开口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斗体的最小外径,分液漏斗安置在第一安置板上时斗体卡在第一安置孔内,第二安置板上设置有供承载瓶插入的第二安置孔,第二安置孔的内径小于承载瓶的外径,承载瓶安置在第二安置板上时承载瓶卡在第二安置孔内。该漏斗架能够便于实验人员操作萃取分液、过滤的步骤。

Split funn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paratory funnel frame,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comprises a separatory funnel and carrying bottle also comprises a mounting frame, a separatory funnel comprises a funnel body, a cover, a piston and a lower tube; the installation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plate placement and placement of plate second,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is the first hole for separating funnel is inserted, the first hole diameter is smaller than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bucket body, the first placemen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eparatory funnel slide into the first place opening slot from the side, the width of the opening groove is larger than the minimum size of the bucket body outer diameter, separating funnel in the first place on the board when the placement of the bucket body card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hole, second plac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hole for second bottle insertion, second hole diameter less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bearing carrying bottle, bottle placed in second place on board The carrying bottle is stuck in the second placing hole. The funnel holder can facilitate the experimental personnel to operate the steps of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fil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液漏斗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萃取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液漏斗架。
技术介绍
在实验项目中,常常会有萃取分液、过滤的操作步骤,在实施所述步骤时,将被测液体及萃取液混合置于分液漏斗中,待分层完成后将分液漏斗下层的液体过滤;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过滤装置只为过滤单一功能而设计,没有放置分液漏斗的功能,所以需要手持分液漏斗进行过滤,如此,有以下缺点:1、分液漏斗便会被迫移动,导致过滤不完全或者两相液体会重新混合。2、在过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长时间一手持分液漏斗,一手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较为费力。3、分液液体的体积不能太大,否则无法手持。4、分液液体的品种单一,无法同时对多个分液液体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漏斗架,该漏斗架能够便于实验人员操作萃取分液、过滤的步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液漏斗架,包括有分液漏斗和承载瓶,还包括有安置架,所述分液漏斗包括斗体、斗盖、活塞以及下管,所述斗体呈锥形结构设置,所述斗体包括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斗盖盖在上开口,所述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下开口和下管连通;所述安置架包括有用于安置分液漏斗的第一安置板,以及用于安置承载瓶的第二安置板,所述第一安置板上设置有供分液漏斗插入的第一安置孔,所述第一安置孔的内径小于斗体的最大外径,所述第一安置板上还设置有供分液漏斗从侧边滑入第一安置孔内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斗体的最小外径,分液漏斗安置在第一安置板上时斗体卡在第一安置孔内,所述第二安置板上设置有供承载瓶插入的第二安置孔,第二安置孔的内径小于承载瓶的外径,承载瓶安置在第二安置板上时承载瓶卡在第二安置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置架还包括有分别设置在第一安置板和第二安置板首尾两端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第一安置板、第二安置板、左支撑板以及右支撑板合围搭建成一个用于安置分液漏斗和承载瓶的框架,所述安置架上设置有供第一安置板和/或第二安置板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沿安置架高度方向滑移或固定的滑移固定组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固定组件包括有设置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的滑槽,和分别设置在第一安置板和/或第二安置板首尾两端的滑块,以及用于将滑块固定在滑槽内的锁紧件;所述滑槽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嵌入滑槽内可在滑槽内上下滑移,所述滑块的高度小于滑槽的深度,所述滑块的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锁紧件包括有能够与螺纹孔螺纹的螺纹杆;螺纹杆旋入螺纹孔内的过程中,直至锁紧件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外侧面抵触,即实现第一安置板和/或第二安置板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置架还包括有设置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底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均垂直固定连接呈凹字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安置板和/或第二安置板向下移动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滑槽连通,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滑槽垂直设置呈T字形结构,滑块可在滑槽内再滑移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滑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所述滑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呈丁字形结构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置孔和第二安置孔内均套设有环状的套圈,所述套圈由橡胶制成,套圈弹性抵触于第一安置孔与分液漏斗之间,和弹性抵触于第二安置孔与承载瓶之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分液漏斗与承载瓶均被安置到安置架上,无需手持分液漏斗与承载瓶进行过滤,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分液漏斗被静置在安置架上,工作人员可以处理其他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分液漏斗内过滤不完全或者两相液体会重新混合,提高液体分层效率。