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压力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2390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9 08:46
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压力感应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面积均相等。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均设置在同一膜层。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且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设置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等。这样在实现压力感应的同时保证了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各个触控电极的基础容值相同且充电负载均衡,进而使得控制芯片在计算和滤除触控噪声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滤除噪声,提高了信噪比,也就使得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整体触控性能稳定且均一性良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使得用户人机交互体验满意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压力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及压力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感应技术是指对外部受力能够实施探测的技术,这项技术很久前就运用在工控、医疗等领域。目前,许多厂商正在寻求合适的方案在显示领域尤其是手机或平板显示器领域实现压力感应触控,以使得显示设备可以感知用户对屏幕的压力力度,实现更多的触控操作功能,从而使客户得到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现有技术中,利用压力感应技术制作而成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一般是在现有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中集成压力感应电极来实现的。若在压力触控显示装置中额外增加一层压力感应电极会增加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为了不增加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一般将压力感应电极嵌入到所述压力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电极(触控电极用于实现位置触控)中,实现压感触控电极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从而不会额外增加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多个触控电极对应的区域中仅会在其中一个触控电极中设置一个压力感应电极。但是这样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仅一部分的触控电极中设置了压力感应电极,另一部分触控电极中没有设置压力感应电极,这就会导致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各个触控电极的面积不相等,进而导致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各个触控电极的基础容值具有差异且充电负载不均衡,最终也就会影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整体触控性能的均一性,给用户带来不良的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了压力感应功能且同时可以实现触控性能均一性,给用户带来良好触控体验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及压力触控显示装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均相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面积均相等,且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均设置在同一膜层;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且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设置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等。可选的,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数量小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可选的,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数量是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的四分之一。可选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为轴对称图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围绕的多个触控电极呈轴对称关系,且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共用同一条对称轴。可选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为中心对称图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围绕的多个触控电极呈中心对称关系,且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共用同一对称中心。可选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面积均小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分时复用为公共电极,在触控时段,所述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在显示时段,所述触控电极输入公共电压信号。可选的,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为多边形。可选的,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为梯形,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短底边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一条边平行相邻,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长底边与另外一个触控电极的长底边平行相邻。可选的,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均连接有至少一条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可选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均连接有至少一条压力感应走线,所述压力感应走线用于传输压力感应信号。可选的,制成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材料氧化铟锡。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的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且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设置的触控电极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均相等,这样在实现压力感应的同时保证了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各个触控电极的基础容值相同且充电负载均衡,进而使得控制芯片在计算和滤除触控噪声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滤除噪声,提高了信噪比,也就使得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整体触控性能稳定且均一性良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使得用户人机交互体验满意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力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的压力触控显示装置。附图标记说明:触控电极10压力感应电极20触控走线30压力感应走线40短底边11长底边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请参考图2,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和多个压力感应电极20。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与所述触控电极10均设置在同一膜层。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的每个触控电极10的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触控电极10均连接有至少一条触控走线30,所述触控走线30的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IC(未图示)连接,所述触控走线30用于传输触控信号。所述触控电极10分时复用为公共电极,在触控时段,所述触控电极10输入触控信号;在显示时段,所述触控电极10输入公共电压信号。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的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周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10,且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周围设置的所述触控电极10的数量相等。所述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内的压力感应电极20的数量小于所述触控电极10的数量。可选的,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的数量是所述触控电极10的数量的四分之一。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的面积均小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10的面积。可选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为轴对称图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周围围绕的多个触控电极10呈轴对称关系,且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共用同一条对称轴;可选的,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为中心对称图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周围围绕的多个触控电极10呈中心对称关系,且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共用同一对称中心。如图2或图3所示,每个所述触控电极10可以为多边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为矩形,所述触控电极10围绕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设置,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的每一条边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10的一条边平行且相邻。请继续参考图2,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均连接有至少一条压力感应走线40,所述压力感应走线40用于传输压力感应信号。制成所述触控电极10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20的材料氧化铟锡。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每个所述触控电极10为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压力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均相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面积均相等,且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均设置在同一膜层;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且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设置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的面积均相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面积均相等,且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均设置在同一膜层;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且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设置的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数量小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数量是所述触控电极的数量的四分之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为轴对称图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围绕的多个触控电极呈轴对称关系,且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共用同一条对称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为中心对称图形;每个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周围围绕的多个触控电极呈中心对称关系,且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共用同一对称中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知龙黄建才许育民陈仲怀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