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bottom 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 stope, belonging to the mining engineering field.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downward type route filling method, which is formed by slicing and mining to form an artificial bottom structure, and the extraction layer is divided into 3 layers, which are sequentially extract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layering height is 2~4m, and the width is 3~5m.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artificial bottom at the same time, the bottom structure for ore replacement,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mine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ottom structure is of simple process, high safety, high ore recovery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场人工底部结构构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场人工底部结构构筑方法,主要用于高品位矿石的高效、安全开采,属于矿业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采场底部结构是构成采矿方法的重要元素。采场的底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采矿方法的效率、劳动生产率、采准工程量、矿石的贫化与损失以及放矿工作的安全等,对一个采场而言,选择合适的底部结构和合理的底部结构布置,在设计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采场底部结构通常是利用爆破方法在原岩中开挖而形成,其具有施工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支护成本高,往往在受到采动作用后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对正常的生产带来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采场底部结构设计于矿体之中,造成底部结构压矿量大、回收困难,造成矿石损失率高,严重浪费了有效的矿产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软岩矿体中难以形成底部结构,底部结构常常发生破坏,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确保底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底部结构所压矿石进行回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传统的开采过程中,通常将出矿巷道及工程布置于矿体中形成底部结构,由于底部结构体积巨大,导致大量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场人工底部结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场人工底部结构分为3个分层来进行回采和构筑底部结构,回采顺序为由上向下依次回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最上一个分层采用一条沿矿体走向布置的一分层进路(1),对中深孔爆破时形成的矿柱尖部无法回采的矿石进行回采置换,在回采过程中可对进路两侧2m以下矿石进行后退式掏采,回采结束后采用混凝土对进路进行回填;(2)第二分层(12)的二分层进路(3)沿垂直矿体方向布置,每条二分层进路(3)回采结束后,在充填时预留堑沟(4),并对堑沟(4)顶部采用锚杆(10)护顶,对凿岩道Ⅰ(5)顶部构筑宽度大于等于4.0m,厚度大于等于0.5m的钢筋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场人工底部结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场人工底部结构分为3个分层来进行回采和构筑底部结构,回采顺序为由上向下依次回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最上一个分层采用一条沿矿体走向布置的一分层进路(1),对中深孔爆破时形成的矿柱尖部无法回采的矿石进行回采置换,在回采过程中可对进路两侧2m以下矿石进行后退式掏采,回采结束后采用混凝土对进路进行回填;(2)第二分层(12)的二分层进路(3)沿垂直矿体方向布置,每条二分层进路(3)回采结束后,在充填时预留堑沟(4),并对堑沟(4)顶部采用锚杆(10)护顶,对凿岩道Ⅰ(5)顶部构筑宽度大于等于4.0m,厚度大于等于0.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5),再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克鹏,孙伟,程勇,杨八九,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