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交叉耦合的多叶准直器叶片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具体指利用交叉耦合算法对多叶准直器叶片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放射治疗技术不断的深入研究,放射治疗装置的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装置对病灶靶区的精确定位和剂量矫正显得尤为关键,其中多叶光栅(Multi-leafCollimator,简称MLC)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实现适形放疗,即通过改变多叶光栅的叶片位置使其开口形状与病灶靶区形状相似,从而实现适形放射治疗。因而,对多叶光栅叶片的位置精度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IEC)1217号标准规定,多叶准直器叶片衍射沿坐标系的X轴方向运动,叶片对的编号从Y轴负方向开始,依次为1、2、…、n-1、n,安装在X轴负方向侧的叶片位置坐标以此表示为X11、X12、…、X1(n-1)、X1n,安装在X轴正方向侧的叶片位置坐标以此表示为X21、X22、…、X2(n-1)、X2n,当一个叶片位于X轴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交叉耦合的多叶准直器叶片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建立单个叶片驱动电机的数学模型;S2、建立驱动电机与叶片间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S3、单个叶片位置控制器设计及控制器参数优化:采用分数阶PID控制器作为每个叶片驱动电机的控制器,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分数阶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S4、多叶片协同控制方法设计:采用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实现多叶片协同控制;交叉耦合控制系统模型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叉耦合的多叶准直器叶片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建立单个叶片驱动电机的数学模型;S2、建立驱动电机与叶片间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S3、单个叶片位置控制器设计及控制器参数优化:采用分数阶PID控制器作为每个叶片驱动电机的控制器,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分数阶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S4、多叶片协同控制方法设计:采用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实现多叶片协同控制;交叉耦合控制系统模型为:其中τ为n×1维控制输入,x为n×1维的坐标向量,M为正定惯性矩阵,C为哥氏力向量,F为n×1维摩擦力扰动向量;根据编码器反馈得到每个电机的运行状态,得到每个叶片的位置误差,把每个叶片的位值误差作为交叉耦合控制器的输入,产生交叉耦合控制器的输出,以弥补偏差,满足叶片到位精度;位置误差与控制系统中控制输入τ的关系描述为:其中,e为跟踪误差,E为耦合位置误差,(I+αT)为对角矩阵;S5、交叉耦合控制器各参数的整定优化:采用粒子群算法对交叉耦合控制器的各参数进行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叉耦合的多叶准直器叶片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中,在不影响控制精度的前提下,为了简化交叉耦合控制器的设计,对得到的耦合位置误差分别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然后再作为交叉耦合控制器的输入;具体地,定义第i个电机的驱动叶片到达期望位置的耦合位置误差:式中,Ci是同步系数,β是恒定的对角正定矩阵,其值决定了耦合误差中同步误差的权重,ε为同步误差;对Ei分别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得:Ei′=C′iei+Cie′i+β(εi-εi-1),E″i=C″iei+2C′ie′i+Cie″i+β(ε′i-ε′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党建武,闵永智,张振海,王海涌,林俊亭,张雁鹏,左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