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7946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改善叶表面对养分的吸收率,促进光合作用,叶片生长旺盛,且具有抗菌驱虫功效。其由溶液A和溶液B按重量比为1∶(1.0~1.3)混合配制而成并经加酸调整混合液的pH值为6.0~6.5,其中溶液A由以下组分在发酵温度为25℃~35℃进行3个月~5个月的发酵后滤去酵素渣而得:红糖、氯化钠、蚕沙、茶粕、新鲜果蔬残余、水、经活化的EM菌群及醋酸杆菌;溶液B由以下组分加水至100份配制而成:生化黄腐酸B型、糖醇、尿素、硼酸、硫酸铵、硫酸锌、硫酸镁、硫酸锰、硫酸亚铁、钼酸铵、磷酸二氢钾、渗透剂。

Enzyme foliar fertilizer for green leafy vegetabl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zyme leaf fertilizer used for green leafy vegetables, which improves the absorption rate of leaf table to the nutrient, promotes photosynthesis, leaves vigorous growth,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antibacterial and insect expelling. The solutions A and B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ratio of 1: (1 ~ 1.3) mixed together and by adding acid to adjust the pH value of the mixed solution of 6 ~ 6.5 A, wherein the solu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25 to 35 DEG C for 3 months to 5 months after fermentation to filter the enzyme and slag: brown sugar, sodium chloride, silkworm excrement, tea meal,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water, the residual group and Acetobacter activated EM bacteria; B solu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by adding water to 100 proportion: biochemical fulvic acid B, sugar alcohol, boric acid, urea, ammonium sulfate and Magnesium Sulfate, zinc sulfate, manganese sulfate, ferrous sulfate, ammonium molybdate,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penetrating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肥料加工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式登记的叶面肥虽已达700多种,但这些叶面肥产品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对叶面肥标准判断错误,单从叶色、长势看,对提高产量、品质的效果常被忽略;产品方面,更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产品属“传统型”,营养元素单一,未达施用效果,而大多未跟进现代研究成果,如不重视营养元素配伍性能,比例不科学,或营养元素含量低,水溶性差,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过多重视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忽视提高养分吸收率;不用叶面助剂,或叶面助剂种类不恰当,叶面铺展度与渗透力低;对中微量元素不注重其杂质和毒性,如陪伴元素含量超高,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中微量元素、硒元素和稀土元素保护差,使用的螯合剂种类不恰当或者是大分子,直接影响到营养元素的有效吸收率,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改善叶表面对养分的吸收率,促进光合作用,叶片生长旺盛,且具有抗菌驱虫功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由溶液A和溶液B按重量比为1∶(1.0~1.3)混合配制而成并经加酸调整混合液的pH值为6.0~6.5,其中:所述溶液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在发酵温度为25℃~35℃进行3个月~5个月的发酵后滤去酵素渣而得:红糖10~13份、氯化钠2~3份、蚕沙10~15份、茶粕3~5份、新鲜果蔬残余25~35份、水110~150份、经活化的EM菌群10~15份及每升接种10万~15万个的醋酸杆菌;所述溶液B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加水至100份配制而成:生化黄腐酸B型5~10份、糖醇20~30份、尿素5~8份、硼酸2~3份、硫酸铵5~8份、硫酸锌3~5份、硫酸镁5~8份、硫酸锰2~3份、硫酸亚铁3~5份、钼酸铵2~3份、磷酸二氢钾2~3份、渗透剂3~5份。优选地,所述尿素的缩二脲含量低于1%。优选地,所述渗透剂为浓度为98%的乙二醇、浓度为95%的HP-1或浓度为98%的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质量比为1∶1混合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EM菌群的活化具体为:取EM菌群1份、红糖8~10份、食盐0.1~0.2份、尿素0.5~1份及水10~20份,将水煮沸后加入红糖,持续沸腾5min~10min,冷却到40℃~50℃时加入EM菌群、食盐、尿素,室温下密封发酵3~5天获得经活化的EM菌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绿菜叶类的酵素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一)溶液B的制备:准确称取经机械粉碎后的所述重量份数的硼酸、硫酸铵、硫酸锌、硫酸镁、硫酸锰、硫酸亚铁、钼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然后放入容器中再加水搅拌溶解,搅拌10min~15min后依次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糖醇和生化黄腐酸B型,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接着在搅拌过程中继续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渗透剂,再搅拌10min~15min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尿素,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水至溶液B的总重量份数达100份;二)溶液A的制备:准备酵素桶,其中酵素桶的桶盖包括盖体及与盖体连接并向桶内下伸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下伸长度可伸缩;往酵素桶内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红糖、茶粕、蚕沙和新鲜果蔬残余,并按照红糖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10往酵素桶内加入水,然后接种所述重量份数的经活化的EM菌群,搅拌后密封发酵1个月、温度为25℃~35℃并在期间每日开盖放气,在开合桶盖的同时利用搅拌桨进行搅动;接着投入所述重量份数的氯化钠并接种所述醋酸杆菌,继续密封发酵2个月~4个月直至pH值降至3.5~4.0,滤去酵素渣;三)叶面肥调配:将步骤二)中制备好的溶液A与步骤一)中制备好的溶液B按照重量配比为(1.0~1.3)∶1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酸调整pH值为6.0~6.