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属于实践教学平台。
技术介绍
集中供热是我国严寒、寒冷地区民用建筑重要的热能应用系统,实际系统由于规模大、分布广,不够直观,学生仅能了解大致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很少能参与到系统调试、运行调节等实践环节,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规范的操作及调节方法。现有的关于供热工程的实验系统多位简化的模型装置,或者是软件仿真演示系统,不能真实反映关键设备运行性能、系统工况调节变化,且组成结构与实际系统偏差较大,不能很好适应工程能力的训练及养成。故开发一套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际操作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使学生熟悉集中供热系统,以提高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操作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网系统,其具有第一燃油锅炉、第二燃油锅炉、分水器、管式换热器、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集水器、一次网循环水泵、一次网补水泵、一次网膨胀水箱及软化补水器;第一燃油锅炉与第二燃油锅炉的出口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网系统,其具有第一燃油锅炉(1a)、第二燃油锅炉(1b)、分水器(2)、管式换热器(3)、第一板式换热器(41)、第二板式换热器(42)、集水器(5)、一次网循环水泵(6)、一次网补水泵(9)、一次网膨胀水箱(11)及软化补水器(13);第一燃油锅炉(1a)与第二燃油锅炉(1b)的出口接于分水器(2)的入口;分水器(2)的第一出口分别接于管式换热器(3)的第一入口、第一板式换热器(41)的第一入口及第二板式换热器(42)的第一入口,分水器(2)的第二出口接于集水器(5)的第一接口;管式换热器(3)的第一出口、第一板式换热器(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网系统,其具有第一燃油锅炉(1a)、第二燃油锅炉(1b)、分水器(2)、管式换热器(3)、第一板式换热器(41)、第二板式换热器(42)、集水器(5)、一次网循环水泵(6)、一次网补水泵(9)、一次网膨胀水箱(11)及软化补水器(13);第一燃油锅炉(1a)与第二燃油锅炉(1b)的出口接于分水器(2)的入口;分水器(2)的第一出口分别接于管式换热器(3)的第一入口、第一板式换热器(41)的第一入口及第二板式换热器(42)的第一入口,分水器(2)的第二出口接于集水器(5)的第一接口;管式换热器(3)的第一出口、第一板式换热器(41)的第一出口及第二板式换热器(42)的第一出口接于集水器(5)的第二接口,集水器(5)的第三接口通过一次网循环水泵(6)接于第一燃油锅炉(1a)及第二燃油锅炉(1b)的入口;一次网膨胀水箱(11)接于一次网循环水泵(6)入口;软化补水器(13)通过一次网补水泵(9)接于一次网循环水泵(6)入口;二次网系统,其具有用热末端装置、二次网循环水泵(8)、二次网补水泵(10)及二次网膨胀水箱(12),用热末端装置包括三用户支路及五用户支路,三用户支路包括三支路第一用热末端(71)、三支路第二用热末端(72)及三支路第三用热末端(73),五用户支路包括五支路第一用热末端(81)、五支路第二用热末端(82)、五支路第三用热末端(83)、五支路第四用热末端(84)及五支路第五用热末端(85);管式换热器(3)的第二出口、第一板式换热器(41)的第二出口及第二板式换热器(42)的第二出口接于用热末端的入口,管式换热器(3)的第二入口、第一板式换热器(41)的第二入口及第二板式换热器(42)的第二入口通过二次网循环水泵(8)接于用热末端的出口;软化补水器(13)通过二次网补水泵(10)接于二次网循环水泵(8)的入口;二次网膨胀水箱(12)接于二次网循环水泵(8)的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中供热综合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分水器(2)的第二出口与集水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