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景敏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430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包括墙体、逃生槽、脚蹬、拉绳、通气管、夜光石;所述墙体包括下端的底基、纵墙;所述逃生槽沿纵向设在所述纵墙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逃生槽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列沿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插槽,所述逃生槽槽底上方分别设有第一上插耳、第二上插耳,所述逃生槽槽底下方分别对应的设有第一下插耳、第二下插耳;每只插槽内分别插设有一只脚蹬;所述拉绳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所述通气管一侧等间距分布有支气管,所述支气管止端螺接有盖帽;所述夜光石设在所述纵墙靠近水体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脚踩脚蹬,手持拉绳的方法来进行自救或者救援;还可以通过通气管对水下急需呼吸的落水者进行紧急救助。

Retaining wall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taining wall with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cluding wall, groove, a pedal, a pull rope, ventilation pipe, luminous stone escape; the wall body comprises a bas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wall; the chute is arranged on the longitudinal sid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wall near the water, the chute on both sides of the surface respectively. A column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lot spacing, the escape groove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plug inserted on the ears, second ears, the escape groove bottom below th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first inserted ears, second ears were inserted inserted; each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foot pedal; the the pull rope equidistant distribution of knots of the air pipe; one side of the spacing distribution of bronchi, bronchial end screwed cap;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luminous stone is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wall near the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by foot pedal, The method of holding the rope is used for self-help or rescue; the emergency rescue can also be carried out through a breather pipe to the people who are badly in need of water to breathe in th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堤防、公路、铁路等挡土墙结构型式主要有混凝土挡土墙、浆砌石挡土墙、混凝土预制块生态挡土墙、格宾石笼生态挡土墙等。对于堤防挡土墙来讲,其一面靠近河流湖泊等水体,路人路过时很有可能掉入水体内。申请日2016.02.03,申请号201610076592.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增加落水者自救性的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内侧面以及与水接触的外侧面,外侧面上凸出有多个凸台,平台沿墙体高度方向排布,凸台外侧边缘凸出有凸缘,凸缘、凸台与墙体之间形成一钩状部。本专利技术能减少意外溺亡事件的发生,便于不幸落水者攀爬上岸,增加自救或互救性能。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一、上述专利采用钩状部为落水者以及救人者提供着力点,但是当水体内的泥沙等将凸台填满时,钩状部消失,无法为落水者以及救人者提供着力点;二、救人装置单一,只能通过攀爬一种途径来进行自救或者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可以通过脚踩脚蹬,手持拉绳的方法来进行自救或者救援;还可以通过通气管对水下急需呼吸的落水者进行紧急救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包括墙体、逃生槽、脚蹬、拉绳、通气管、夜光石;所述墙体包括下端的底基、垂直设在所述底基上的纵墙;所述逃生槽沿纵向设在所述纵墙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逃生槽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列沿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插槽,所述逃生槽槽底上方分别设有第一上插耳、第二上插耳,所述逃生槽槽底下方分别对应的设有第一下插耳、第二下插耳;所述脚蹬为矩形板状,每只插槽内分别插设有一只脚蹬;所述拉绳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插耳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插耳上,所述拉绳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所述通气管上端由所述第二上插耳固定,所述通气管上端高于所述纵墙上边沿,所述通气管下端由所述第二下插耳固定,所述通气管上端开口而下端封闭,所述通气管一侧等间距分布有支气管,所述支气管止端螺接有盖帽;所述夜光石设在所述纵墙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夜光石对称式设在所述逃生槽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槽底高度低于其槽口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插耳、第一下插耳、第二上插耳、第二下插耳均通过杆体插接在所述纵墙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插耳、第一下插耳、第二上插耳、第二下插耳均设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河流湖泊等环境,所述纵墙一面与水体接触而另一面与土体接触。