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嘉洋专利>正文

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25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16:04
一种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至少包含一发束,该发束设弹性绳圈与装饰元件,前述装饰元件内部设一贯穿孔,以容设前述弹性绳圈,前述装饰元件的一侧设长槽孔,该长槽孔连接前述贯穿孔,使前述弹性绳圈得自该长槽孔压入贯穿孔内,并防止弹性绳圈自该长槽孔内脱出,让发束可方便的安装或更换弹性绳圈,并使装饰元件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尤指一种在发束的装饰元件设有一贯穿孔与一连接该贯穿孔的长槽孔,使弹性绳圈得以自该长槽孔压入装饰元件内且不易自该装饰元件内脱出,让发束可以方便安装或更换弹性绳圈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
技术介绍
根据已知的一般常见的发束结构,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已知发束1,是由一绳体10、装饰元件11与一夹片12所组成,其组装方式是先将绳体10的一端穿过装饰元件11的贯穿孔110,再将该绳体10的两端以该夹片12夹固,使绳体10形成一绳圈结构,即完成该第一种已知发束的组装。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已知发束2,是由一绳体20与装饰元件21所组成,其组装方式系先将绳体20的一端穿过装饰元件21的贯穿孔210,再将该绳体20的两端置入该装饰元件21内,并将该绳体20的两端黏固于该装饰元件21的内部,使绳体20形成一环形结构,即完成该第二种已知发束的组装。如图3所示的第三种已知发束3,是由一绳体30、装饰元件31与一结合元件32所组成,其组装方式是先将绳体30的两端以夹合或黏合方式与结合元件32互相结合,使绳体30形成一绳圈结构,再将该结合元件30结合该装饰元件31,即可完成该第三种已知发束的组装。如图4所示的第四种已知发束4,是由一绳体40与装饰元件41所组成,其组装方式是直接将绳体40的一端穿过装饰元件41的贯穿孔410,再将该绳体40的两端黏合或打结,使绳体40形成一绳圈结构,完成该发束的组装。然而,所述四种已知发束的缺点在于该发束的绳体皆与夹片、装饰元件或结合元件结合成一体,或利用黏合或打结方式将该绳体形成一绳圈结构,故用户在使用该已知发束时较难调整装饰元件的位置,且当该绳体断裂或弹性疲乏时,使用者系无法自行更换该发束的绳体,使得较特殊或较贵的装饰元件无法再做为发束使用而被丢弃,降低了该等发束的实用性且不环保;再者,该所述四种已知发束在组装上皆需要至少两个加工程序,且在组装过程中所使用的夹合、黏合或打结加工方式皆较为精密,因此也提高了发束的组装成本,使得该发束不具经济效益。为此,本案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相关发束的研发及制造经验,针对所述已知发束的缺点与问题加以研究,而专利技术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一种具有一贯穿孔与一连接该贯穿孔的长槽孔的装饰元件,让一弹性绳圈得以直接压入该装饰元件内并使该装饰元件得于该弹性绳圈上任意移动且不会自弹性绳圈脱落,以完成发束的组装或更换,如此即可节省发束的组装成本,并可使该发束的装饰元件可重复使用或依使用者的需求更换各种弹性绳圈,以提升发束的实用性、环保与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至少包含发束,设弹性绳圈与装饰元件,所述装饰元件内部设一贯穿孔,以容设所述弹性绳圈,所述装饰元件的一侧设长槽孔,该长槽孔连接所述贯穿孔,使所述弹性绳圈得自该长槽孔压入贯穿孔内,并防止弹性绳圈自该长槽孔内脱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中所述弹性绳圈得由一绳体黏接成型,或得为一体成型制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中所述贯穿孔得为直线形或曲线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中所述长槽孔的孔径得为外宽内窄的形状或为中间部分较窄的形状,或该长槽孔为一深度较浅的长槽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中所述装饰元件系设置一扩充元件,该扩充元件为一可拆装替换的结构,以增加装饰元件造型变化的可扩充性。附图说明从对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是第一种已知发束的分解视图。图2是第二种已知发束的分解视图。图3是第三种已知发束的侧视图。图4是第四种已知发束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的分解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的部分视图。