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衬衫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62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特别是一种包含有羽绒内胆的衬衣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内胆(3)和衬衣(1),内胆由两层布料形成袋状,中间填装羽绒,将内胆裁制成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右袖片(11),每片中的羽绒内胆由菱形格线缝制,内胆裁片与衬衣裁片形状相同或相似,在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该开叉与袖口处的开口长度相匹配,成形后的内胆边缘与衬衣通过缝制连接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的同类产品比较具有内胆与衬衫的结合部位平展、服帖,形成良好的一体化,该生产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在保证保暖的情况下同时还有在外观效果上舒展与单独穿着衬衫的外观效果非常接近,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羽绒衬衫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特别是一种包含有羽绒内胆的衬衣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衬衣没有保暖层,在较冷的季节通常人们穿着衬衫往往是在衬衫的里面再穿一些其它内衣,这样在外观效果上不是很挺拔,故市场上出现有含有内胆的衬衣,其内胆与衬衣通常是活联接,比如,钮扣、尼龙等等,这种联接方式在穿着时容易产生皱褶,并且内胆结构不尽合理,比如在袖子处没有保温层,导致保暖不良;在腰部由于有保温层使人放入腰部时感到穿着臃肿;还有由于内胆的保温材料通常使用金属棉等整体材料,这样的保暖材料很难保证即保暖的同时还可实现外观平展的效果,并且透气性能差。另外,同类产品在内胆制作工艺,通常是现将内胆制作成与成衣形状相匹配的形状,之后再与衬衣通过钮扣、尼龙等方式组合,这样的生产工艺,会导致产品容易产生皱褶,整体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根据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包含有羽绒内胆的衬衣,以及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包括包括内胆(3)和衬衣(1),内胆由两层布料形成袋状,中间填装羽绒,其特征是,内胆(3)分为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右袖片(11),其组合成形后的内胆形状和衬衣相同,在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该开叉与袖口处的开口(12)长度相匹配,成形后的内胆边缘与衬衣通过缝制连接为一体,内胆的左前片、右前片和后片的底部(5)有7-20cm的单层布;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将内胆裁制成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右袖片(11),每片中的羽绒内胆由菱形格线缝制,内胆裁片与衬衣裁片形状相同或相似;将左前片内胆(6)与左前片衬衣面料的贴边(7)缝合;将右前片内胆(8)与右前片衬衣面料的前门贴边(9)缝合;将左、右袖片的内胆(11)与左、右袖片的衬衣面料在袖口处缝制,形成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的局部复合层;之后,其缝合工序是:将以上所述的半成-->品裁片先缝合肩缝、绱袖子,之后再缝合袖缝和摆缝,并与领子结合,最后在内胆底边处与衬衣缝合形成成衣;所述的将左、右袖片的内胆与左、右袖片的衬衣面料在袖口处缝制,形成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的局部复合层,该开叉(4)与袖口处的开口(12)长度相匹配;内胆的厚度在压紧状态为1-8mm;内胆内羽绒的重量为40-80g/m2,内胆中的羽绒由菱形格线缝制,菱形的边长5-8cm,锐角50°-7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的同类产品比较具有内胆与衬衫的结合部位平展、服帖,形成良好的一体化,该生产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在保证保暖的情况下同时还有在外观效果上舒展与单独穿着衬衫的外观效果非常接近,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成衣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前片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右前片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片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袖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同行业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实施例1如图所示1-6示,其中标号1-12,分别表示,1-衬衣、2-缝合线轨迹、3-内胆、4-开叉、5-内胆的左前片、右前片和后片的底部、6-左前片内胆、7-贴边、8-右前片内胆、9-前门贴边、10-后片内胆、11-左、右袖片、12-袖口处的开口。如附图1-6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内胆(3)和衬衣(1),内胆由两层布料形成袋状,中间填装羽绒,其组合后的形状与衬衣相同,内胆的压紧状态厚度约2mm,由于羽绒呈蓬松状,故该厚度表示在压紧状态;其生产方法是:将内胆裁制成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右袖片(11),每片中的羽绒内胆由菱形格线缝制,内胆裁片与衬衣裁片形状相同或相似;将左前片内胆(6)与左前片衬衣面料的贴边(7)缝合;将右前片内胆(8)与右前片衬衣面料的前门贴边(9)缝合;将左、右袖片的内胆(11)与左、右袖片的衬衣面料在袖口处缝制,形成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的局部复合层;之后,其缝合工序是:将以上所述-->的半成品先缝合肩缝、绱袖子,之后再缝合袖缝和摆缝,并与领子结合,最后在内胆底边处(5)与衬衣缝合形成成衣;所述的将左、右袖片的内胆与左、右袖片的衬衣面料在袖口处缝制,形成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的局部复合层,该开叉(4)与袖口处的开口(12)长度相匹配;内胆的左前片、右前片和后片的底部(5)有7-20cm的单层布;内胆的厚度在压紧状态为1-8mm;内胆内羽绒的重量为40-80g/m2。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各片形成成衣的缝合过程中,各片内胆裁片与面料局部缝合;左前片、右前片、后片的内胆的下部底边有7-20cm的单层布,一般选择12cm较好,该单层部的意思是相对于无内胆部分而言,即;相对于包含有羽绒部分,并非是指一层布,这一点为同行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该单层布是而言,也可以说是内胆的下部延伸出部分,其目的一是为了与衬衫底部更好的联接,另外在穿着时可方便的放入裤腰内,不显的臃肿,舒适、方便;图1中的(2)反映了缝制轨迹,该轨迹的设立不仅不会影响衬衫的外观,而且二者的结合比较稳固;内胆内羽绒的重量为40-80g/m2,最好控制在55g/m2为好,该技术参数主要表示内胆的羽绒分布,如果每平米的重量少则无法达到保暖效果,重量重则容易产出皱褶,故经过多次实践得出该数据;内胆中的羽绒由菱形格线缝制,菱形的边长5-8cm,锐角50°-75°,该参数使羽绒不易聚集,分散及均匀性比较好。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按照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作了详尽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比如,领子或袖口可以作成和成衣活联接等等,而这种改进和变换仍然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绒衬衫,包括内胆(3)和衬衣(1),内胆由两层布料形成袋状,中间填装羽绒,其特征是,内胆(3)分为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右袖片(11),其组合成形后的内胆形状和衬衣相同,在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该开叉与袖口处的开口(12)长度相匹配,成形后的内胆边缘与衬衣通过缝制连接为一体,内胆的左前片、右前片和后片的底部(5)有7-20cm的单层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羽绒衬衫,包括内胆(3)和衬衣(1),内胆由两层布料形成袋状,中间填装羽绒,其特征是,内胆(3)分为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右袖片(11),其组合成形后的内胆形状和衬衣相同,在袖口部分为一开叉(4),该开叉与袖口处的开口(12)长度相匹配,成形后的内胆边缘与衬衣通过缝制连接为一体,内胆的左前片、右前片和后片的底部(5)有7-20cm的单层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衬衫的生产方法,制作衬衣前,面料裁制成五个裁片,即左前片、右前片、后片、左袖片、右袖片,其特征是:(a)将内胆裁制成五片,即左前片(6)、右前片(8)、后片(10)、左、   右袖片(11),每片中的羽绒内胆由菱形格线缝制,内胆裁片与衬衣   裁片形状相同或相似;(b)将左前片内胆(6)与左前片衬衣面料的贴边(7)缝合;(c)将右前片内胆(8)与右前片衬衣面料的前门贴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业国黄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呼和浩特铁路服装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