2、分液漏斗被静置在安置架上,方便工作人员在分液漏斗内液体分层后控制活塞的启闭。3、分液漏斗被静置在安置架上,因此无论斗体的容积有多大,或是斗体内的溶液量有多少,均不会让工作人员手持操作,从而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4、第一安置板上的第一安置孔可以设置有多个,同样第二安置板上的第二安置孔也对应设置多个,从而方便对多个分液液体同时进行操作。5、第一安置板上的开口槽能够方便分液漏斗从第一安置板的侧边滑移到第一安置孔内,以及从第一安置孔内快速取出分液漏斗,在下管长度较长时能够提高操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安置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安置架;11、第一安置板;111、第一安置孔;112、开口槽;12、第二安置板;121、第二安置孔;13、左支撑板;14、右支撑板;15、连接板;2、滑移固定组件;21、滑槽;22、滑块;23、锁紧件;24、第一限位槽;25、第二限位槽;3、套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2所示,一种分液漏斗架,包括有分液漏斗和承载瓶,还包括有安置架1,分液漏斗包括斗体、斗盖、活塞以及下管,斗体呈锥形结构设置,斗体包括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斗盖盖在上开口,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下开口和下管连通;安置架1包括有用于安置分液漏斗的第一安置板11,以及用于安置承载瓶的第二安置板12,第一安置板11上设置有供分液漏斗插入的第一安置孔111,第一安置孔111的内径小于斗体的最大外径,第一安置板11上还设置有供分液漏斗从侧边滑入第一安置孔111内的开口槽112,开口槽112的宽度尺寸大于斗体的最小外径,分液漏斗安置在第一安置板11上时斗体卡在第一安置孔111内,第二安置板12上设置有供承载瓶插入的第二安置孔121,第二安置孔121的内径小于承载瓶的外径,承载瓶安置在第二安置板12上时承载瓶卡在第二安置孔121内。在实施萃取分液、过滤的操作步骤时,先将被测液体及萃取液混合置于分液漏斗中,然后将承载瓶安置到第二安置板12上,再将分液漏斗安置到第一安置板11上,并且下管位于承载瓶开口的上方,待斗体内的液体分层完成后将分液漏斗下层的液体引导至承载瓶内;在该过程中分液漏斗与承载瓶均被安置到安置架1上,无需手持分液漏斗与承载瓶进行过滤,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分液漏斗被静置在安置架1上,工作人员可以处理其他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分液漏斗内过滤不完全或者两相液体会重新混合,提高液体分层效率。2、分液漏斗被静置在安置架1上,方便工作人员在分液漏斗内液体分层后控制活塞的启闭。3、分液漏斗被静置在安置架1上,因此无论斗体的容积有多大,或是斗体内的溶液量有多少,均不会让工作人员手持操作,从而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4、第一安置板11上的第一安置孔111可以设置有多个,同样第二安置板12上的第二安置孔121也对应设置多个,从而方便对多个分液液体同时进行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液漏斗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液漏斗架,包括有分液漏斗和承载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安置架(1),所述分液漏斗包括斗体、斗盖、活塞以及下管,所述斗体呈锥形结构设置,所述斗体包括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斗盖盖在上开口,所述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下开口和下管连通;所述安置架(1)包括有用于安置分液漏斗的第一安置板(11),以及用于安置承载瓶的第二安置板(12),所述第一安置板(11)上设置有供分液漏斗插入的第一安置孔(111),所述第一安置孔(111)的内径小于斗体的最大外径,所述第一安置板(11)上还设置有供分液漏斗从侧边滑入第一安置孔(111)内的开口槽(112),所述开口槽(112)的宽度尺寸大于斗体的最小外径,分液漏斗安置在第一安置板(11)上时斗体卡在第一安置孔(111)内,所述第二安置板(12)上设置有供承载瓶插入的第二安置孔(121),第二安置孔(121)的内径小于承载瓶的外径,承载瓶安置在第二安置板(12)上时承载瓶卡在第二安置孔(12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漏斗架,包括有分液漏斗和承载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安置架(1),所述分液漏斗包括斗体、斗盖、活塞以及下管,所述斗体呈锥形结构设置,所述斗体包括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斗盖盖在上开口,所述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下开口和下管连通;所述安置架(1)包括有用于安置分液漏斗的第一安置板(11),以及用于安置承载瓶的第二安置板(12),所述第一安置板(11)上设置有供分液漏斗插入的第一安置孔(111),所述第一安置孔(111)的内径小于斗体的最大外径,所述第一安置板(11)上还设置有供分液漏斗从侧边滑入第一安置孔(111)内的开口槽(112),所述开口槽(112)的宽度尺寸大于斗体的最小外径,分液漏斗安置在第一安置板(11)上时斗体卡在第一安置孔(111)内,所述第二安置板(12)上设置有供承载瓶插入的第二安置孔(121),第二安置孔(121)的内径小于承载瓶的外径,承载瓶安置在第二安置板(12)上时承载瓶卡在第二安置孔(1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是:所述安置架(1)还包括有分别设置在第一安置板(11)和第二安置板(12)首尾两端的左支撑板(13)和右支撑板(14),第一安置板(11)、第二安置板(12)、左支撑板(13)以及右支撑板(14)合围搭建成一个用于安置分液漏斗和承载瓶的框架,所述安置架(1)上设置有供第一安置板(11)和/或第二安置板(12)在左支撑板(13)和右支撑板(14)上沿安置架(1)高度方向滑移或固定的滑移固定组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漏斗架,其特征是:所述滑移固定组件(2)包括有设置在左支撑板(13)和右支撑板(14)上的滑槽(21),和分别设置在第一安置板(11)和/或第二安置板(12)首尾两端的滑块(22),以及用于将滑块(22)固定在滑槽(21)内的锁紧件(23);所述滑槽(21)沿左支撑板(13)和右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黄振华李敏郑伊诺许凯伦陈星星陆荣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