当行人不小心落入水体内时,其通过夜光石准确找到逃生槽的位置,然后通过脚踩脚蹬以及手拉拉绳的方式向上攀爬;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拉绳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进一步的,落水者还可以通过通气管进行紧急呼吸:落水者拔掉支气管上的盖帽并迅速将嘴部对准支气管,此时落水者通过支气管、通气管与外界空气实现连通,方便呼吸。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剖视图。图3是图1中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墙体,11.底基,12.纵墙,2.逃生槽,21.插槽,22a.第一上插耳,22b.第一下插耳,23a.第二上插耳,23b.第二下插耳,3.脚蹬,4.拉绳,41.绳结,5.通气管,51.支气管,52.盖帽,6.夜光石。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包括墙体1、逃生槽2、脚蹬3、拉绳4、通气管5、夜光石6;所述墙体1包括下端的底基11、垂直设在所述底基11上的纵墙12;所述逃生槽2沿纵向设在所述纵墙12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逃生槽2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列沿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插槽21,所述逃生槽2槽底上方分别设有第一上插耳22a、第二上插耳23a,所述逃生槽2槽底下方分别对应的设有第一下插耳22b、第二下插耳23b;所述脚蹬3为矩形板状,每只插槽21内分别插设有一只脚蹬3;所述拉绳4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插耳22a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插耳22b上,所述拉绳4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41;所述通气管5上端由所述第二上插耳23a固定,所述通气管5上端高于所述纵墙12上边沿,所述通气管5下端由所述第二下插耳23b固定,所述通气管5上端开口而下端封闭,所述通气管5一侧等间距分布有支气管51,所述支气管51止端螺接有盖帽52;所述夜光石6设在所述纵墙12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夜光石6对称式设在所述逃生槽2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插槽21的槽底高度低于其槽口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插耳22a、第一下插耳22b、第二上插耳23a、第二下插耳23b均通过杆体插接在所述纵墙12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插耳22a、第一下插耳22b、第二上插耳23a、第二下插耳23b均设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河流湖泊等环境,所述纵墙12一面与水体接触而另一面与土体接触。当行人不小心落入水体内时,其通过夜光石6准确找到逃生槽2的位置,然后通过脚踩脚蹬3以及手拉拉绳4的方式向上攀爬;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拉绳4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41。进一步的,落水者还可以通过通气管5进行紧急呼吸:落水者拔掉支气管51上的盖帽52并迅速将嘴部对准支气管51,此时落水者通过支气管51、通气管5与外界空气实现连通,方便呼吸。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逃生槽(2)、脚蹬(3)、拉绳(4)、通气管(5)、夜光石(6);所述墙体(1)包括下端的底基(11)、垂直设在所述底基(11)上的纵墙(12);所述逃生槽(2)沿纵向设在所述纵墙(12)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逃生槽(2)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列沿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插槽(21),所述逃生槽(2)槽底上方分别设有第一上插耳(22a)、第二上插耳(23a),所述逃生槽(2)槽底下方分别对应的设有第一下插耳(22b)、第二下插耳(23b);所述脚蹬(3)为矩形板状,每只插槽(21)内分别插设有一只脚蹬(3);所述拉绳(4)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插耳(22a)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插耳(22b)上,所述拉绳(4)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41);所述通气管(5)上端由所述第二上插耳(23a)固定,所述通气管(5)上端高于所述纵墙(12)上边沿,所述通气管(5)下端由所述第二下插耳(23b)固定,所述通气管(5)上端开口而下端封闭,所述通气管(5)一侧等间距分布有支气管(51),所述支气管(51)止端螺接有盖帽(52);所述夜光石(6)设在所述纵墙(12)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夜光石(6)对称式设在所述逃生槽(2)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逃生槽(2)、脚蹬(3)、拉绳(4)、通气管(5)、夜光石(6);所述墙体(1)包括下端的底基(11)、垂直设在所述底基(11)上的纵墙(12);所述逃生槽(2)沿纵向设在所述纵墙(12)靠近水体的侧面,所述逃生槽(2)两侧面分别设有一列沿纵向等间距分布的插槽(21),所述逃生槽(2)槽底上方分别设有第一上插耳(22a)、第二上插耳(23a),所述逃生槽(2)槽底下方分别对应的设有第一下插耳(22b)、第二下插耳(23b);所述脚蹬(3)为矩形板状,每只插槽(21)内分别插设有一只脚蹬(3);所述拉绳(4)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插耳(22a)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插耳(22b)上,所述拉绳(4)上等间距分布有绳结(41);所述通气管(5)上端由所述第二上插耳(23a)固定,所述通气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景敏
申请(专利权)人:吕景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