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4885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7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防雷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用于采集和记录智能终端上检测到的数据,多个智能终端之间通过485总线依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的远程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器,所述信号采集器用于采集多个智能终端上的数据,所述信号采集器的远程端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远程端连接有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上连接有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记录信号采集器传输的信号,所述云服务器的远程端连接有显示控制端,所述显示控制端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单元和用于控制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布线复杂,设备的检查、维护等过程简单,便于设备全面化的智能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防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雷电
,尤其涉及智能防雷系统。
技术介绍
雷电是一种自然能量,其释放对人类有着严重的威胁,雷电附带的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电磁脉冲对现代繁杂的电子设备有着强大的破坏力,因此防雷保护器的使用是现代防雷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种措施。而高新科技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把防雷保护器技术也带入了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领域。防雷保护器的应用已经日渐成熟,也成为了雷电防护和操作过电压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特别是现代建筑物智能化的提高,电子设备种类繁多,使用要求的提高也使其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这时防雷保护器很好的发挥了其保护的作用。但随着防雷保护器产品市场的不断壮大,在使用上逐渐显露了很多的问题,如设备布线复杂,若出现状况后,设备的检查、维护等过程繁琐,通过一个监控室内固定的监控终端进行监控,当监控人员操作不当或监控终端损坏时,无法设备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布线复杂,设备的检查、维护等过程繁琐的缺点,而提出的智能防雷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智能防雷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用于采集和记录智能终端上检测到的数据,多个智能终端之间通过485总线依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的远程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器,所述信号采集器用于采集多个智能终端上的数据,所述信号采集器的远程端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远程端连接有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上连接有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记录信号采集器传输的信号,所述云服务器的远程端连接有显示控制端,所述显示控制端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单元和用于控制智能终端的控制单元。优选的,多个智能终端和一个信号采集器构成一个子站,所述子站包括独立监控主机,所述独立监控主机与智能终端双向连接,所述独立监控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打印机,所述独立监控主机用于对本子站内的智能终端上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和报警,同时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处。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485总线的通讯接口和指示灯。优选的,所述云服务器的远程端连接有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云服务器传输至显示控制端处,同时云服务器将信号传输至智能终端上的指示灯处。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数据采集终端和通讯管理单元,所述智能终端通过通讯管理单元与云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流,同时,通讯管理单元实现云服务器与信号采集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议转换。优选的,所述显示控制端为平板电脑、手机或台式电脑,所述显示控制端和云服务器之间无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显示控制端和独立监控主机内均设有监控软件,所述监控软件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规整、统计、分类显示和故障报警。本专利技术中,1、通过485总线连接方式,结构比较简单,布线较容易,设计和应用上更有效、方便;2、通过子站的设计使得设备处于多端口监视状态,避免了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报警装置未能及时提醒检修人员现象的发生,避免了更严重灾害的发生;3、通过智能终端上通讯接口和指示灯一体式的设计,反应更快、安装更快捷,现场实用性增加,维护方便;4、通过显示控制的设计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施监控,提高了监控效率;5、通过监控软件的设计实现了数据的整合,同时便于设备全面化的智能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防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防雷系统云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防雷系统智能终端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防雷系统智能终端的主视图。图中:1显示控制端、2云服务器、3数据传输模块、4信号采集器、5智能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智能防雷系统,包括智能终端5,智能终端5用于采集和记录智能终端5上检测到的数据,多个智能终端5之间通过485总线依次连接,智能终端5的远程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器4,信号采集器4用于采集多个智能终端5上的数据,信号采集器4的远程端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3,数据传输模块3的远程端连接有云服务器2,云服务器2上连接有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记录信号采集器4传输的信号,云服务器2的远程端连接有显示控制端1,显示控制端1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单元和用于控制智能终端1的控制单元,通过485总线连接方式,结构比较简单,布线较容易,设计和应用上更有效、方便,多个智能终端5和一个信号采集器4构成一个子站,子站包括独立监控主机,独立监控主机与智能终端5双向连接,独立监控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打印机,独立监控主机用于对本子站内的智能终端5上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和报警,同时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2处,通过子站的设计使得设备处于多端口监视状态,避免了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报警装置未能及时提醒检修人员现象的发生,避免了更严重灾害的发生,智能终端5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485总线的通讯接口和指示灯,通过智能终端5上通讯接口和指示灯一体式的设计,反应更快、安装更快捷,现场实用性增加,维护方便,云服务器2的远程端连接有报警单元,报警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云服务器2传输至显示控制端处,同时云服务器2将信号传输至智能终端5上的指示灯处,数据传输模块3包括数据采集终端和通讯管理单元,智能终端5通过通讯管理单元与云服务器2进行信息交流,同时,通讯管理单元实现云服务器2与信号采集器4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议转换,显示控制端1为平板电脑、手机或台式电脑,显示控制端1和云服务器2之间无线连接,通过显示控制端1的设计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施监控,提高了监控效率,显示控制端1和独立监控主机内均设有监控软件,监控软件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规整、统计、分类显示和故障报警,通过监控软件的设计实现了数据的整合,同时便于设备全面化的智能管理。具体实施例一:当雷击产生时,检测系统会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监测,智能终端5记录雷击时间、放电电流的的大小及次数、事件状况,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和云服务器2实现数据传输和记录,通过子站和显示控制端1实施观察数据,工作人员可以针对这些记录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有效地数据。具体实施例二:而在非雷击状态时,智能终端5对设备进行实时数据记录,当有熔断器已熔断,造成线路不通;线路产生漏流,过载或短路引起开关脱扣,系统线路产生故障等情况时,智能终端5检测的电流、电压等数据异常,通过数据传输模块3和云服务器2实现数据传输和记录,报警单元报警,子站和显示控制端1端的工作人员收到提示后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防雷系统

【技术保护点】
智能防雷系统,包括智能终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5)用于采集和记录智能终端(5)上检测到的数据,多个智能终端(5)之间通过485总线依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5)的远程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器(4),所述信号采集器(4)用于采集多个智能终端(5)上的数据,所述信号采集器(4)的远程端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3),所述数据传输模块(3)的远程端连接有云服务器(2),所述云服务器(2)上连接有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记录信号采集器(4)传输的信号,所述云服务器(2)的远程端连接有显示控制端(1),所述显示控制端(1)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单元和用于控制智能终端(1)的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防雷系统,包括智能终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5)用于采集和记录智能终端(5)上检测到的数据,多个智能终端(5)之间通过485总线依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5)的远程端连接有信号采集器(4),所述信号采集器(4)用于采集多个智能终端(5)上的数据,所述信号采集器(4)的远程端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3),所述数据传输模块(3)的远程端连接有云服务器(2),所述云服务器(2)上连接有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记录信号采集器(4)传输的信号,所述云服务器(2)的远程端连接有显示控制端(1),所述显示控制端(1)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单元和用于控制智能终端(1)的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智能终端(5)和一个信号采集器(4)构成一个子站,所述子站包括独立监控主机,所述独立监控主机与智能终端(5)双向连接,所述独立监控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打印机,所述独立监控主机用于对本子站内的智能终端(5)上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和报警,同时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海滨张克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顿威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