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63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包括救援装置,救援装置包括总气管、若干支管和若干救援单元,救援单元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和伸缩单元,伸缩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和套管,总气管内设有若干通气单元,通气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缓冲块、驱动框架、连杆和堵塞块,该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由于救生圈处于无气状态,从而减小了无人机飞行时受到的阻力,使其能快速飞向溺水者,并通过通气单元使气泵对救生圈进行充气,利用伸缩装置完成救生圈的投放,不仅如此,该无人机一次可携带多个救生圈对多名溺水者进行救助,从而大幅度缩短了救援时间,提高而设备的实用性。

An intelligen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ed to rescue drowning victim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type used to rescue the drowning of the UAV, including rescue equipment, rescue devi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ipe and pipe, the total number of rescue units, the rescue unit comprises a telescopic device, the telescopic device includes a housing,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telescopic assembly, telescopic assembly includes third driving motor and a telescopic unit telescopic unit includes third drive the shaft and the sleeve, the general endotracheal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its, including second drive motor, a buffer block, a driving frame,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block, used to rescue the drowning of intelligent unmanned machine because of buoy in gas state, thereby reducing the UAV flight by the resistance, so that it can fly fast a drowning man, and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unit causes the air pump to inflate the life buoy, put with the telescopic device to complete the lifeboat, not only that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an carry a plurality of rescue rings at once to rescue a number of drowning people, thereby greatly shortening the rescue time and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一种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装备,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的优点。无人机通过搭载多类传感器,可以实现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功能,是卫星遥感与传统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目前,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宽到军事、科研、民用三大领域,具体在电力、通信、气象、农业、海洋、勘探、摄影、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缉毒缉私、边境巡逻、治安反恐等领域应用甚广。在河流内发现有溺水者后,当溺水者距离河岸或船只距离较远时,为了实现快速救援,此时也可以通过遥控无人机搭载救生圈飞行至溺水者上方后,投放救生圈进行救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救生圈在充气后体型较大,导致无人机在搭载其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风的阻力较大,进而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从而延长了救援时间,增加了溺水者死亡的概率,同时,由于充气的救生圈体型较大的原因,使得无人机仅能搭载一个救生圈,当河流内出现多名溺水者时,需要投放多个救生圈,无人机来回飞行并安装救生圈也会延长救援时间,增加其他溺水者的死亡概率,从而导致无人机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包括主体、救援装置、两个第一连接框架和若干飞行单元,所述飞行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主体的外周,所述救援装置设置在主体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框架分别设置在救援装置的两侧,所述救援装置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框架与其中两个飞行单元连接;所述救援装置包括气泵、通气管、总气管、若干支管和若干救援单元,所述气泵和通气管均设置在总气管的上方,所述气泵通过通气管与总气管连通,所述支管和救援单元均设置在总气管的下方,所述支管的数量和救援单元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支管与总气管连通;所述救援单元包括伸缩装置、救生圈和两个第二连接框架,所述伸缩装置设置在支管上,所述救生圈设置在支管的下方且与支管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框架设置在支管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L形;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外壳和两个滑杆,所述外壳固定在支管上,两个所述滑杆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所述滑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内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和设置在第三驱动电机两侧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和套管,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第三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三驱动轴上且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轴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内的内螺纹与第三驱动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总气管内设有若干通气单元,所述通气单元的数量与支管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通气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缓冲块、驱动框架、连杆和堵塞块,所述驱动框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驱动框架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和缓冲块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驱动框架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驱动框架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堵塞块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无人机的飞行功能,所述飞行单元包括侧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轴和若干桨叶,所述侧杆的一端固定在主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侧杆的另一端,所述桨叶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驱动轴的外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桨叶传动连接。作为优选,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力强的特点,为了保证无人机的飞行能力,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固定堵塞块的移动轨迹,所述堵塞块的下方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固定环和两个固定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在堵塞块上,所述固定环套设在限位杆上,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设置在固定环的两侧,所述固定环通过固定杆与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固定救生圈,所述第二连接框架的上方设有弹簧和托板,所述托板通过弹簧与第二连接框架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作为优选,为了实现通过堵塞块的位置改变从而改变支管与总气管的连通状态,所述堵塞块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堵塞块的直径大于支管的内径。