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0603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6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能使用整体直角弯式内导体。所述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弯折内导体及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内导体为整体直角弯曲结构;所述外部壳体由外壳和前外壳压接而成;所述外壳的轴向开设有压接孔供前外壳的尾部压接其中;所述前外壳尾部压接入外壳之后,所有尾部孔隙用后盖进行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装配简便、性能优良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装配连接器外壳时,可事先装入整体直角插孔或插针,前外壳与外壳整体压接,电性能面整体连续,在保证电性能的同时,保证了连接器整体的强度。

Right angle connector for right angle bending type crimp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or,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provide a right angle connector of a right angle bending type crimping structure, which can use an integral right angle bent inner conductor. The connector comprises an outer shell, bent inner conductor and a back cov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ending of the inner conductor is integral rectangular bent structure; the outer shell consists of shell and shell before crimping and axial;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the tail crimping hole for crimping the front shell; the front shell tail pressure shell access after all with pore sealing tail cov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simple assembly and good performan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 the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can advance into the whole rectangular jack or pin, the front shell and the shell of the whole crimp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e integral and continuous, in ensuring the power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to ensur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直角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直角连接器外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体外壳,缺点在于加工麻烦,材料浪费;还有一种是分体式端部压接型外壳,缺点在于整体强度较差。两种外壳都存在一种问题,即由于结构限制只能使用直插孔或插针焊接形成直角弯式内导体,无法使用整体直角插孔或插针形成内导体。若采用普通焊接电缆方法将两段内导体焊接形成直角弯式内导体,则该内导体处在外壳直角弯曲部分是最容易影响直角连接器电性能的位置,任何操作误差都会非常直接地影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能使用整体直角弯式内导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弯折内导体3和后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内导体3为整体直角弯曲结构;所述外部壳体由外壳1和前外壳2压接而成;所述外壳1的轴向开设有压接孔11供前外壳2的尾部21压接其中,所述前外壳2尾部21的外圆与所述压接孔11的内孔相配合;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压接孔11连通的外壳侧孔12;所述前外壳2轴向开设通孔20,所述前外壳2的尾部21开设有侧孔23与所述外壳1底部的侧孔12相配合,所述前外壳侧孔23与前外壳通孔20连通;所述前外壳2的尾部21还开设有一导向槽22与所述前外壳通孔20连通;所述前外壳2尾部21压接入所述外壳1之后,所有尾部孔隙使用所述后盖4进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后盖4为与所述前外壳2的尾部通孔20及所述导向槽22对应的“钥孔形”结构,所述后盖4凸起41部分配合所述前外壳2以导向槽22定位通过压接进行密封。本专利技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紧凑,装配简便、性能优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装配连接器外壳时,可事先装入整体直角插孔或插针,前外壳与外壳整体压接,电性能面整体连续,在保证电性能的同时,保证了连接器整体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壳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外壳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壳和弯折内导体预先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前外壳;3、弯折内导体;4、后盖;11、压接孔;12、外壳侧孔;13、让位槽20、前外壳通孔21、前外壳尾部;22、导向槽;23、前外壳侧孔;41、后盖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专利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的外部壳体由如图1所示的外壳1和由图2所示的前外壳2构成,如图1所示,沿所述外壳1的轴向开设有压接孔11;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径向开设有与该压接孔连通的外壳侧孔12。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前外壳2的轴向开设有前外壳通孔20;前外壳2尾部21的外圆与外壳1的压接孔11内孔相配合,该前外壳尾部21压接于所述外壳1的压接孔11内;前外壳2的尾部21轴向开设有导向槽22;所述前外壳2的底部设有前外壳侧孔23,前外壳2与外壳1压接后,前外壳侧孔23与外壳侧孔12的位置相对应,并同心,前外壳侧孔23与前外壳通孔20、前外壳侧孔23与导向槽22均连通。前外壳2的尾部21,其作用是与外壳1的压接孔11紧压;导向槽22,作用是保证在前外壳2的尾部穿入外壳1的压接孔11中时,弯折内导体3可以顺利通过,同时起到安装导向的作用。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后盖为“钥孔形”结构,后盖4的外圆装入前外壳2的前外壳通孔20内,后盖凸起41配合前外壳2导向槽22定位进行密封。如图4所示,为弯折内导体3预先装入外壳1的示意图,弯折内导体3从外壳1的压接孔11,放入外壳1内,如果外壳1的前外壳侧孔23较小,弯折内导体1较长,则可在外壳1上开一个让位槽13,可防止装配干涉导致弯折内导体3尺寸弯曲变形的情况。如图5及图6所示,在装配过程中,为满足外壳侧孔12和前外壳侧孔23一致同心,必须采用相应的夹具进行定位压接,先是外壳1装到定位夹具上,再通过前外壳的导向槽22,对准定位夹具装入,这样外壳1的侧孔和前外壳2的侧孔将保持同心,最后进行后盖4的压接,后盖4为特殊“钥孔形”型结构,贴合压接后的前外壳尾部21所有外露孔隙,保证射频信号不泄露,后盖凸起41的部分配合前外壳2的导向槽22进行定位压接,压接完成后要求连接器尾部背面齐平一致,本专利技术在装配连接器外壳时,可事先装入直角插孔或插针,前外壳与外壳整体压接,电性能面整体连续,在保证电性能的同时,保证了连接器整体的强度。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弯折内导体(3)和后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内导体(3)为整体直角弯曲结构;所述外部壳体由外壳(1)和前外壳(2)压接而成;所述外壳(1)的轴向开设有压接孔(11)供前外壳(2)的尾部(21)压接其中,所述前外壳(2)尾部(21)的外圆与所述压接孔(11)的内孔相配合;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压接孔(11)连通的外壳侧孔(12);所述前外壳(2)轴向开设通孔(20),所述前外壳(2)的尾部(21)开设有侧孔(23)与所述外壳(1)底部的侧孔(12)相配合,所述前外壳侧孔(23)与前外壳通孔(20)连通;所述前外壳(2)的尾部(21)还开设有一导向槽(22)与所述前外壳通孔(20)连通;所述前外壳(2)尾部(21)压接入所述外壳(1)之后,所有尾部孔隙使用所述后盖(4)进行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角弯式压接结构的直角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弯折内导体(3)和后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内导体(3)为整体直角弯曲结构;所述外部壳体由外壳(1)和前外壳(2)压接而成;所述外壳(1)的轴向开设有压接孔(11)供前外壳(2)的尾部(21)压接其中,所述前外壳(2)尾部(21)的外圆与所述压接孔(11)的内孔相配合;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压接孔(11)连通的外壳侧孔(12);所述前外壳(2)轴向开设通孔(20),所述前外壳(2)的尾部(21)开设有侧孔(23)与所述外壳(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雄浩陆才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