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TP协议实现I帧重传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监控领域的视频传输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TP协议实现视频流I帧重传的方法。
技术介绍
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它是由IETF的多媒体传输工作小组1996年在RFC1889中公布的,后在RFC3550中进行更新,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RTP协议固定头数据结构如下表所示其中,X表示扩展标志,占1位,如果X=1,则在RTP固定头后跟有一个扩展报头。RTP协议扩展头数据结构如下表所示,视频监控应用中,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为缓解传输和存储的压力,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压缩编码。H.264是一种视频编码标准,其特点是高压缩比,高质量,且支持多种网络的流媒体传输。其理论依据是,大多数情况下,摄像机拍摄的实际场景的视频流中,每一个图像帧与其相邻帧的平均差别约为10%,因而传输视频流时,可将该视频流分为多个序列,每个序列里面包含多帧差别很小而且连续的图像帧;其中第一帧图像称为I帧,其压缩比最低,压缩后可以在不借助其他帧的情况下,恢复成原始状态;同一序列中,除了I帧之外,还有P帧和B帧,其压缩编码时记录了该帧与I帧或其他P帧或B帧的差异情况,对其做解压缩过程,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参考I帧才能实现,因此如果I帧丢失,将无法恢复该序列时间内的视频数据,造成视频丢失。当今的视频监控系统越来越复杂,网络视频传输过程中,网络传输错误或丢包的现象无法完全避免,而且RTP协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RTP协议实现I帧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定义RTP扩展协议,将RTP原协议中固定头的扩展标志位写为“1”,启用扩展头,并在扩展头中将Header Extension扩展三个字段:包括长度为16bit的帧类型(Frame Type)字段,长度为8bit的重传起始包号(seq start)字段,长度为8bit的重传结束包号(seq end)字段;(2)视频数据发送端创建重传缓存区,缓存I帧数据,随时准备重传数据;(3)视频数据接收端每组装一个I帧数据时,检查是否有缺失的数据包,及时回传(1)中定义的RTP扩展协议,请求视频数据发送端重传数据;(4)发送端收到重传请求,解析协议,获取需要重传的包号;从所述重传缓存区中,根据包号检索出重传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接收端;(5)接收端三次发出重传请求,但仍收不到重传的数据,则丢弃当前要拼装的I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TP协议实现I帧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定义RTP扩展协议,将RTP原协议中固定头的扩展标志位写为“1”,启用扩展头,并在扩展头中将HeaderExtension扩展三个字段:包括长度为16bit的帧类型(FrameType)字段,长度为8bit的重传起始包号(seqstart)字段,长度为8bit的重传结束包号(seqend)字段;(2)视频数据发送端创建重传缓存区,缓存I帧数据,随时准备重传数据;(3)视频数据接收端每组装一个I帧数据时,检查是否有缺失的数据包,及时回传(1)中定义的RTP扩展协议,请求视频数据发送端重传数据;(4)发送端收到重传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林,范宇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地伟业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