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6110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包括风送投饵机、与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道相连的若干个增氧盘,所述增氧盘位于投饵机最远投喂点到投饵机投喂出料口距离1/3处,环绕投喂出料口设置,所述增氧盘布置密度为间隔1.5‑2米/个,增氧盘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投喂系统还包括位于投喂点区域外的涌浪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有效增加了投饵区溶氧水平,解决了投饵区缺氧的问题,鱼类摄食强度增加,饵料系数明显下降,水体环境明显改善,病害防控和饲料成本也显著降低。

Feeding system using microporous aeration and air fee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eding feeding machine using microporous aerator and wind feeding system, including air feeding machine, and the blower through a plurality of aeration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gas pipeline, the site is located in the most oxygen feeding machine feed feeding machine shot discharge port at 1/3 distance to feeding. Around the feed outlet set, the aeration disc arrangement density was 1.5 / 2 meters, aeration disc at the same level, the feeding system also comprises a feeding point surge machine outside the region. The feeding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using microporous aerator and the air feeder to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level of dissolved oxygen feeding area, solve the problem area in anoxic feeding,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feeding fish, feed coefficient decreased, 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st of f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进步,高密度养殖成为本地区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以量取胜”的养殖方法,随之引起了一系列有关养殖水域环境的变化,并给水产品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养殖密度增加,在投喂饵料时,鱼群大量聚集在投饵区,导致投饵区溶氧急剧下降而出现局部缺氧,使得鱼类不得不在缺氧时分散游向高溶氧区,待体能恢复后再游向投饵区,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鱼类离开投饵区后,投饵机还处于投饵中,投入水体中的饵料散失在池塘底,造成饲料浪费,进一步污染水体,同时还引起饵料系数高,养殖成本上升,病害多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大量换水,在当前本地区实施水权水价改革背景下,换水无疑将造成养殖成本的急剧增加,尤其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水产养殖的硬约束。换水的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只有从技术角度,加大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充分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而投饵区增氧的应用就是典型技术之一,通过增加投饵区的溶氧水平,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降低饲料浪费的途径实现高效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包括风送投饵机、与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道相连的若干个增氧盘,所述增氧盘分布于风送投饵机的投喂出料口周围的投喂点区域。优选地,所述增氧盘位于投饵机最远投喂点到投饵机投喂出料口1/3,环绕投喂出料口设置,形成一个围绕投喂出料口的圆形增氧区域。优选地,所述增氧盘布置密度为间隔1.5-2米/个,增氧盘位于同一水平面。优选地,所述增氧盘规格为上直径60cm、下直径80cm、高20cm。优选地,所述罗茨风机为1.5kw、3kw或5kw罗茨风机,主输气管道直径为110mm,管壁厚度为6.6mm,材质为UPVC给水管材,抗压能力为1.6Mkpa。支管道参数直径为70mm,管壁厚度为3.7mm,材质为UPVC给水管,抗压能力为1.6Mkpa。优选地,在所述增氧盘与所述输气支管道之间,用塑料软管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投喂系统还包括位于投喂点区域外的涌浪机。本技术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较传统方法有效增加了投饵区溶氧水平,解决了投饵区缺氧的问题,鱼类摄食强度增加,饵料系数明显下降,水体环境明显改善,病害防控和饲料成本也显著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风送投饵机,2为罗茨风机,3为增氧盘,4为投喂出料口,5为微孔管道,6为池塘塘埂,7为风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应用池塘最小面积不少于30亩,在进入养殖期,鱼类投放并正常摄食后,安装本投喂系统;本投喂系统由微孔增氧装置和风送投饵机1两部分组成。风送投饵机采用正压风送型,设备来源可以由市场上购买。设备参数及安装方法参考生产厂商说明书进行操作。微孔增氧装置方案为:根据投喂面积大小,选择1.5kw、3kw或5kw罗茨风机2作为增氧动力源。优选主输气管道直径为110mm,管壁厚度为6.6mm,材质为UPVC给水管材,抗压能力为1.6Mkpa。支管道参数直径为70mm,管壁厚度为3.7mm,材质为UPVC给水管,抗压能力为1.6Mkpa。在投饵机最远投喂点到投饵机投喂出料口4距离1/3处,放置微孔增氧盘3,形成一个围绕投喂出料口4的圆形增氧区域。所用增氧盘3可从市场购买成品,优选增氧盘3规格为上直径60cm、下直径80cm、高20cm,也可自制。增氧盘3布置密度为间隔1.5-2米/个,增氧盘3尽可能保持在统一水平,确保均匀增氧。在增氧盘3与输气支管道之间,用塑料软管相连接。所用塑料软管通过大小头分别与支管道和微孔管链接,塑料软管要求PVC材质,口径大小与输气支管末端接头相匹配,抗紫外线,抗腐蚀、无毒。本技术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工作原理如下,1)按照预定的投喂时间,提前1小时打开微孔增氧机,保证投饵区处于高溶氧状态。2)在投喂时,保持微孔增氧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根据养殖密度大小,必要的时候可配合一台叶轮式增氧机或涌浪机搅水,增加溶氧的水平分布均匀性;叶轮式增氧机或涌浪机安装在投饵区外围.3)在投喂结束后,保持微孔增氧机运行1小时左右,增加水体中鱼类摄食后对溶氧的需求。对比实验通过传统的养殖方式与本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统计水体中溶氧等指标。本试验设置了四个投喂时间点:07:30、11:30、15:30、19:30,分别测定投喂期间投喂区域水体溶氧含量。其中A为本专利方法,B为传统方法。其结果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各投喂时间点,传统投喂方式溶氧水平较本方法均低,尤其是在第一次投喂时,水体中溶氧经过夜间的消耗,处于较低水平的时段,鱼类摄食较差,通过投喂区增氧,可将溶氧保持在4.14mg/l以上,较传统溶氧水平增加了21.3%,可有效提高鱼类摄食时对溶氧的需求,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在其他时段,本方法溶氧水平均高于传统方法。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送投饵机、与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道相连的若干个增氧盘,所述增氧盘分布于风送投饵机的投喂出料口周围的投喂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送投饵机、与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道相连的若干个增氧盘,所述增氧盘分布于风送投饵机的投喂出料口周围的投喂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盘位于投饵机最远投喂点到投饵机投喂出料口距离1/3处,环绕投喂出料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盘布置密度为间隔1.5-2米/个,增氧盘位于同一水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孔增氧和风送投饵机的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盘规格为上直径60cm、下直径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勇张人铭高攀郭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