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3572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及系统,方法为:获取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结合细管实验国家标准,确定填砂细管的长度和内径,得到填砂细管样品;准备制备大模型的材料及每种材料的含量,通过压制模型制作多个大模型,得到与实际储层匹配的大模型渗透率、孔隙度及制备压力;将确定完长度的填砂细管样品分解成多段直线段,进行填砂细管的制作,得到两种填砂细管;根据实验中要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将两种填砂细管连接,制作成实验用所需长度和数量的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了孔隙度不变而渗透率改变以及渗透率不变孔隙度变化的两种模型;运用该种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进行最小混相压力的研究实验可使测试结果更加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油田开发室内实验的
,尤其涉及长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最小混相压力(MMP)的实验测定方法中,只有细管实验法中测试的CO2与原油涉及到填砂细管中的多孔介质,比较符合油层多孔介质中油气驱替过程的特征,并能尽可能排除不利的流度比、粘性指进、重力分离、岩性的非均质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是所有实验方法中相对较好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且认可度最高的方法。但是目前也有相关文献对细管实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质疑,主要集中在细管实验的注入速率不同、注入压力不同、细管长度不同、细管直径不同、孔隙结构与真实岩心的差异,都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同。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细管模型孔隙体积的测量方法,使用了细管模型孔隙体积的测量装置,该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不同注入压力下第一泵体积读数和第二泵体积读数的体积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拟合出该注入压力与该体积差的函数关系曲线,当注入泵的注入压力为0时,体积差的函数值即为该细管模型的孔隙体积。该细管模型孔隙体积的测量方法可利用不同注入介质进行测量,解决了常规方法存在的测量误差大和人为因素影响的难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根据矿场的实际储层资料,获取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步骤S2,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结合细管实验国家标准,确定填砂细管的长度和内径,得到填砂细管样品;步骤S3,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准备制备大模型的材料及每种材料的含量,所述材料包括天然岩屑、石英砂、胶结物和粘土;步骤S4,通过压制模型制作多个所述大模型,得到与实际储层匹配的大模型渗透率、孔隙度及制备压力;步骤S5,将确定完长度的填砂细管样品分解成多段直线段,根据所述与实际储层匹配的大模型渗透率、孔隙度及制备压力,进行填砂细管的制作,得到两种填砂细管...

【技术特征摘要】
1.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根据矿场的实际储层资料,获取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步骤S2,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结合细管实验国家标准,确定填砂细管的长度和内径,得到填砂细管样品;步骤S3,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准备制备大模型的材料及每种材料的含量,所述材料包括天然岩屑、石英砂、胶结物和粘土;步骤S4,通过压制模型制作多个所述大模型,得到与实际储层匹配的大模型渗透率、孔隙度及制备压力;步骤S5,将确定完长度的填砂细管样品分解成多段直线段,根据所述与实际储层匹配的大模型渗透率、孔隙度及制备压力,进行填砂细管的制作,得到两种填砂细管;步骤S6,根据实验中要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将所述两种填砂细管连接,制作成实验用所需长度和数量的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包括第一填砂细管和第二填砂细管,所述第一填砂细管为孔隙度不变,渗透率改变的填砂细管,所述第二填砂细管为渗透率不变,孔隙度改变的填砂细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填砂细管为第一种填砂细管和第二种填砂细管,所述第一种填砂细管形状为水平直线段,所述第二种填砂细管的形状为弧线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的粒度分布、胶结物含量和粘土含量,采用不同压力,通过压制模型压制出多个大模型;将压制出的大模型放入恒温箱中,设定恒温箱的工作温度和工作时间,对所述压制出的大模型进行烘干;将烘干的大模型钻取标准样,得到标准样;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中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所述标准样进行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测试,得到多个大模型,并得到与实际储层匹配的制备压力,作为优选出的制备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进行填砂细管的制作,得到两种填砂细管,具体为:将所述分解成多段直线段的填砂细管样品进行填砂,得到两种直线段填砂细管样品;将所述两种填完砂的直线段填砂细管样品放入恒温箱加温烘干;根据所述低渗透油层相关参数中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将烘干的直线段填砂细管样品进行渗透率和孔隙度测试;将第一种直线段放入恒温箱中烘干,得到第一种填砂细管,将第二种直线段在压制完物料尚未固化前变成需要的弧线段形状,再放入恒温箱中烘干固化,得到第二种填砂细管。6.长填砂细管胶结模型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彦夫刘丽李静刘苗苗杨昕谅董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