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中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实施例(二)的仰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实施例(三)的仰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实施例(四)的剖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实施例(五)的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饰元件的实施例(六)的剖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的运用例。图20是图19的部分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发束1绳体10贯穿孔110装饰元件11夹片12发束2绳体20装饰元件21贯穿孔210发束3绳体30装饰元件31结合元件32发束4绳体40装饰元件41贯穿孔410发束5弹性绳圈50装饰元件51贯穿孔510长槽孔511扩充元件5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该最佳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的实施方式如图5~20所示,至少包含:发束5,设弹性绳圈50,该弹性绳圈50得一体成型制成(例如橡胶圈或塑料圈),或由一绳体黏接成型,且该弹性绳圈50得具有各种颜色或款式变化(例如由多种色彩的弹性线编织而成的造型弹性绳圈),以增加弹性绳圈的视觉美感。所述发束5设装饰元件51,该装饰元件51得为任何形状(如图13~18所示),均无不可;所述装饰元件51内部设一贯穿孔510,以容设所述弹性绳圈50,该贯穿孔510得为直线形或曲线形,均无不可;所述装饰元件51的一侧设长槽孔511,该长槽孔511是连接所述贯穿孔510,所述长槽孔511的孔径得为外宽内窄的形状(如图8、10、11所示),或得为中间部分较窄的形状(如图12所示),或得为一深度较浅的长槽孔(即一深度较浅的长槽孔511,图中未示),或得为其它形状,均无不可,如此即可让所述弹性绳圈50得轻松的自该长槽孔511套入贯穿孔510内,并可防止弹性绳圈50自该长槽孔511脱出(如图8及10所示);所述长槽孔511的形状得为任意线性形状(如图13~15所示),端视使用的需求而定。如图18所示,所述装饰元件51得设置一扩充元件512,该扩充元件512为一可拆装替换的结构(例如扣合结构或嵌合结构),以增加装饰元件51造型变化的可扩充性,所述扩充元件512得为一塑料饰品、金属饰品、陶瓷饰品、布饰品或镶宝石的饰品等各种饰品,让使用者可随意替换所需的扩充元件512。如图6及8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束5于组装时,仅需将弹性绳圈50自装饰元件51的长槽孔511套入到贯穿孔内,即可完成发束的组装;且使用者在使用该发束5时若不慎将弹性绳圈50拉断,或使用过久造成弹性绳圈50变松变大,或想更换不同色彩、质感或款式的弹性绳圈50,皆可直接将该弹性绳圈50剪断或用力反向拉出来进行更换,让使用者不但可节省购买发束的费用,又能够持续使用其所喜爱的装饰元件51并进行各种弹性绳圈50的搭配。如此,制造商即可投入更多的成本来研发具有高保值或高经济价值的装饰元件51,来提高发束的经济价值,例如名牌的装饰元件、知名设计师所设计的装饰元件、具有独特性的客制化装饰元件、或由黄金、白金、钻石或宝石等高经济价值的材料所制成的装饰元件。如图19及20所示,当使用者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发束5时,由于该发束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发束,设弹性绳圈与装饰元件,所述装饰元件内部设一贯穿孔,以容设所述弹性绳圈,所述装饰元件的一侧设长槽孔,该长槽孔连接所述贯穿孔,使所述弹性绳圈能够自该长槽孔压入贯穿孔内,并防止弹性绳圈自该长槽孔内脱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发束,设弹性绳圈与装饰元件,所述装饰元件内部设一贯穿孔,以容设所述弹性绳圈,所述装饰元件的一侧设长槽孔,该长槽孔连接所述贯穿孔,使所述弹性绳圈能够自该长槽孔压入贯穿孔内,并防止弹性绳圈自该长槽孔内脱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圈是由一绳体黏接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圈是一体成型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圈是由多种弹性线编织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弹性绳圈的发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嘉洋
申请(专利权)人:杜嘉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