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7840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6:28
一种秸秆发电技术领域的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包括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保温层、旋转发电机、旋转叶片、换热器、静电除尘器,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侧壁上,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顶壁上,保温层包裹在秸秆燃烧炉的外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下端布置在烟道内并安装上旋转叶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可以直接实现热电转换;高温烟气还能推动旋转叶片旋转,带动旋转电机发电;包裹在烟道外壁的换热器可以实现余热回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秸秆发电装置的优化设计。

Straw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A field of straw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with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straw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the grid insulation layer, rotating generator, rotating blades, heat exchange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the first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is arranged in the side wall of the furnace straw combustion chamber, the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arranged on the top wall of straw burning furnac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insulating layer is wrapped in an external straw combustion furnace is arranged, a first rotation shaft,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is installed in a flue on the rotating blade.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alkali metal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can realize direct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high temperature flue gas can drive the rotating blade rotation, driven rotary motor power; package can realize heat recovery in heat exchanger flue wall.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straw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新能源发电
的发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和旋转发电机的秸秆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秸秆是农作物通过采摘脱粒后留下来的茎叶,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大豆等秸秆品种。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吨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获的秸秆除去用于造纸、饲料、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的1.09亿吨外,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达3.76亿吨。秸秆发电,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潜在的贡献价值。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秸秆气化发电是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燃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品位、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气体,利用这些产生的气体再进行发电。但秸秆气化发电工艺过程复杂,难以适应大规模应用,主要用于较小规模的发电项目。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21世纪初期实现规模化应用唯一现实的途径。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对缓解和最终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将具有重要贡献。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秸秆发电还仅仅是与用秸秆燃烧加热水蒸汽来推动汽轮机旋转,综合热效率利用率低,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可以提高秸秆燃烧热能的利用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秸秆燃烧炉、衬板、送料口、送料门、除灰口、除灰门、把手、烟道、鼓风管、鼓风机、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线束、保温层、第一旋转发电机、第二旋转发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旋转叶片、换热器、进水管、出水管、静电除尘器、通风管、除尘控制器,衬板、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的下端,衬板把秸秆燃烧炉分为燃烧室和炉灰室上下两部分,衬板上阵列分布着漏灰孔,送料口布置在燃烧室的下端壁面上,送料门布置在送料口的外部,除灰口布置在炉灰室的下端壁面上,除灰门布置在除灰口的外部,送料门、除灰门均通过旋转机构与秸秆燃烧炉的外壁面相连接,两个把手分别布置在送料门、除灰门上,烟道布置在秸秆燃烧炉上端并与秸秆燃烧炉的出风口相连接,鼓风管的一端与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下部相连通,鼓风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侧壁上,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布置在秸秆燃烧炉燃烧室的顶壁上,保温层包裹在秸秆燃烧炉的外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旋转发电机、第二旋转发电机相连接,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下端布置在烟道内并安装上旋转叶片,第一旋转轴的下端带有三组旋转叶片,第二旋转轴的下端带有一组旋转叶片,换热器包裹在烟道的外部,进水管布置在换热器后端,出水管布置在换热器的前端,静电除尘器布置在烟道的尾部,通风管布置在静电除尘器上,除尘控制器通过线束与静电除尘器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第一旋转发电机、第二旋转发电机、除尘控制器均通过线束与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鼓风机、静电除尘器均由