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690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包括外壳,外壳内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有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第六透镜元件及滤光片;所述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比为2:1,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5:1,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10:1;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Nd≥1.82003,Vd≥42.765,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的Nd≥1.5629,Vd≥47.6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长广角对角,拍摄的范围更广,通过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实现广角对角和变焦,在增加拍摄角度的同时减少了TV畸变,提高成像效果,减少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属光学镜头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镜头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镜头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相机系统中。除了传统的DV拍摄,镜头也开始用于其他的各种视频采集环境下。例如监控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拍摄,各种车辆装置包括汽车中的客车、货车、摩托车等,为了确保驾驶员在进行倒车动作时的安全性,避免与车、人或其它物体碰撞而造成损失,因此在车辆后部安装上本来只用于照相机的广角镜头,通过该镜头摄取外界物体的画面,通过线路传输让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员观看判断,确保车辆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安全。但目前现有镜头像素低,镜头主要是130万像素或500万像素,根本无法用于中高端市场的800万级像素系统,并且一旦视场角达到160度,畸变会非常大,画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从而解决了以往全视镜头畸变大、画质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包括外壳,外壳内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有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第六透镜元件及滤光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二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双凹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元件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凹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元件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六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凹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和第四透镜元件之间设有光阑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比为2:1,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5:1,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10:1;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的Nd≥1.82003,Vd≥42.765,所述第二透镜元件的Nd≥1.5629,Vd≥47.62;上述的Nd表示d光折射率;上述的Vd表示d光阿贝常数。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第六透镜元件的焦距比为:-1.5:-1:+2:+2.5:+1:-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物侧最外点至成像面的距离:TTL≥14.80mm。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第五透镜元件及第六透镜元件均为玻璃透镜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效效果是:本技术具有长广角对角,拍摄的范围更广,并且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焦距比为2:1,可实现2倍变焦,并且第二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双凹型镜片,第二透镜元件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10:1,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实现广角对角和变焦,在增加拍摄角度的同时减少了TV畸变,且第二透镜元件的双凹型镜片还可提高成像效果,减少像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最左端为物侧,最右端为像侧;图2是本技术的光路图;图3是色差曲线图;图4是像散曲线图;图5是畸变曲线图;图6是MTF曲线图;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L1、第一透镜元件;L2、第二透镜元件;L3、第三透镜元件;L4、第四透镜元件;L5、第五透镜元件;L6、第六透镜元件;IR、滤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的整体焦距值为F=1.3mm,光圈值为F/NO=2.8,视场角为2ω=210°,镜头总长TTL为14.8mm;由物方侧开始,将各个镜面依次编号,第一透镜元件L1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1、R2,第二透镜元件L2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3、R4,第三透镜元件L3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5、R6,光阑孔半径为R7,第四透镜元件L4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8、R9,第五透镜元件L5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10、R11,第六透镜元件L6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11、R12,滤色片IR的镜面为R13、R14,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的焦距值F1=-4.396986mm;所述第二透镜元件L2的焦距值F2=-2.543885mm;所述第三透镜元件L3的焦F3=+5.625100mm;所述第四透镜元件L4的焦距值F4=+6.844333mm;所述第五透镜元件L5的焦距值F5=+2.168630mm;所述第六透镜元件L6的焦距值F6=-3.568964mm,焦距比约为:-1.5:-1:+2:+2.5:+1:-1.5。如表一所示,为高清鱼眼全视镜头的光学参数;面序号曲率半径r中心厚度d折射率Nd阿贝常数Vd物面无穷大无穷大第一透镜元件物面90.611.8242.765第一透镜元件像面2.331.932第二透镜元件物面-20.440.741.56347.62第二透镜元件像面1.960.688第三透镜元件物面27.792.312.10521.901第三透镜元件像面-6.131.879光阑面无穷大0.358第四透镜元件像面-12.71.331.69545.456第四透镜元件物面-3.310.104第五透镜元件物面3.911.451.57859.82第五透镜元件物面-2.240.51.95124.23第六透镜元件物面-2.240.51.95124.23第六透镜元件像面-7.750.2滤光片物面无穷大0.3滤光片像面无穷大1.9表一其中镜面曲率半径单位为mm,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从表一可以看出,第一透镜元件L1物面与第一透镜元件L1像面基本在5:1;同时第二透镜元件L2采用双凹型镜片,其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10:1,从而在成像时可以有效校正光学系统中的像差,且第一透镜元件L1满足d光折射率Nd≥1.82003,Vd≥42.765,第二透镜元件L2满足d光折射率Nd≥1.5629,d光阿贝常数Vd≥47.62,从而可以降低失真度,成像质量高。以上述数据可以得到高清鱼眼全视镜头的光学性能曲线图。如图3~图6所示,其中,图3为色差曲线图(也叫球差曲线图),由常用的F,d,C三色光的波长来表示,单位为mm;图4为像散曲线图,由常用的F,d.C三色光的波长来表示,单位为nm;图5为畸变曲线图,表示不同视场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单位为%;图6为MTF曲线图。从图1~图6数据可知,本实施例的高清鱼眼全视镜头拍摄的范围能达到210°,具有较长广角对角,通过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实现广角对角和变焦,在增加拍摄角度的同时减少了TV畸变,TV畸变为-156%,且第二透镜元件的双凹型镜片提高了成像效果,像差小。如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技术人的技术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内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有第一透镜元件(L1)、第二透镜元件(L2)、第三透镜元件(L3)、第四透镜元件(L4)、第五透镜元件(L5)、第六透镜元件(L6)及滤光片(I R);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二透镜元件(L2)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双凹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L3)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元件(L4)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凹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元件(L5)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六透镜元件(L6)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凹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L3)和第四透镜元件(L4)之间设有光阑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和第二透镜元件(L2)的焦距比为2:1,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5:1,所述第二透镜元件(L2)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10:1;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的Nd≥1.82003,Vd≥42.765,所述第二透镜元件(L2)的Nd≥1.5629,Vd≥47.62;上述的Nd表示d光折射率;上述的Vd表示d光阿贝常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清鱼眼全视镜头,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内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有第一透镜元件(L1)、第二透镜元件(L2)、第三透镜元件(L3)、第四透镜元件(L4)、第五透镜元件(L5)、第六透镜元件(L6)及滤光片(IR);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二透镜元件(L2)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双凹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L3)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元件(L4)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凹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元件(L5)为具有正的光焦度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六透镜元件(L6)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凹向物侧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L3)和第四透镜元件(L4)之间设有光阑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和第二透镜元件(L2)的焦距比为2:1,且所述第一透镜元件(L1)物侧和像侧的半径之比为5:1,所述第二透镜元件(L2)物侧和像侧的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英彰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