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及服务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9100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及服务器,其中该方法在服务器内完成,包括:获取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并存储至地图表内;对地图表内的每个环境敏感区分配一个唯一的ID,并将相应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与ID进行关联;根据环境敏感区的数量来将地图表划分成相同数量个数的地图层表,每个地图层表与一个ID相关联且对应一个环境敏感区,最终构建出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有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且每地图层表内数据被客户端调用后用来展示相应环境敏感区的地图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涵盖环境敏感区域分布的可实时更新以及拓展。

Environment sensitive area databas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server based on GIS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a server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database of GIS system, wherein the method on the server, including: obtaining environmental data sensitive area and stored in the map table; assign a unique ID on sensitive areas in the table for each environment map,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data and sensitive area ID Asso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to map surface map table is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the same number, each map layer table associated with a ID and a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and ultimately build a base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basic attribute information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each map layer table memory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and each map layer table data is used to display the map information after the client calls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database constructed by the invention can update and exte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tive areas in real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及服务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环境敏感区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的容量越来越大,输送的距离越来越远,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也在不断提高,高压变电站和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新建的输变电工程逐渐向人口稠密区逼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许多城市进行供电电力网的改扩建,变电站由城市郊区逐渐建到市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城市公众活动场所和居民区星罗棋布,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输变电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设计阶段,由于缺乏环境敏感区域分布有关数据,在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和建设过程中,部分工程在环境敏感区域避让方面采取的措施和管理支撑手段不足;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在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方面不高,在选址选线阶段和路径调整时无法快速、及时和准确评估输变电工程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综上所述,需要建立涵盖环境敏感区域分布的可更新、拓展的数据库,用来为基于现有电网GIS平台的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点的自动识别、分类技术和输变电工程电磁、噪声影响自动预测分析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电网环保管理的信息化、精益化、智能化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该方法在服务器内完成,其具体包括:步骤1:获取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并存储至地图表内;所述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包括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以及由GIS系统检测到的环境敏感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包括环境敏感区的级别、隶属关系建立时间和保护对象信息;步骤2:对地图表内的每个环境敏感区分配一个唯一的ID,并将相应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与ID进行关联;步骤3:根据环境敏感区的数量来将地图表划分成相同数量个数的地图层表,每个地图层表与一个ID相关联且对应一个环境敏感区,最终构建出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有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且每地图层表内数据被客户端调用后用来展示相应环境敏感区的地图信息。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对每个地图层表建立一个与其对应的空间索引表,用于协助进行空间分析,以加快空间分析的速度。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将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利用栅格数据矢量化方式输入至服务器或人工方式输入至服务器。本专利技术的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利用栅格数据矢量化输入、人工输入两种方式进行处理。针对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全部为纸质数据的情况,这种纸质数据无法直接运用,必须先进行栅格化操作,将纸质数据转化为数字格式,通过开发平台将各类敏感区的地理位置、边界等数据录入系统中。但在栅格化操作时,由于扫描精度的问题,加之地图上并没有坐标参数,因此,栅格化后的数据在录入系统时,往往会出现边界不符、与数字地形图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借助人工手段,对栅格化后的敏感区专题图,在边界首先确定若干个定位点,根据搜集到的专题资料对敏感区边界驻点进行校正,最终实现系统中的敏感区信息与专题资料中的数据在同一比例尺上能够达到相同的精度。同时,在对敏感区的相关信息进行人工修正的过程中也对各敏感区的属性数据进行录入,最终完成敏感区数据库的建设与校正工作。