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供电,保温层由纳米气凝胶毛毡构成,通风管在静电除尘器上阵列式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秸秆燃烧后,不但可以直接实现热电转换,而且还能利用尾气推动旋转叶片进行旋转发电,同时利用尾气余热加热换热器内的水,从而达到秸秆热能的三重利用;秸秆燃烧炉的外部包裹纳米气凝胶毛毡保温层,纳米气凝胶毛毡保温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阻止秸秆热量过多的散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秸秆燃烧炉,2、衬板,3、送料口,4、送料门,5、除灰口,6、除灰门,7、把手,8、烟道,9、鼓风管,10、鼓风机,11、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3、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14、线束,15、保温层,16、第一旋转发电机,17、第二旋转发电机,18、第一旋转轴,19、第二旋转轴,20、旋转叶片,21、换热器,22、进水管,23、出水管,24、静电除尘器,25、通风管,26、除尘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秸秆燃烧炉1、衬板2、送料口3、送料门4、除灰口5、除灰门6、把手7、烟道8、鼓风管9、鼓风机10、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13、线束14、保温层15、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旋转叶片20、换热器21、进水管22、出水管23、静电除尘器24、通风管25、除尘控制器26,衬板2、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的下端,衬板2把秸秆燃烧炉1分为燃烧室和炉灰室上下两部分,衬板2上阵列分布着漏灰孔,送料口3布置在燃烧室的下端壁面上,送料门4布置在送料口3的外部,除灰口5布置在炉灰室的下端壁面上,除灰门6布置在除灰口5的外部,送料门4、除灰门6均通过旋转机构与秸秆燃烧炉1的外壁面相连接,两个把手7分别布置在送料门4、除灰门6上,烟道8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上端并与秸秆燃烧炉1的出风口相连接,鼓风管9的一端与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下部相连通,鼓风管9的另一端与鼓风机10的出风口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侧壁上,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顶壁上,保温层15包裹在秸秆燃烧炉1的外部,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相连接,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的下端布置在烟道8内并安装上旋转叶片20,第一旋转轴18的下端带有三组旋转叶片20,第二旋转轴19的下端带有一组旋转叶片20,换热器21包裹在烟道8的外部,进水管22布置在换热器21后端,出水管23布置在换热器21的前端,静电除尘器24布置在烟道8的尾部,通风管25布置在静电除尘器24上,除尘控制器26通过线束14与静电除尘器24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除尘控制器26均通过线束14与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13相连接;保温层15由纳米气凝胶毛毡构成,通风管25在静电除尘器24上阵列式布置。在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送料口3把粉碎的秸秆放入秸秆燃烧炉1的上部燃烧室内,关上送料门4;利用点火装置把秸秆点燃,同时利用鼓风机10往燃烧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包括秸秆燃烧炉(1)、衬板(2)、送料口(3)、送料门(4)、除灰口(5)、除灰门(6)、把手(7)、烟道(8),衬板(2)、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的下端,衬板(2)把秸秆燃烧炉(1)分为燃烧室和炉灰室上下两部分,衬板(2)上阵列分布着漏灰孔,送料口(3)布置在燃烧室的下端壁面上,送料门(4)布置在送料口(3)的外部,除灰口(5)布置在炉灰室的下端壁面上,除灰门(6)布置在除灰口(5)的外部,送料门(4)、除灰门(6)均通过旋转机构与秸秆燃烧炉(1)的外壁面相连接,两个把手(7)分别布置在送料门(4)、除灰门(6)上,烟道(8)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上端并与秸秆燃烧炉(1)的出风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鼓风管(9)、鼓风机(10)、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13)、线束(14)、保温层(15)、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旋转叶片(20)、换热器(21)、进水管(22)、出水管(23)、静电除尘器(24)、通风管(25)、除尘控制器(26),鼓风管(9)的一端与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下部相连通,鼓风管(9)的另一端与鼓风机(10)的出风口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侧壁上,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顶壁上,保温层(15)包裹在秸秆燃烧炉(1)的外部,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相连接,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的下端布置在烟道(8)内并安装上旋转叶片(20),第一旋转轴(18)的下端带有三组旋转叶片(20),第二旋转轴(19)的下端带有一组旋转叶片(20),换热器(21)包裹在烟道(8)的外部,进水管(22)布置在换热器(21)后端,出水管(23)布置在换热器(21)的前端,静电除尘器(24)布置在烟道(8)的尾部,通风管(25)布置在静电除尘器(24)上,除尘控制器(26)通过线束(14)与静电除尘器(24)相连接,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除尘控制器(26)均通过线束(14)与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1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碱金属热电转换器的秸秆发电系统,包括秸秆燃烧炉(1)、衬板(2)、送料口(3)、送料门(4)、除灰口(5)、除灰门(6)、把手(7)、烟道(8),衬板(2)、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的下端,衬板(2)把秸秆燃烧炉(1)分为燃烧室和炉灰室上下两部分,衬板(2)上阵列分布着漏灰孔,送料口(3)布置在燃烧室的下端壁面上,送料门(4)布置在送料口(3)的外部,除灰口(5)布置在炉灰室的下端壁面上,除灰门(6)布置在除灰口(5)的外部,送料门(4)、除灰门(6)均通过旋转机构与秸秆燃烧炉(1)的外壁面相连接,两个把手(7)分别布置在送料门(4)、除灰门(6)上,烟道(8)布置在秸秆燃烧炉(1)上端并与秸秆燃烧炉(1)的出风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鼓风管(9)、鼓风机(10)、第一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1)、第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12)、电力存储与并网装置(13)、线束(14)、保温层(15)、第一旋转发电机(16)、第二旋转发电机(17)、第一旋转轴(18)、第二旋转轴(19)、旋转叶片(20)、换热器(21)、进水管(22)、出水管(23)、静电除尘器(24)、通风管(25)、除尘控制器(26),鼓风管(9)的一端与秸秆燃烧炉(1)燃烧室的下部相连通,鼓风管(9)的另一端与鼓风机(10)的出风口相连接,第一碱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平帅梅亮李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