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287549.4、申请日为2012年8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节能等的观点出发,发光二极管(LED)代替白炽灯作为照明用的发光元件正在普及。图7是谋求改善功率因数的以往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200的电路图。控制电路200构成为包括整流电路50、基准电压产生电路51、比较器52、RS触发器53、扼流线圈54、再生二极管55、开关元件56、电流检测用的电阻R0。在向整流电路50的输入端子供给交流(AC)的输入电压Vin时,通过整流电路50对输入电压Vin进行全波整流。进行全波整流得到的整流电压Vrc作为驱动电压供给到LED60的阳极。LED60的阴极经由扼流线圈54、开关元件56以及电阻R0接地。电阻R0的端子电压作为比较电压Vcmp输入到比较器5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另一方面,基准电压产生电路51将电阻R1、R2串联连接在整流电路50的输出端子与接地之间,将通过整流电路50进行全波整流得到的整流电压Vrc进行分压来产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开关元件,其用于接通和断开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开关元件具有栅极,漏极和源极;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其产生基准电压,其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具备:第一分压电路,具备:第一电阻耦合以接收整流电压;及第二电阻连接于上述第一电阻和接地之间,其中第一连接节点形成于上述第一电阻和上述第二电阻之间;及第二分压电路,具备:第三电阻耦合以接收上述整流电压;及第四电阻连接于上述第一电阻和上述接地之间,其中第二连接节点形成于上述第三电阻和上述第四电阻之间;第一MOS晶体管,具有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上述第一终端耦接于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第五电阻连接于上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11 JP 2011-175882;2012.06.15 JP 2012-135571.一种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开关元件,其用于接通和断开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开关元件具有栅极,漏极和源极;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其产生基准电压,其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具备:第一分压电路,具备:第一电阻耦合以接收整流电压;及第二电阻连接于上述第一电阻和接地之间,其中第一连接节点形成于上述第一电阻和上述第二电阻之间;及第二分压电路,具备:第三电阻耦合以接收上述整流电压;及第四电阻连接于上述第一电阻和上述接地之间,其中第二连接节点形成于上述第三电阻和上述第四电阻之间;第一MOS晶体管,具有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上述第一终端耦接于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第五电阻连接于上述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二终端和上述第一连接节点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具有反转输入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转输入端子耦接于上述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三终端;第六电阻,其耦接于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及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转输入端子;第一比较器,其将比较电压与上述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上述第一比较器具有反转输入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上述第一比较器的反转输入端子耦接于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以接收上述基准电压,上述第一比较器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耦接于上述开关元件的源极以接收上述比较电压,其中上述比较电压是与根据上述整流电压而流经上述发光元件的电流相应的电压;及触发器,其根据触发脉冲被置位并且根据上述第一比较器的比较结果被复位,上述触发器具有第一输入端子耦接以接收触发信号,第二输入端子耦接至上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子,及输出端子耦接至上述开关元件的栅极,上述触发器输出输出电压并根据上述输出电压控制上述开关元件,其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构成为在交流电压的振幅变动时,抑制上述基准电压的振幅的变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MOS晶体管,具有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上述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二连接节点;第七电阻,其连接于上述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二终端和上述第二连接节点;第二运算放大器,具有反转输入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其中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非反转输入端子接地,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转输入端子耦接至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三终端,及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耦接至上述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二终端及上述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二终端;电容器,其耦接至上述第二连接节点;及第八电阻及恒定电流源串联于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转输入端子及接地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反相器,其耦接于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上述比较器的反转输入端子之间;第九电阻,其耦接于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上述第一MOS晶体管的第二终端之间;及第十电阻,其耦接于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上述第二MOS晶体管的第二终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七电阻,其耦接于上述开关元件的源极和上述接地之间。5.一种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开关元件,其用于接通和断开上述发光元件,上述开关元件具有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压电路,其具有终端耦接以接收整流电压信号,上述分压电路具有第一连接节点,其中第一电压位于上述第一连接节点;平滑电路,其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平滑电路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第一转换电路,其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上述第一转换电路将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的第一电压转换为与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的第一电压成正比的第一电流,且其中上述第一终端连接至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第二转换电路,其具有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其中上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平滑电路的第二终端,且第二电压位于上述平滑电路的第二终端,且其中上述第二转换电路将上述第二电压转换为与上述第二电压成正比的第二电流;除法电路,其生成与将上述第一电流除以上述第二电流得到的值对应的输出电流;以及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其将上述输出电流转换为基准电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转换电路还具备:第一运算放大器,具有反转输入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其中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转输入端子耦接至上述第一连接节点;第一控制晶体管,具有栅极,漏极,及源极,上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第一电阻,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非反转输入端子和上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源极,且上述第二终端接地;第一电流镜,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第一电流镜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二电流镜,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第二电流镜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一电流镜的第二终端,且上述第二电流镜的第二终端耦接以灌入上述第一电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转换电路还具备:第二运算放大器,具有反转输入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其中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转输入端子耦接至上述平滑电路的第二终端;第二控制晶体管,具有栅极,漏极,及源极,上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子;第二电阻,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非反转输入端子和上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源极,且上述第二终端接地;第三电流镜,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第三电流镜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四电流镜,具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述第四电流镜的第一终端耦接至上述第三电流镜的第二终端,且上述第四电流镜的第二终端耦接以灌入上述第二电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除法电路还具备:晶体管对,其以差分结构耦接,且具有第一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弘幸,冈田宪明,斋藤和彦,河井周平,徐峰,
申请(专利权)人: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