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吸声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30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频吸声体,包括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所述后壳为正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底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壳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后端与所述后壳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后壳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围成吸声腔。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吸收不同频段的声波,同时未被吸声柱吸收的部分低频声波,穿过吸声柱后进入吸声腔内,被所述吸声腔消耗,从而达到有效吸收低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频吸声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频吸声体。
技术介绍
驻波是听音环境的大敌,尤其是在小空间内驻波的影响尤为明显,驻波产生的原因是声音在墙面之间来回反射,反射波碰在一起,而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最后的声波动变成在原地振动、不会移动的波,造成室内混响回声,所以,在建筑声学中,需要采用针对低频噪音的吸声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低频吸声体,能有效吸收低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频吸声体,包括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所述后壳为正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底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壳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后端与所述后壳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后壳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围成吸声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后壳内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间隔设置将所述吸声腔分成三个腔室,且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远离所述吸声柱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后壳连接。所述后壳包括背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背板的一侧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与所述背板的另一侧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背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吸声柱的背面抵接,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背板及吸声柱围成矩形腔室,所述第一支板、第一侧板、背板及吸声柱围成第一梯形腔室,所述第二支板、第二侧板、背板及吸声柱围成第二梯形腔室。所述吸声柱的正面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设置在吸声柱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吸声柱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与不同第三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均由吸声柱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20mm-4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0mm-200mm,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为5mm-10mm。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为30mm-600mm。所述底板、顶板、后壳及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均为EPS材料板,所述后壳及第一支板、第二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底板和顶板分别与后壳及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热熔连接。所述后壳的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所述吸声柱为聚胺酯吸声棉柱,所述吸声柱为矩形立柱,其正面两侧设有倒角。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低频吸声体,将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后壳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且直接在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吸收不同频段的声波,同时未被吸声柱吸收的部分低频声波,穿过吸声柱后进入到由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围成吸声腔内,被所述吸声腔消耗,从而达到有效吸收低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低频吸声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低频吸声体的透视示意图;图4为吸声柱未装配时低频吸声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底板,20、顶板,30、吸声柱,310、第一凹槽,320、第二凹槽,330、第三凹槽,40、后壳,401、吸声腔,410、第一支板,420、第二支板,430、背板,440、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低频吸声体,包括底板10、顶板20、后壳40及吸声柱30,如图4所示,所述后壳40为正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底板10的后端与所述后壳40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20后端与所述后壳40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30嵌设在所述底板10、后壳40及顶板20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30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所述底板10、顶板20、后壳40及吸声柱30围成吸声腔401。将吸声柱30嵌设在所述底板10、后壳40及顶板20围成的嵌槽内,且直接在吸声柱30的正面间隔开设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吸收不同频段的声波,同时未被吸声柱30吸收的部分低频声波,穿过吸声柱30后进入到由底板10、顶板20、后壳40及吸声柱30围成吸声腔401内,被所述吸声腔401消耗,从而达到有效吸收低频噪音,降低室内混响回声的效果。该低频吸声体主要用于私人影院、琴房、客厅等。所述正面指的是低频吸声体使用时面对声源的一侧,反之则为反面。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后壳40内设有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间隔设置将所述吸声腔401分成三个腔室,且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远离所述吸声柱30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后壳40连接。同时设置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不仅能加强对吸声柱30的支撑作用,使吸声柱30能稳固地直立于所述嵌槽内,避免吸声柱30塌陷,而且通过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将吸声腔401分隔成三个独立的腔室,不同的空腔独立吸声,吸声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所述后壳40包括背板430、第一侧板440及第二侧板450,所述第一侧板440的一侧与所述背板430的一侧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侧板450的一侧与所述背板430的另一侧呈夹角连接。所述背板430、第一侧板440及第二侧板450一体成型,且第一侧板440、第二侧板450分别与背板430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夹角为135°,这样不仅便于所述低频吸声体置于墙角处,方便安装,且第一侧板440及第二侧板450朝向吸声柱30倾斜设置,进一步加强对吸声柱30的支撑作用。所述夹角优先90°至150°。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背板430的内壁连接,所述后壳40及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吸声柱30的背面抵接,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二支板420、背板430及吸声柱30围成矩形腔室,所述第一支板410、第一侧板440、背板430及吸声柱30围成第一梯形腔室,所述第二支板420、第二侧板450、背板430及吸声柱30围成第二梯形腔室。不同大小的腔室,用于吸收不同频段的低频声波,吸声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吸声柱30的正面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两个所述第二凹槽320及两个所述第三凹槽330,两个第三凹槽330分别设置在吸声柱30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320分别设置在吸声柱30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310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320与不同第三凹槽330之间,所述第一凹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低频吸声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所述后壳为正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底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壳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后端与所述后壳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后壳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围成吸声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所述后壳为正面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底板的后端与所述后壳的底端连接,所述顶板后端与所述后壳的顶端连接,所述吸声柱嵌设在所述底板、后壳及顶板围成的嵌槽内,所述吸声柱的正面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底板、顶板、后壳及吸声柱围成吸声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内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间隔设置将所述吸声腔分成三个腔室,且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远离所述吸声柱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后壳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背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背板的一侧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与所述背板的另一侧呈夹角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频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背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吸声柱的背面抵接,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背板及吸声柱围成矩形腔室,所述第一支板、第一侧板、背板及吸声柱围成第一梯形腔室,所述第二支板、第二侧板、背板及吸声柱围成第二梯形腔室。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艺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声博士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