作为优选,利用堵塞块具有弹性的特点,为了实现支管的导通和封闭,所述堵塞块为橡胶块。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二连接框架平稳的移动,所述救援单元还包括两个套环,所述套环的数量与第二连接框架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套环套设在总气管上且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框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方便观察溺水者情况,所述第一连接框架的下方设有摄像头。作为优选,为了检测风向,从而确定无人机的飞行位置,保证将救生圈投放至溺水者处,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风向标。该无人机在对溺水者实施救助前,救生圈处于无气状态,从而使救生圈的体型相比充气后的状态小,进而使无人机在飞行时能够减少受到空气阻力,从而使无人机能够快速飞到溺水者上方投放救生圈进行救援。当无人机飞到目的地处后,利用气泵通过通气管向总气管内进行充气,同时总气管中的某个通气单元运行,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框架转动,通过连杆使堵塞块向上移动,从而使对应的支管与总气管连通,气泵冲入的气体通过支管进入救生圈,从而对救生圈进行充气,当充气完成后,利用支管上的伸缩装置投放救生圈,在伸缩装置中,通光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三驱动轴转动,由于第三驱动轴上的外螺纹与套管内的内螺纹相匹配,从而使两个套管相互远离,进而通过滑杆使两个第二连接框架相互远离,从而使救生圈掉落,完成投放操作。救援装置内设有多个救援单元,通过控制总气管内的通气单元能够对对应的救生圈进行充气,并通过伸缩装置使两个第二连接框架相互远离,投放救生圈,完成救援工作。由于设有多个救援单元,因此,无人机可携带多个救生圈,能够一次性救助多名溺水者,大幅度缩短救援时间,从而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由于救生圈处于无气状态,从而减小了无人机飞行时受到的阻力,使其能快速飞向溺水者,并通过通气单元使气泵对救生圈进行充气,利用伸缩装置完成救生圈的投放,不仅如此,该无人机一次可携带多个救生圈对多名溺水者进行救助,从而大幅度缩短了救援时间,提高而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救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第二连接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通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的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侧杆,3.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轴,5.桨叶,6.风向标,7.第一连接框架,8.摄像头,9.救援装置,10.飞行单元,11.气泵,12.通气管,13.总气管,14.支管,15.伸缩装置,16.第二连接框架,17.救生圈,18.弹簧,19.托板,20.第二驱动电机,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救援装置(9)、两个第一连接框架(7)和若干飞行单元(10),所述飞行单元(10)周向均匀分布在主体(1)的外周,所述救援装置(9)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框架(7)分别设置在救援装置(9)的两侧,所述救援装置(9)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框架(7)与其中两个飞行单元(10)连接;所述救援装置(9)包括气泵(11)、通气管(12)、总气管(13)、若干支管(14)和若干救援单元(33),所述气泵(11)和通气管(12)均设置在总气管(13)的上方,所述气泵(11)通过通气管(12)与总气管(13)连通,所述支管(14)和救援单元(33)均设置在总气管(13)的下方,所述支管(14)的数量和救援单元(3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支管(14)与总气管(13)连通;所述救援单元(33)包括伸缩装置(15)、救生圈(17)和两个第二连接框架(16),所述伸缩装置(15)设置在支管(14)上,所述救生圈(17)设置在支管(14)的下方且与支管(14)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框架(16)设置在支管(14)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框架(16)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L形;所述伸缩装置(15)包括外壳(28)和两个滑杆(32),所述外壳(28)固定在支管(14)上,两个所述滑杆(32)分别设置在外壳(28)的两侧,所述滑杆(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框架(16)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2)的另一端设置在外壳(28)内,所述外壳(28)内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9)和设置在第三驱动电机(29)两侧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与滑杆(3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30)和套管(31),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9)与第三驱动轴(30)传动连接,所述套管(31)套设在第三驱动轴(30)上且与滑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轴(30)的外 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31)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31)内的内螺纹与第三驱动轴(30)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总气管(13)内设有若干通气单元,所述通气单元的数量与支管(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通气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0)、缓冲块(21)、驱动框架(22)、连杆(23)和堵塞块(24),所述驱动框架(22)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驱动框架(22)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20)和缓冲块(21)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与驱动框架(22)传动连接,所述连杆(23)的一端与驱动框架(22)铰接,所述连杆(23)的另一端与堵塞块(2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救助溺水者的智能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救援装置(9)、两个第一连接框架(7)和若干飞行单元(10),所述飞行单元(10)周向均匀分布在主体(1)的外周,所述救援装置(9)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框架(7)分别设置在救援装置(9)的两侧,所述救援装置(9)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框架(7)与其中两个飞行单元(10)连接;所述救援装置(9)包括气泵(11)、通气管(12)、总气管(13)、若干支管(14)和若干救援单元(33),所述气泵(11)和通气管(12)均设置在总气管(13)的上方,所述气泵(11)通过通气管(12)与总气管(13)连通,所述支管(14)和救援单元(33)均设置在总气管(13)的下方,所述支管(14)的数量和救援单元(3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支管(14)与总气管(13)连通;所述救援单元(33)包括伸缩装置(15)、救生圈(17)和两个第二连接框架(16),所述伸缩装置(15)设置在支管(14)上,所述救生圈(17)设置在支管(14)的下方且与支管(14)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框架(16)设置在支管(14)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框架(16)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L形;所述伸缩装置(15)包括外壳(28)和两个滑杆(32),所述外壳(28)固定在支管(14)上,两个所述滑杆(32)分别设置在外壳(28)的两侧,所述滑杆(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框架(16)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2)的另一端设置在外壳(28)内,所述外壳(28)内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9)和设置在第三驱动电机(29)两侧的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与滑杆(3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30)和套管(31),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9)与第三驱动轴(30)传动连接,所述套管(31)套设在第三驱动轴(30)上且与滑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轴(30)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管(31)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31)内的内螺纹与第三驱动轴(30)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所述总气管(13)内设有若干通气单元,所述通气单元的数量与支管(1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通气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0)、缓冲块(21)、驱动框架(22)、连杆(23)和堵塞块(24),所述驱动框架(22)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