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由于在溶液A制备中加入经活化的EM菌群,EM菌群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蚕沙、茶粕和新鲜果蔬残余内的有机物发酵分解,同时产生更多利于植物叶面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合成前体,促进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2.由于在溶液A制备中加入醋酸杆菌和氯化钠,利用醋酸杆菌将发酵中间产物酒精分解为利于植物叶面吸收的有机酸,并通过氯化钠控制醋酸杆菌的发酵速率和程度,增强抗逆性。3.由于在溶液B制备中加入尿素,尿素分子体积小,水溶性好,扩散性大,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便于使养分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植物叶面吸收。同时,糖醇具有渗透和润湿功能,叶面喷施后叶面肥能较好的附着于叶片并迅速扩展,增大叶片的吸收面积,能促进养分透过叶片的角质层进入叶片内部,并大大提高养分在作物韧皮部的运输速度。另外,茶粕经过发酵后除了提供多种有机成分及矿物质,其中含有12-18%的茶皂素,茶皂素作为湿润剂可提高叶面肥中各物质的湿润性能和悬浮率,增加叶面肥营养成分,改善叶面肥理化性质,提高附着力,使之利于肥效发挥,具有增效作用。通过配方中的尿素、糖醇、茶皂素及渗透剂对植物叶面进行预处理,可大大提升叶片对养分的吸收率。4.由于在溶液B制备中通过糖醇和生化黄腐酸B型分别与植物生长需要的中微元素(比如硼、氮、镁、铁、锰、锌、磷、钾、钼等)进行螯合反应生成小分子螯合物,很容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到植株体内,容易降解释放出养分,耗能低。而且,溶液A中发酵产生的大量氨基酸也可与营养元素和矿物质作用产生溶解度好、易被作物吸收的螯合物,对养分元素产生保护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本专利技术通过糖醇、生化黄腐酸B型和氨基酸作为营养元素的载体,大大提升了营养元素移动速率,直接提高了营养元素吸收率、光合率。5.另外,糖醇是参与细胞内渗透调节的重要物质,在盐害、干旱、淹水等逆境胁迫下,糖醇可通过调节细胞渗透性使作物适应逆境生长,充分发挥糖醇对作物的活性作用,提高植株的抵抗能力;糖醇可以提高对活性氧的抗性,避免由于日灼、干旱、病害、缺氧等原因造成的植株活性氧损伤。6.茶皂素是一种糖式化合物,并且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本身也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对蛴螬、线虫、蚜虫、蛾类等均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并且茶皂素能自动降解,无毒害。蚕沙富含天然有机质,蚕沙发酵产生的抗菌肽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与含有各种中微元素的有机肥均匀融合,能够有效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同时蚕沙中富含叶绿素,提高了光合作用,加快农作物根系对各种中微元素的吸收,大大提高农作物营养吸收率和肥料利用率。7.由于在溶液A制备前期一个月内要每日开盖放气,酵素桶的桶盖开合过程中带动搅拌桨对桶内的蚕沙、茶粕和新鲜果蔬残余进行搅动,相对传统的仅开盖放气动作而言,能够更加促进桶内液体的溶氧量增加及臭氧等气体的外排速率,激发EM菌群中的好氧型菌种活性及延长好氧发酵时间,保证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的交替作用,丰富发酵产物比如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其由溶液A和溶液B按重量比为1∶1混合并搅拌均匀,并经加酸调整混合液的pH值为6.0~6.5。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其特征在于,该叶面肥由溶液A和溶液B按重量比为1∶(1.0~1.3)混合配制而成并经加酸调整混合液的pH值为6.0~6.5,其中:所述溶液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在发酵温度为25℃~35℃进行3个月~5个月的发酵后滤去酵素渣而得:红糖10~13份、氯化钠2~3份、蚕沙10~15份、茶粕3~5份、新鲜果蔬残余25~35份、水110~150份、经活化的EM菌群10~15份及每升接种10万~15万个的醋酸杆菌;所述溶液B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加水至100份配制而成:生化黄腐酸B型5~10份、糖醇20~30份、尿素5~8份、硼酸2~3份、硫酸铵5~8份、硫酸锌3~5份、硫酸镁5~8份、硫酸锰2~3份、硫酸亚铁3~5份、钼酸铵2~3份、磷酸二氢钾2~3份、渗透剂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其特征在于,该叶面肥由溶液A和溶液B按重量比为1∶(1.0~1.3)混合配制而成并经加酸调整混合液的pH值为6.0~6.5,其中:所述溶液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在发酵温度为25℃~35℃进行3个月~5个月的发酵后滤去酵素渣而得:红糖10~13份、氯化钠2~3份、蚕沙10~15份、茶粕3~5份、新鲜果蔬残余25~35份、水110~150份、经活化的EM菌群10~15份及每升接种10万~15万个的醋酸杆菌;所述溶液B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加水至100份配制而成:生化黄腐酸B型5~10份、糖醇20~30份、尿素5~8份、硼酸2~3份、硫酸铵5~8份、硫酸锌3~5份、硫酸镁5~8份、硫酸锰2~3份、硫酸亚铁3~5份、钼酸铵2~3份、磷酸二氢钾2~3份、渗透剂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的缩二脲含量低于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绿叶菜类的酵素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浓度为98%的乙二醇、浓度为95%的HP-1或浓度为98%的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质量比为1∶1混合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绿菜叶类的酵素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EM菌群的活化具体为:取EM菌群1份、红糖8~10份、食盐0.1~0.2份、尿素0.5~1份及水10~20份,将水煮沸后加入红糖,持续沸腾5min~10min,冷却到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海陈瑶琪陈智楠郭维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