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93815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手表主体和连接在所述手表主体两侧的表带,至少一条所述表带包括充电触点、USB头以及连接所述充电触点和所述USB头的线缆,且所述充电触点设于所述表带背面;所述手表主体的背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触点配合的充电端子,设有所述USB头的所述表带贴合在所述手表主体背面后,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端子电接触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的充电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USB头和线缆集成在表带内,并在表带上设有充电触点,在手表主体背面设有充电端子,通过弯折或转动表带将充电触点和充电端子接触在一起即可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使用者外出无需携带专门的充电线,非常方便。

Intelligent watch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mart watches, watches including main body and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watch watchband, at least one of the watchband including charging contacts and USB head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acts and the head of the USB cable, and the charging contacts are arranged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back of the watch strap; the main watch is used for charging terminal and the charging contacts with the USB with the head of the watchband is jointed on the watch body on the back after the charging contacts with the charging terminal of electric contact charging of smart watch.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charging method of the intelligent watch. The USB head and the cable is integrated in the watchband, and the watchband is equipped with a charging contact charging terminal is arranged in the watch body back, by bending or rotating the watchband charging contacts and charging terminals contact together can be charged for smart watches, users do not need to carry out a special charging line,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手表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都是额外单独设计一根充电线,而且每根充电线与手表连接的部分因厂家而异会被设计成不一样的非标设计,用户外出需要携带专门的充电线对手表进行充电,对用户体验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使用者外出无需携带专门的充电线,提升了用户体验度。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手表主体和连接在所述手表主体两侧的表带,至少一条所述表带包括充电触点、USB头以及连接所述充电触点和所述USB头的线缆,且所述充电触点设于所述表带背面;所述手表主体的背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触点配合的充电端子,设有所述USB头的所述表带贴合在所述手表主体背面后,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端子电接触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缆内嵌于所述表带内。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缆为柔性线路板。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手表主体两侧的两条所述表带上分别设有插针和一排插孔,所述插孔位于设有所述USB头的表带上,且两条所述线缆分别位于所述插孔的两侧。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设有所述USB头的所述表带与所述手表主体转动连接。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充电触点为活动顶针,所述充电端子为“V”形弹片或端部开设有凹槽的导电端子。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所述充电触点外围凸设有环形的凸台,所述手表主体的背面开设有供所述凸台插入的卡合槽,一个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卡合槽内。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USB头设于所述表带的自由端。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智能手表还包括设于未设有所述USB头的表带上的套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任一上述智能手表的充电方法,包括:旋转带USB头的表带,使表带上的充电触点与手表主体背面的充电端子接触,然后使两条表带的自由端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最后通过USB头对智能手表充电。本专利技术通过将USB头和线缆集成在表带内,并在表带上设有充电触点,在手表主体背面设有充电端子,通过弯折或转动表带将充电触点和充电端子接触在一起即可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使用者外出无需携带专门的充电线,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表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主要充电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充电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充电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手表包括手表主体10和分别连接在手表主体10两侧的两条表带20,其中,至少有一条表带20包括充电触点21、USB头22以及连接充电触点21和USB头22的线缆23,且充电触点21设于表带20背面;手表主体10的背面设有用于与充电触点21配合的充电端子11,当设有USB头22的表带20经过旋转或弯折后贴合在手表主体10背面后,充电触点21与充电端子11电接触,即可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可以理解的是,充电触点21和充电端子11分别为2个。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线缆23内嵌于表带20内,USB头22设于表带20的自由端,充电触点21靠近手表主体10。在手表主体10两侧的两条表带20上分别设有插针(图未示)和沿表带长度方向开设的一排插孔200,插针通过与不同的插孔200配合可以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插孔200位于设有USB头22的表带20上,且两条线缆23分别位于插孔200的两侧。两侧的线缆23被中间的一排插孔200分隔成两条互不影响的线路,即使表带20变形扭曲也不会造成充电线路短路。可以理解的是,线缆23也可以是柔性线路板,通过注塑或压合工艺形成在表带20内。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有USB头22的表带20与手表主体10转动连接。具体可在手表主体10的一对挂耳之间设置有转轴,该转轴穿过表带20一端后固定在两个挂耳之间,使得表带20与手表主体10可以相对转动。优选地,充电触点21到转轴之间表带20的长度与转轴到充电端子11之间的路径长度相同,使得该表带20转动后贴合在手表主体10的背面时,充电触点21正好与充电端子11接触。这里,充电触点21为活动顶针的构造,即,金属的pin针与内部的导电结构之间被压缩有压簧,pin针周缘由表带20限位而不脱出,使得充电触点21与充电端子11为弹性接触,很好地保护了充电结构。而与之对应的,充电端子11嵌设于手表主体10内,其端部开设有供充电触点21嵌入的凹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充电端子11也可以为“V”形弹片构造的导电端子,可以利用弹片的夹紧力将pin针夹紧。为保证充电触点21与充电端子11的配合可靠性,至少一个充电触点21的外围凸设有环形的凸台210,手表主体10的背面开设有供凸台210插入的卡合槽110,并且充电端子11设于卡合槽110内,凸台210与卡合槽110过盈配合。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手表在无USB头22的另一个表带20上套设有套环30,该套环30用于在充电触点21与充电端子11电接触后将两条表带捆在一起,保证充电触点21与充电端子11不会发生错位或分离现象,然后通过表带20一端的USB头22即可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如图5所示,在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时,本实施例的充电方法包括:旋转带USB头22的表带20,使表带20上的充电触点21与手表主体10背面的充电端子11接触,然后使两条表带20的自由端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最后通过USB头22对智能手表充电。由于该USB头22为通用的标准USB头,因此可以直接接电脑或者适配器进行充电,无需额外配置充电线。本专利技术通过将USB头和线缆集成在表带内,并在表带上设有充电触点,在手表主体背面设有充电端子,通过弯折或转动表带将充电触点和充电端子接触在一起即可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使用者外出无需携带专门的充电线,非常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手表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主体(10)和连接在所述手表主体(10)两侧的表带(20),至少一条所述表带(20)包括充电触点(21)、USB头(22)以及连接所述充电触点(21)和所述USB头(22)的线缆(23),且所述充电触点(21)设于所述表带(20)背面;所述手表主体(10)的背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触点(21)配合的充电端子(11),设有所述USB头(22)的所述表带(20)贴合在所述手表主体(10)背面后,所述充电触点(21)与所述充电端子(11)电接触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主体(10)和连接在所述手表主体(10)两侧的表带(20),至少一条所述表带(20)包括充电触点(21)、USB头(22)以及连接所述充电触点(21)和所述USB头(22)的线缆(23),且所述充电触点(21)设于所述表带(20)背面;所述手表主体(10)的背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触点(21)配合的充电端子(11),设有所述USB头(22)的所述表带(20)贴合在所述手表主体(10)背面后,所述充电触点(21)与所述充电端子(11)电接触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23)内嵌于所述表带(2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23)为柔性线路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主体(10)两侧的两条所述表带(20)上分别设有插针和一排插孔(200),所述插孔(200)位于设有所述USB头(22)的表带(20)上,且两条所述线缆(23)分别位于所述插孔(200)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权庄贤明张华谢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