进一步的,根据地图中地物类型,将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的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划分为节点类地理位置信息、弧段类地理位置信息和多边形类地理位置信息;节点类地理位置信息与点状地物相对应,弧段类地理位置信息与线状地物相对应,多边形类地理位置信息与面状地物相对应。这样能够将地物类型与相应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匹配,能够在地图上更准确的展示相应的地物。进一步的,所述空间索引表采用BSP树、R树或R+树结构。BSP树、R树或R+树结构均是自上向下、逐级划分空间的空间索引。BSP树(BinarySpacePartitioningTree,二维空间划分树),是一种逐级将空间一分为二的二叉树,它能很好地与空间对象的分布情况相适应。且BSP树深度一般都很大,影响各种操作的效率。R树是B树向多维空间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它将空间对象按范围划分,每个结点对应一个区域和一个磁盘页,非叶结点的磁盘页中存储其所有子结点的区域范围,非叶结点的所有子结点的区域都落在它的区域范围之内;叶结点的磁盘页中存储其区域范围之内的所有空间对象的外接矩形。每个结点所能拥有的子结点数目有上、下限,下限保证对磁盘空间的有效利用,上限保证每个结点对应一个磁盘页,但插入新的结点使得某结点要求的空间大于一个磁盘页时,该结点一分为二。R树是一种动态索引结构,即:它的查询可与插入或删除同时进行,而且不需要定期地对树结构进行重新组织。R+树与R树类似,主要区别在于R+树中兄弟结点对应的空间区域无重叠,这样划分空间消除了R树因允许结点间的重叠而产生的“死区域”(一个结点那内不含本结点数据的空白区域),减少无效查询数,大大提供空间索引的效率,但对于插入、删除空间对象的操作,则由操作要保证空间区域无重叠而效率降低。同时R+树对跨区域的空间物体数据存储有冗余,且随着数据库中数据增多,冗余信息不断增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构建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的服务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构建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的服务器,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其用于获取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并存储至地图表内;所述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包括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以及由GIS系统检测到的环境敏感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包括环境敏感区的级别、隶属关系建立时间和保护对象信息;ID分配模块,其用于对地图表内的每个环境敏感区分配一个唯一的ID,并将相应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与ID进行关联;地图层表构建模块,其用于根据环境敏感区的数量来将地图表划分成相同数量个数的地图层表,每个地图层表与一个ID相关联且对应一个环境敏感区,最终构建出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有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且每地图层表内数据被客户端调用后用来展示相应环境敏感区的地图信息。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空间索引表建立模块,其用于根据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对每个地图层表建立一个与其对应的空间索引表,用于协助进行空间分析,以加快空间分析的速度。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数据输入模块,其用于将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利用栅格数据矢量化方式输入至服务器或人工方式输入至服务器。本专利技术的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利用栅格数据矢量化输入、人工输入两种方式进行处理。针对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全部为纸质数据的情况,这种纸质数据无法直接运用,必须先进行栅格化操作,将纸质数据转化为数字格式,通过开发平台将各类敏感区的地理位置、边界等数据录入系统中。但在栅格化操作时,由于扫描精度的问题,加之地图上并没有坐标参数,因此,栅格化后的数据在录入系统时,往往会出现边界不符、与数字地形图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借助人工手段,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服务器内完成,其具体包括:步骤1:获取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并存储至地图表内;所述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包括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以及由GIS系统检测到的环境敏感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包括环境敏感区的级别、隶属关系建立时间和保护对象信息;步骤2:对地图表内的每个环境敏感区分配一个唯一的ID,并将相应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与ID进行关联;步骤3:根据环境敏感区的数量来将地图表划分成相同数量个数的地图层表,每个地图层表与一个ID相关联且对应一个环境敏感区,最终构建出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有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且每地图层表内数据被客户端调用后用来展示相应环境敏感区的地图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服务器内完成,其具体包括:步骤1:获取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并存储至地图表内;所述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包括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以及由GIS系统检测到的环境敏感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包括环境敏感区的级别、隶属关系建立时间和保护对象信息;步骤2:对地图表内的每个环境敏感区分配一个唯一的ID,并将相应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与ID进行关联;步骤3:根据环境敏感区的数量来将地图表划分成相同数量个数的地图层表,每个地图层表与一个ID相关联且对应一个环境敏感区,最终构建出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有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且每地图层表内数据被客户端调用后用来展示相应环境敏感区的地图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环境敏感区的基本属性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对每个地图层表建立一个与其对应的空间索引表,用于协助进行空间分析,以加快空间分析的速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环境敏感区专题数据利用栅格数据矢量化方式输入至服务器或人工方式输入至服务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图中地物类型,将每个地图层表内存储的对应环境敏感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划分为节点类地理位置信息、弧段类地理位置信息和多边形类地理位置信息;节点类地理位置信息与点状地物相对应,弧段类地理位置信息与线状地物相对应,多边形类地理位置信息与面状地物相对应。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GIS系统的环境敏感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索引表采用BSP树、R树或R+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赵岩谢连科臧玉魏白晓春张国英马新刚刘辉陈素红王飞李勇尹建光徐桂彬李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